毛澤東幾時死?????????????

2007-06-08 2:25 am
毛澤東幾時死?

回答 (8)

2007-06-08 2:28 am
✔ 最佳答案
毛澤東生平簡介

1893年,毛澤東誕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村的一個農家,他的父親毛順生管教兒女極為嚴苛.毛澤東八歲開始上小學,十三歲那年,他的父親堅持要他輟學,把全部精力和時間用於耕種,為了反抗父權,毛澤東離開家庭到長沙讀書,從而,他接觸到許多外國史地和維生思想,從書籍刊物中,他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極為崇拜。

1911年,雙十革命在南昌爆發,很快蔓延至長沙,一腔熱血的毛澤東參加了湖南革命軍,當了六個月的兵,這次短期的從軍經歷,使他更堅定了童年時代對嚮往成為軍事領袖的決心。

1912年春,毛澤東結束了在部隊的服役,尋找適合他的學校繼續學業,他輾轉報讀過多所學校和不同學科,後退學,並到圖書館自修。第二年春毛澤東考取了湖南省第四師範學校,在學校裏毛澤東協助成立了幾個學生組織,而最重要的一個是新民學會。

1918年,毛澤東於長沙省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同年,他從長沙到了北京,在北京圖書館擔任助理員。當時館長李大釗是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因而圖書館內收藏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毛澤東在這段時期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開始認真思考中國政治的出路。

同年,毛澤東在北京愛上教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1920年毛澤東回到湖南長沙當一所小學校長,在那裏組織了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第二年,毛澤東和楊開慧結婚。

1921年,毛澤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毛澤東放棄了學校的工作,全身投向革命事業,他與妻兒一同到上海。當時,他是上海國民黨地方組織的領導成員,同時又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成員。

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一全大會,毛澤東以湖南代表身份參加,並當選候補中央執委。同年10月,毛澤東返回他年輕時代的故鄉韶山休息。

1925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毛澤東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國民黨機關刊物《政治周報》。1926年在國民黨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所長。講習班結束後,他再次返回湖南。1927年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槍杆子裏面出政權』的思想。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繼而率領起義部隊上井崗山,在井崗山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與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並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

1930年,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被國民黨處決。同年毛澤東與賀子珍結為父婦。1931年毛澤東在江西省瑞金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並擔任主席。在這裏,紅軍迅速發展成為一支二十萬人的部隊,並四次打退了蔣介石的『圍剿』,唯未能成功抵禦蔣之第五次進攻,使紅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放棄瑞金根據地,開始了中共歷史上著名的萬里長征。

193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於貴州遵義舉行(史稱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地位。同年10月,紅軍抵達陝西,2萬5千里長征到此結束。1936年12月發生『西安事變』,促使國共合作抗日。抗日戰爭開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展開敵後游擊戰。在此時期,毛澤東寫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結識了來自上海的女演員江青,這位共產黨女青年,後來成為了毛澤東的妻子。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領導全黨展開整風運動,發表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

1945年8月日本戰敗後,毛澤東與蔣介石在重慶會談。同年10月國共雙方簽署停火協議,但協議很快被撕毀。1947年,國共內戰更席捲全國,經過遼沈、進海、平津三大戰役後,於1949年紅軍強渡長江南下,取得節節勝利,而國民黨軍則節節敗退。南京國民政府被迫遷台,蔣介石最後亦退走台灣。

1949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同年9月,正式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大會並定成立中華人尼共和國,推選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還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把北平改名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同年10月1目下午,毛澤東主席及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1957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中國共產黨開展了整風運動,邀請黨外人士對共產黨提出出改進工作的意見,稱為「大嗚大放」。後來,毛澤東提出反右派鬥爭,將曾經對共產黨提出尖銳批評的人劃為右派分子,共有五十五萬多人,他們受到政治打擊,其中大多數是錯劃的。

1958年毛澤東家了加快國家經濟建設,他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為總路,與「大躍進」及「人民公社」合稱「三面紅旗」。

六十年代初期,毛澤東(中共主席)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認為中國共產黨內存在一條資本主義路線,並視劉少奇(中共副主席和國家主席)等又為「走資派」,要奪回他們的權力,於是發動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6日,中國共產黨中央通過了毛澤東提出的「五一六通知」,宣佈正式開展一場文化大革命,批判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從他們手中奪回領導權。「五一六通知」通過後,全國大、中學生均響應毛澤東的號召,紛紛組織「紅衛兵」,到處打捯「走資派」,「破四舊,立四新」,又從全國各地湧到北京,接受毛澤東檢閱。從1967年開始,各地以紅衛兵為主的「返反派」陸續奪取黨委和政府大權,建立「革命委員會」,使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

1976年9月,毛澤東病逝,享年83歲。
2007-06-22 4:54 pm
1976年
2007-06-08 2:42 am
1976年9月9日
2007-06-08 2:35 am
文化大革命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美帝!打倒蘇修!打倒各國反動派! 19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批鬥中共幹部、知識分子、地富反壞右,並展開大規模毀壞文物和書籍的「破四舊」運動。劉少奇被批鬥並失去人身自由,遭迫害致死,鄧小平也遭免職。1966年8月5日毛澤東用鉛筆在一張報紙的邊角上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8月7日,毛澤東在謄清稿上修訂後加標題,由當日會議印發。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此後毛澤東於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1日和11月25、26日,共八次九天接見了超過1200萬人次的紅衛兵。 1968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的號召後,上山下鄉運動開始高潮。1969年中國共產黨「九大」,他圈定的接班人林彪被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澤東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會晤。1976年4月,北京群眾自發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出現大量紀念周恩來的花圈、詩抄。毛澤東將其定性為四五反革命事件,並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指定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72年毛澤東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會晤 1976年9月9日0時10分,毛澤東在北京去世。

毛澤東(普通話發音 說明 · 關於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或潤芝、潤之),筆名子任,中國湖南湘潭韶山衝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三大改造、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主要發動者與領導人,對20世紀的中國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早期生涯1.2 秋收起義到遵義會議1.3 遵義會議到七大1.4 七大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 建國初期1.6 左傾開始1.7 文化大革命時期 2 政治生涯 2.1 毛澤東與國民黨2.2 毛澤東與知識分子2.3 毛澤東與世界2.4 毛澤東與政治伙伴2.5 個人崇拜2.6 毛澤東主導的政治運動 3 軍事生涯4 個人生活5 著作 5.1 理論著作5.2 毛澤東詩詞5.3 毛澤東書法5.4 毛主席語錄5.5 稿費 6 歷史影響和評價 6.1 中國共產黨官方評價6.2 中國國民黨對其評價6.3 正面評價6.4 負面評價6.5 個人評價6.6 對世界的影響 7 毛澤東思想8 以毛澤東為題材的紀念9 注釋10 參看11 參考文獻12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主條目:毛澤東生平
[編輯] 早期生涯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毛澤東的第二任妻子楊開慧 1893年12月26日辰時,毛澤東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韶山衝(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的一個中農家庭中。1908年,其父毛順生為他配婚與羅氏(羅一秀),但毛澤東始終不承認這樁婚事。1911年春,到湖南長沙湘鄉駐省中學求學。1912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今長沙市第一中學),次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學校後來併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
1918年4月,與蔡和森等人創建新民學會。1918年夏,卒業湖南第一師範學校。1919年7月,他主編的《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 隨後由於雜誌社破產而失業。1920年在去上海途中結識陳獨秀,陳給毛提供了一個工作的機會,即在長沙賣由陳主編的新青年.同時受此影響,毛開始注意共產主義.1921年7月,與何叔衡一起代表湖南共產主義學習小組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毛和劉仁靜是會議書記員。1921年8月,毛澤東參加中共「一大」後返湘,擇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湖南三師)為湖南建黨據點之一,10月10日,建立中共湖南支部,任書記。
1921年冬,與楊昌濟之女楊開慧結婚。1922年5月,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成立,任書記。1922年7月,赴上海參加黨的二大,因沒有找到會議地址,未能出席會議。1923年6月,在廣州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局五個委員之一,並任秘書。1924年1月,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2月,到上海,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委員、組織部秘書等職。1926年1月,在國民黨二大再次當選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毛落選中央局委員,張國燾再次取得黨內第二把手地位。1925年9月,到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工作。1925年10月,毛澤東代理中國國民黨宣傳部部長。1927年3月,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在武昌同鄧演達等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幼年毛澤東受其母親影響很大,毛澤東雖為家中老大,但是其母之前有兩次的胎兒夭折經歷,於是在毛澤東幼年時,帶毛在後山拜滴水洞山石為乾親,並按當地習俗取小名為「石三伢子」。
毛澤東先後有四位妻子,分別是:
羅一秀: 1907年由父母包辦結婚,1910年春因痢疾而病逝。楊開慧: 1920年結婚,1930年底被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鍵槍殺。賀子珍: 1928年在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居,1937年前往蘇聯治病。江青: 1938年在延安與毛澤東同居。
生母 備註 長子 毛岸英 楊開慧 譜名「遠仁」,1922年生於長沙。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不幸犧牲。 次子 毛岸青 楊開慧 譜名「遠義」,1923年生於長沙。2007年逝世。 三子 毛岸龍 楊開慧 譜名「遠智」,1927年生於武漢。1931年,在上海因患腹瀉性緊口痢疾,送廣慈醫院救治無效死亡。 長女 楊月花 賀子珍 乳名「金花」,1929年生於福建,沒過半個月被送給當地老鄉撫養。1973年被找到並確定身份。 四子 毛岸紅 賀子珍 乳名「毛毛」,1932年生於福建,長征開始後,交給毛澤覃,後下落不明。 五子 賀子珍 未命名,1933年生於江西,先天不足夭折。 次女 賀子珍 1935年生於貴州,後被送給當地的老鄉撫養,下落不明。 三女 李敏 賀子珍 乳名「姣姣」,1936年生於陝北。 六子 賀子珍 有俄文名無中文名,1938年生於蘇聯,十個月時,患肺炎不幸夭折。 四女 李訥 江青 1940年出生。 毛澤東目前有一個孫子,為毛岸青與邵華所生的毛新宇。有一個曾孫毛東東,為2003年12月26日毛新宇與劉濱所生。
毛澤東的親人中,因為革命或者戰爭而犧牲或意外逝世的有13名之多。這與毛澤東的號召有很大的關係。
直系親屬6位:有大弟毛澤民、小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妻子楊開慧、長子毛岸英、侄兒毛楚雄;其他親屬7位:毛澤覃之妻趙先桂、毛澤覃繼娶賀怡、毛澤建的丈夫陳芬、表侄(王季范之子)王德恆、內侄女(楊開智之女)楊展、內兄(楊開慧之堂兄)楊開明、內弟(楊開慧之表弟)向鈞。
2007-06-08 2:30 am
1976年,9月9日。
2007-06-08 2:30 am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沖人,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12年曾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今長沙市第一中學)。
2007-06-08 2:29 am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病逝,享年83歲。
2007-06-08 2:49 am
毛澤東一生功大於過的評論是完全正確。
資料: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或潤芝、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衝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三大改造、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主要發動者與領導人之一,對二十世紀的中國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
毛澤東與國民黨
北伐戰爭前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決定黨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開展國民革命,毛澤東此時曾經加入過國民黨,並任國民黨一大中央候補執委、代宣傳部長,負責宣傳工作。1927年蔣介石與共產黨決裂,放棄孫中山「聯俄容共」的政策,發動了清黨並捕殺共產黨人,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國民黨當局於1930年處決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

中日戰爭爆發後,由於西安事變,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並於1945年10月10日達成《雙十協定》。但次年6月協議即被撕毀,全面內戰爆發。毛澤東領導解放軍在國共內戰中擊敗國民黨軍隊,取得中國大陸的控制權。國民政府遷到臺灣後,毛澤東曾數度欲攻佔臺灣但均告失敗。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的第七艦隊駛進臺灣海峽,軍事介入保護臺灣。至今海峽兩岸仍維持對峙局面。(參見臺灣問題)


[編輯] 毛澤東與知識分子
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態度在不同的階段呈現不同的特點。中共執政前,毛澤東一直把知識分子當作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執政後有較大轉變,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政策多次出現反覆。

1939年,毛澤東發表《大量吸收知識分子》。1930年代和1940年代,大量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從國統區和日占區奔赴延安。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此為標誌,到毛澤東去世,這一時期的文藝創作以其鮮明的特點,在中國藝術史上形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階段。《講話》強調文藝「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要起到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胡風稱此講話為懸在知識分子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1956年以前,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採取「團結、教育、改造」的基本政策。建政後,大批留學海外人員回國,其中包括錢學森、鄧稼先等著名科學家。1956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海外歸國科研人員占91%。1950年代和1960年代,國家共派遣1萬8千余人留學,這些人全部學成歸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建設的骨幹。

1957年,毛澤東的知識分子觀呈現向下的趨勢,其間雖多次自我糾正,總的趨勢是向「左」的方向發展。1957年的反右鬥爭,文革的1966年-1968年階段,是知識分子受迫害最為嚴重的時期。文藝界有許多知名人士自殺,著名例子有劇作家田漢、作家傅雷、作家老舍(也有人稱其是在批鬥中被打死老舍之死的兩種說法)等等。


1973年7月17日,毛澤東與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談話毛澤東重視爭取知識分子的支持,1949年前與多個社會知名學者有過密切交往;在延安的時候,制定了「為人民大眾」的文藝方針,1949年後又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另一種意見認為,毛澤東雖然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僅僅是姿態,用毛澤東自己的話就是「陽謀」,因為在這個口號的號召下提出了政治異見的不少知識分子後來都被不同程度的整肅。

毛澤東認為「革命」可以促使知識分子更加接近工人、農民等普通群眾的運動。但由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國文化和中國知識分子經受了一次浩劫,不重視文化、漠視思想的現象也在文化革命中的部分人心中產生。中國大陸大量知識分子在建國後(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前期)受到迫害。

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的反覆變化主要源於他的兩點基本認識:一是知識分子必須「走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二是知識分子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而是一個隨形勢的變化分別依附於不同階級的特殊階層。毛澤東曾把知識分子同其所屬階級的關係比作「毛」與「皮」的關係,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看法基本上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段話來表達: 「知識分子在其未和群眾的革命鬥爭打成一片,在其未下決心為群眾利益服務並與群眾相結合的時候,往往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傾向,他們的思想往往是空虛的,他們的行動往往是動搖的。因此,中國的廣大的革命知識分子雖然有先鋒的和橋樑的作用,但不是所有這些知識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緊急關頭,就會脫離革命隊伍,採取消極態度;其中少數人,就會變成革命的敵人。知識分子的這種缺點,只有在長期的群眾鬥爭中才能克服。 」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三六頁。)


[編輯] 毛澤東與世界
在毛澤東的主導下,領導了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並影響了其它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東南亞的民族民主運動。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的劃分,把中國和其它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劃入第三世界。中國對亞洲、非洲地區的思想輸出、物質援助對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民族民主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毛澤東主持,從建政初到其去世,中國的物質援助大約200億美元(鄧小平語),其必要性頗有爭議。毛澤東對東南亞國家的共產主義運動影響很大,東南亞共產黨對人民的屠殺和對經濟的破壞行為都深受毛澤東的影響。

唐努烏梁海地區於1920年被蘇聯侵佔,於1944年被蘇聯正式吞併,當時的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1948年5月,中國駐蘇大使仍聲明唐努烏梁海為中國領土。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後在蘇聯的壓力下,經中蒙換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予以承認。由此有人指責毛澤東正式承認17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唐努烏梁海屬於蘇聯。


[編輯] 毛澤東和他的政治伙伴
周恩來在1927年至1928年進入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層,是毛澤東的上級。按照1935年1月遵義會議決定:軍事問題周恩來有最後決定權,毛澤東協助周。1935年3月12日,在毛澤東提議下,新三人團建立,成員包括:周恩來、毛澤東和王稼祥。此後,周把最高軍事權讓給毛澤東,從此當毛澤東的助手。

美國總統尼克森說:「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只剩下一堆灰燼。」

毛澤東在政治上需要周恩來,文革(文化大革命)時,一些紅衛兵要求批鬥周恩來,「那好吧,」毛說,「讓我也和他一起挨斗吧!」(《領袖們》,理察·尼克森,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版,323頁)

從井岡山會師開始,朱德與毛澤東就開始了長達四十幾年的合作,建國後朱德基本上被閒置。有一句話常掛在毛澤東嘴邊:「毛離不開豬(朱),豬(朱)不能沒有毛。」


[編輯] 個人崇拜
毛澤東早年發表各種言論反對個人崇拜,但晚年的他仍然是個人崇拜的典範,並在最後十年走向巔峰。他認為毛澤東思想不是他一人的思想而是共產黨集體領導經驗的結晶,曾反對為自己樹立塑像、命名城市、在錢幣上印製他的頭像。他在文革中曾反對林彪鼓吹他的天才論,反對誇大個人的作用。

但個人崇拜並不因為毛澤東的早年的這些言論而停止,並且他本人的其他行為和政府政治宣傳的需要在客觀上推動了崇拜的發展。毛澤東在1958年的成都會議上將個人崇拜分為「正確的」和「不正確的」兩類,進一步在黨內推進了對他的個人崇拜。他生前八次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文革時期全國各地都是他的塑像、畫像、語錄、手跡、書籍和像章。他逝世後,因為鄧小平在反對「兩個凡是」的勝利,從而結束了對他的大規模個人崇拜活動。雖然崇拜活動比以前大幅度減少,並且出現了很多對他的批評,但直到今天中國大陸仍然有不少人以各種方式表示對他的敬仰。他的紀念地也一直是參觀人數眾多的景點。


[編輯] 毛澤東主導的政治運動
1927年3月,湖南農民運動
1927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
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延安整風運動
1950年初到1952年,土地改革運動
鎮壓反革命運動
三反五反運動
批判胡適運動
鎮壓胡風反黨集團運動
反右鬥爭
大躍進
四清運動
1963年3月13日始,學雷鋒運動
1966年5月28日到1976年10月,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上山下鄉運動
農業學大寨運動
工業學大慶運動
批林批孔運動
一打三反運動
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6: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7000051KK029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