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回歸十周年

2007-06-08 2:13 am
可否舉出香港政府回歸十周年30件事(要寫年月日)

回答 (2)

2007-06-08 2:19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統籌的一連串為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的紀念活動。現階段,香港政府己成立籌備辦公室,以統籌全年慶典活動。


籌備工作
前期籌備工作 2006年3月10日,身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的時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 北京出席兩會會議。他在與傳媒茶敘時表示,按中國內地的習慣,逢5周年及10周年之時均會大事慶祝,以取完滿之意。而香港亦於2008年8月舉行奧運馬術 比賽,故當局初步構思一個跨越2007年及2008年的雙年慶祝計劃,將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及奧運馬術比賽一同慶祝。他表示初步構思是希望在各項大型活動 中的冠名,都加上「慶祝回歸十周年」等字樣,希望能營造氣氛。政府亦會下放權力及資源予十八區區議會用 以美化香港,並由他們各自設計慶祝活動及粉飾佈置,以務求達致各有特色,百花齊放的效果。他更指出中國內地多個省市部委及各界人士已主動向他表示,希望能 到香港與特區一同慶祝,並提供意見。適逢2007年7月1日是第三屆香港行政長官宣誓就職,他相信屆時將會有中國國家領導人到香港主持儀式。
由於慶祝活動規劃龐大,涉及民政事務局、政制事務局、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及保全局等多個部門,因此政府或要成立一個跨部門統籌小組,專責處理籌辦工作,而政府除會調撥資源外,亦會向私人機構或企業尋求贊助。何志平期望是次活動除了能與民同樂外,亦希望慶祝活動可成為中國國情教育的一部分,以加深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的認識。
2006年5月21日,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出席公開活動後再次表示,由於2007年是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故整年都會被稱作「回歸年」,其時政府正籌備慶祝活動的工作,初步構思計劃在2007年內將有多個慶祝活動,正聽取各界人士對有關活動的意見,但具體計劃則未有腹稿,亦未知整項活動耗資金額以及會否邀請國家領導人到訪香港。
2006年5月24日及25日,多份香港報章報導指由於2007年是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加上7月1日是 第三屆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宣誓就職之日,政府正積極準備長達1年的大型慶祝活動,並會特別成立一個辦事處統籌此事。並指政府內部希望「慶典年」的活動更多元 化,除慣常的煙花匯演、文藝表演、回歸盃等慶祝活動外,當局亦考慮藉此機會,就香港在中國發展所佔的位置舉辦一些大型研討會,藉此凝聚市民對香港未來發展 的共識,務求深化10周年活動的意義,故是次慶祝活動的基調不只是連串高興熱鬧的大型活動,亦會包括有關香港在中國內地發展定位的反思,以及總結港人治港 10年來的得失等,希望藉此帶出前瞻的信息,以免慶祝活動流於錶面化,亦希望能更接近市民的想法。
2006年8月,香港政府決定由工業貿易署原署長楊立門出任統籌專員,負責策劃和部署2007年7月1日的慶祝盛事。另一方面,中國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對慶祝活動高度重視,由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負責的「港澳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已於2006年7月的會議,決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慶典期間到香港主持十周年慶典及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儀式。為隆重其事,北京方面會由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親自督師;而香港則由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負責。

正式對外宣佈
後期籌備工作
招募於1997年7月1日出生者 在1997年7月1日出生的小朋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一起成長,今年將會和特區一起慶賀十周歲生日。對他們來說,今年的生日將具有特別的意義。為了配合慶祝活動的主題,特區政府計劃在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中,挑選適合的項目,邀請他們參與或出席,共同分享節日的喜悅。

慶祝活動認可計劃
活動經費及贊助 香港特區政府將舉辦一連串的大型慶祝活動,與民同樂。政府已經成立一個十周年慶祝活動基金,集合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基金將用以資助政府主辦或與團體合辦的大型慶祝活動,及撥給各區民政事務處或區議會,用以資助一些地區慶祝活動。

主題曲

官方網站
慶祝活動
回歸慶典活動 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文藝晚會 (2007年6月30日)升旗儀式 (2007年7月1日)中國郵政與香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 (2007年7月1日)「幻彩詠香江」暨煙花匯演 (2007年7月1日)
[編輯] 大型展覽及會議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2007 (2007年3月20日至4月15日)「創意產業與城市發展」國際研討會 (2007年4月2日至4月3日)世界善用食水日巡迥展覽 (2007年4月7日至4月19日)泛珠三角「商貿通關便利化論壇」暨「區域海關關長聯席例會」 (2007年5月10日至5月11日)創新科技論壇(2007年5月21日)航運界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回顧展覽暨波羅的海國際海運公會成員歡迎酒會 (2007年6月3日)「香港歷史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7年6月7日至6月8日)香港工業回顧 1997-2007 及前瞻 (2007年6月13日至6月15日)旅遊論壇 (2007年6月15日)香港海岸及海洋生態相片及影片展覽 (2007年6月16日至8月18日期間)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國際會議 (2007年6月18日)香港中華總商會回歸十周年高峰論壇 (2007年6月22日)國際社區發展協會 2007 香港會議 (2007年6月24日至6月27日)香港品牌發展論壇 (2007年6月或7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論壇 (2007年中)香港保險業研討大會2007 (2007年7月5日及7月6日)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7 (2007年7月22日至7月26日)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巡迥展覽 (2007年7月)巡迴展覽展示土木工展拓展署在過去十年的工作成就 (2007年7月至9月)創新博覽會 (暫定於2007年9月14日至9月19日)規劃署巡迥展覽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香港航運週 (2007年11月)歐洲藝盟領導座談會(暫定) (2007年12月)亞洲金融論壇 (2007年下半年)
新基建項目展示 港深聯合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完工典禮 (2007年4月24日)香港國際機場第二客運大樓及航空探知館開幕禮 (2007年6月)深港西部通道開通 (2007年中)上水至落馬洲鐵路支線通車 (2007年中)八號幹線長沙灣至沙田段通車典禮 (2007年12月)
文化、教育及康樂活動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攝影比賽第一屆香港杯中國外交知識競賽香港和諧家庭選拔——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為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所發起的一項競賽,用以宣揚和諧家庭的觀念。活動於2006年12月19日至2007年6月底進行。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是次活動,可以提倡家庭成員之間的家庭美德,以促進社會和諧及傳遞逆境自強的精神和訊息。而主辦單位亦希望透過活動讓社會人士重新深思家庭的關係,註重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及和睦相處,以渡過溫馨的家庭生活。香港各界青少年慶回歸十周年系列活動——內容包括中華民族文化周、多彩家園-中華各民族歌舞匯演、金紫荊廣場五四運動八十八周年升旗儀式、弦美音樂慶回歸-傑出華人青年音樂家音樂會、民族菁英論壇、與鋼琴家李雲迪真情對談、香港各界青少年慶回歸十周年大巡遊、和諧新世代·青年大匯演等等。全港青年學藝比賽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彩旗設計比賽







參考資料 《回歸10周年 跨年慶祝》(明報,2006年3月11日)《明年七一 盛況媲美九七》(星島日報,2006年3月11日)《十周年大慶 各區安排顯特色 港府放權 區會籌辦慶回歸》(大公報 ,2006年3月11日)《港明年大慶回歸10周年》(香港商報,2006年3月11日)《何志平倡明年 慶回歸十載》(香港經濟日報,2006年3月11日)《明年回歸年慶祝無間斷》(大公報,2007年5月22日)《工聯發起7.1慶回歸大巡遊》(香港商報,2007年5月22日)《回歸十年 擬邀胡錦濤主持》(東方日報,2006年5月25日)《料胡錦濤親臨許仕仁督師 回歸十年慶典早籌備》(太陽報,2006年5月25日)《協助回歸10周年統籌 黎高穎怡延至8月離任》(明報,2006年5月26日)《特首愛將 統籌回歸慶典》(香港經濟日報,2006年8月1日)《楊立門統籌回歸十年慶典》(大公報,2006年8月4日)《政情:回歸10周年胡溫來港贈興》(東方日報,2006年8月23日)《回歸十年 胡錦濤主禮》(東方日報,2006年9月10日)《規模媲美九七溫總未定同行 胡錦濤主持回歸慶典》(太陽報,2006年9月10日)《煲呔派世貿班底迎「回歸年」》(香港經濟日報,2006年10月9日)《楊立門扮演黃大仙》(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31日)
2007-06-08 2:40 am
讓學生從「認知」開始,進而「反思」、「認同」, 最後做到「實踐」,相信這是推動「國民教育」、培養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的不二法門。踏入 回歸十周年,通過常規課程和聯課活動,學界推動 國民教育的工作已漸見成效。 學友社自 2002 年開始進行「中學生國民身份認同調查」,以觀察和了解本港中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情況。五年以來的調查發現,本港中學生對中國的認同程度有上升之趨勢,他們會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同時也認同自己愛中國。除了來自內地的中學生,超過六成半本地出生的中學生表示「為回歸而感到高興」,反映本地出生的學生對回歸及中國的感覺亦有正面的改變。

推行國民教育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藉著「回歸十周年」這大好時機,配合校內外、社區機構的活動,讓學生對回歸祖國進行思考及體驗國民身份。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3: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7000051KK028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