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涼茶不僅在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香港的發展史上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港早於50年代已有涼茶舖,當時更被視為「醫館」,及至60至70年代,涼茶舖亦隨時代變化而轉型,加設舊式唱片機,播放流行音樂以作招徠,成為當年男女約會的好去處。到了今日,涼茶舖兼售甜品,以迎合不同顧客的需要。
19世紀「豬仔船」供涼茶
根據政府資料,1870年代的殖民政府憲報記載,當時法例規定有所謂的「豬仔船」,隨船一定要載有中草藥,數量要與船上人數成一個特定的比例,以便煮製涼茶供乘客飲用。
熟悉香港典故的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吳昊接受訪問時表示,涼茶是嶺南食品,本港承襲嶺南文化,將涼茶文化繁衍下去。在1950年代之前,由於本港較少西醫,且診金不便宜,一般家庭普遍備有瓦煲,每當有人身體不適,就會到藥材舖執藥回家煎藥飲用。
至了50年代,不少內地人遷移本港,當中不少是男士,他們每逢頭暈身 ,都習慣飲用具藥療效果的苦味涼茶,在需求帶動之下,涼茶舖便應運而生,發展至成行成市,變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吳昊形容,涼茶舖猶如專為升斗市民而設的「醫館」,但在港興旺多年後,終因不敵西方醫藥的普及而逐漸式微。
淘汰而剩下的涼茶舖,在70年代轉型,舖內擺放舊式唱片機,播放流行音樂,吸引年輕人光顧,成為約會的好去處。同時,店內不只出售苦味的涼茶,更推出甜味涼茶,如火麻仁、菊花茶及甜品等,但老字號如單眼佬涼茶及回春堂等,繼續原有作風,只售賣苦味的涼茶。他指,涼茶在港發展多年,不斷兌變,承繼祖業的新一代涼茶舖後人,紛紛與飲料公司合作,將涼茶製成樽裝和紙包裝,在超市和便利店均有出售。
當涼茶還未「入樽」,變成便利店或超市內一支支「健康飲料」之前,最熱門飲涼茶的地方,當然是極富香港傳統特色的涼茶舖。五六十年代的涼茶舖,是潮人集散地,一點都不老套。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說,當年的涼茶舖不單止吸引「飛仔」,亦是一般市民的消費熱點。
鄭寶源說,當年電視機尚未普及,有電視的涼茶舖成為了「小型電影院」,「一兩毫一杯涼茶,就可以看半小時電視,喝光了想再看又不好意思,就再叫一杯繼續坐」。當年生活條件較差,一般市民未必負擔得起去酒樓飲茶,亦是涼茶舖受歡迎的原因。
涼茶舖的獨特格局,近年亦有很大轉變。鄭寶源說,涼茶舖的大門口必會放置一張大,上面放上十碗八碗涼茶,讓站在門外的客人可以「飲完再飲」。當時使用的是湯碗,用一片玻璃覆蓋,至近年才改用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