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I think it is good for Hong Kong! ^^
香港的割讓與回歸】
在十九世紀以前的香港,世人所認識的只是在中國東南面
一個山多和細小的島嶼,漁民和水手經常利用這小島作為避風及補充食水。
一八四○年,因兩廣總督林則徐進行禁鴉片運動,英軍船艦藉詞索償損失為
名,而發動一場為世人所熟識的「鴉片戰爭」。英軍船艦首先封鎖珠江,繼
而北上,攻佔舟山群島的主要城市定海。清廷皇帝大為驚慌,派直隸總督琦
善負責交涉,當時清廷積弱加上官員缺乏外交經驗,最終在一八四二年八月
二十九日在南京簽訂了近代中國與外國之間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條約中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予英國作為永久殖民地。英政府並未滿足於此,
在往後的日子再次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強佔九龍半島並在一八六○年成
功迫使清政府簽署《北京條約》,答應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南端,繼而又在一
八九八年迫使清政府簽訂《展招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九九年(至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完成了對中國領土(香港)的佔領。
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中日抗戰全面爆發後,日軍為了切斷
中國在東南面所能得到之軍用物資,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對香港及九龍作
全面進攻,經過一星期的抗戰,英軍投降,開始了為期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
時期,在日治期間港、九及新界地區之游擊活動十分頻繁,令日軍大受打擊
,經歷三年多戰爭洗禮後,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投降。香港重
新回到殖民地政府手中。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內戰開始,大批國內居民移民
香港,人口由一九四五年之六十萬激增至六十年之三百萬,香港得到大量勞
力供應,使香港工業由五十年代開始起飛,其中以紡織、鐘錶及電子輕工業
最為出色。由八十年開始,大量廠商將生產基地轉至國內,香港經濟本身亦
由製造業主導轉為以服務性工業為主導。
隨著日子一天天逼近九七年,香港前途問題漸漸突顯出其重要性,中英雙方
在一九八二年展開香港前途問題談判。雖然依照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英國
可以永久擁有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南部主權,英國只需歸還新界,但是新界
佔全港面積百分之九十二,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南端不可能與其分離。歷時二年
的中英談判最終成協,一九八四年九月中英雙方代表在北京草簽了關於香港
問題的聯合聲明,確定了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全部在一九九七年七
月一日重歸中國管治。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香港地區成為中國領土下一個
特別行政區,結束為時一百五十六年的殖民統治。(節錄自香港回歸手冊-
-香港的回憶)
97後香港地位的轉變
一、政治地位的轉變:
雖然香港基本法明文規定香港特區擁有自主的行政管理權、立法、及司法終審權,但是七一後香港的政治事務將由北京掌控,英國勢力完全退出,自此香港的政治事務將受中共影響,香港的對外地位亦受此限。<基本法>二十三條規定中,嚴格要求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更禁止香港特區的政治性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團體接觸。
香港一直在兩岸關係中扮演意識型態的緩衝區、兩岸轉口貿易服務提供者、兩岸領土主權爭執模糊化角色、台商利益保障者,但回歸後將喪失此中介地位,並成為中共以「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實驗模式而對台灣進行和平統戰,甚至牽制台灣經濟發展的有利武器。
此外香港內部的權力結構也因回歸而變化,原本在港極具勢力的英資集團,如怡何,太古等,因中資集團,如中銀、中信、華信等的進入而淡出,中資並逐漸主導香港的經濟,對行政首長的影響力也自然提高。
然而香港政治仍有一不確定因素,即香港回歸後期體制以基本法為架構,但基本法雖對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權力關係有明確規定,但對行政長官與中共中央的關係並未註明。至於原本扮演北京在香港的代理人的新華社也自行政長官選舉後,被臨時立法會取代,逐漸淡出特區事務。
二、經濟地位的轉變:
香港回歸,,對香港經濟地位是否會因政治地位的轉變而有變化的論點出現了相反兩派,持樂觀者認為,自中共改革開放後,香港身為南中國經濟圈的樞紐,其服務業蓬勃發展,具強大的經濟動力,此趨勢仍會繼續。中共在改革開放後努力想成為世界經濟體的一部份,必須借重香港的服務,香港也因身處東南亞與中國持續發展的貿易圈中而受益。其他先進國如歐美各國及日本也以香港為亞太區域營運的根據地,經營中國、東南亞的廣大市場。基於此香港的經濟戰略地位將維持屹立不搖。
另一派則認為即使中共維持香港現狀的決心不變,港人及外資仍對一國兩制存疑,造成觀望態度,或資金外流。其次中共政治上的不穩定,改革開放的持續與否,都將對香港經濟有所影響。再者,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因新加坡、東京、上海、高雄的挑戰而備受威脅,香港的轉口貿易業務也因大陸沿海各港口的發展而面臨不利的處境。
值得注意的是九七後香港原有的經濟體制或多或少會受到衝擊,但是否會使其亞太營運中心的地位動搖,需進一步觀察。由於香港具有優越的港口條件,過去十多年來已奠定相當好的基礎,加上中共維持香港亞太營運中心地位的意志十分堅定,因此短期內香港的經濟地位應不至於有太大變化,惟從過去幾年有許多跨國企業陸續將控股公司,或營運總部遷離香港的情形看來,香港的營運中心地位是否可長期維持,仍存在相當變數。
要言之,香港在九七主權移轉因素的影響下,未來不確定性的程度提高,其中變數主要是中共統治型態的特質,令人信心不足。因此即使很多人相信香港在九七後至少短期內仍保有經濟優勢,惟在諸多變數的影響下在香港的投資風險必將增加。
參考資料
http://www.ncacls.org/materials/hongkong.txt &
http://www.scu.edu.tw/politics/member/lowww/reports/cfp/hongko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