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吵咀ge景點

2007-06-07 5:57 am
描寫以下尖吵咀ge景點:

天星碼頭
舊九廣鐵路總站鐘樓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藝術館
尖沙咀海濱長廊
香港太空館
星光大道

回答 (2)

2007-06-07 6:06 am
✔ 最佳答案
[編輯] 歷代碼頭史

[編輯] 天星碼頭之起源

[編輯] 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1890年-1912年)
1890年,天星小輪開始提供客輪服務,並於干諾道中與雪廠街交界興建一個碼頭。碼頭只是以禾稈草搭建而成,設計相當簡陋。


[編輯] 第二代中環天星碼頭(1912年-1958年)
由於受到1910年代的填海影響,碼頭於1912年遷移至現時怡和大廈附近一帶。碼頭採用了維多利亞式建築。


[編輯] 第三代中環天星碼頭(1958年-2006年)
主條目: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
隨著1950年代的填海工程,碼頭於1958年再搬至愛丁堡廣場。

第三代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設計以簡樸實用為主。碼頭上設有一個由比利時王子送贈給怡和洋行,再由怡和洋行轉贈給天星的大鐘。它是香港最後一個機械鐘樓[1]。大鐘每15分鐘報時一次,是香港所餘無幾的舊式鐘樓之一。碼頭及鐘樓已沿用49年,為中環的著名地標之一。

受到2003年開始的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影響,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遷至現址,並成為中環渡輪碼頭的組成部份,被編到位於民光街與民耀街交界的7號及8號碼頭。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表的消息,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鐘樓、皇后碼頭及大會堂碼頭的位置將會移平作道路和商廈用途,並於11月新碼頭啟用後清拆。


[編輯] 第四代中環天星碼頭(2006年-)
第四代天星碼頭建築模仿第二代碼頭,使用維多利亞式建築。建築分為中央大樓及碼頭兩個部分。中央大樓頂部擺放有全新從荷蘭購入的電子仿古鐘樓,上層則設有展出天星小輪有關物品的展覽廳,亦有古典雅座播放介紹香港歷史的影片。地面樓層則是公眾休憩用地。碼頭頂層是公眾觀景樓層,尚未正式開放,可供人隔著落地玻璃欣賞維多利亞港景色,並設特色餐廳。其頂部安裝了玻璃天窗,使陽光直接進入室內。新碼頭在建築設計上的評價好壞參半。


[編輯] 交通地位
歷代中環天星碼頭一直鄰近中環的心臟地帶,而中環又是香港政府總部以及香港商業中心的所在地,故此是一繁忙的交通工具。


[編輯] 航線
尖沙咀天星碼頭及紅磡天星碼頭為第三、四代中環天星碼頭的目的地。


[編輯] 客量紀錄

[編輯] 繁忙時間

[編輯] 班次
天星小輪7-14 分鐘一班船。


[編輯] 陸上交通聯繫
早期的中環天星碼頭鄰近的陸上公共運輸公具不多,以人力車為主。

第三代天星碼頭則鄰接著的士站,亦有少量巴士站及小巴站以愛丁堡廣場及天星碼頭為總站,主要來往太平山山頂及半山區,而較大型的巴士總站則位於交易廣場地下,同時為多條公共小巴路線的總站。天星碼頭的正對面則為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於1957年落成,為雙層停車場,並共有三百七十個公眾泊車位,底層亦設有一個小巴站。天星碼頭附近設有一行人隧道穿過繁忙的干諾道中前往地鐵中環站及電車站,出口位於皇后像廣場側,每天的繁忙時間也熙來攘往。

第四代天星碼頭鄰接民寶街和民耀街的中環渡輪碼頭巴士總站[2],近7號碼頭位置設有一小巴路線及的士站[3],近5號碼頭位置則設有兩條小巴路線及三條巴士路線。此外,亦可步行一段路程前往地鐵香港站轉乘機場快綫或東涌綫以及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編輯] 與區內其他海上交通的關連
中環渡輪碼頭為第四代天星碼頭的主體,包含了中環往多個離島的港外線碼頭、維多利亞港對岸的渡輪碼頭以及中區政府碼頭。其位於國際金融中心對開的一大片海旁。中環渡輪碼頭經數次整合,已將中環一帶本來較為分散的渡輪服務集中在一起,這使來往第四代天星碼頭與及港外線碼頭的乘客縮減了步行距離。

港澳碼頭位於上環信德中心,提供往來香港與澳門的高速客輪服務。與第四代天星碼頭之間以中區行人天橋系統連繫,然而仍有一段距離。

大會堂碼頭緊鄰接著第三代天星碼頭的東面,為躉船碼頭,曾先後提供來往愉景灣及尖東碼頭的飛翔船渡輪服務,現已因中環填海工程的影響而停用。

皇后碼頭在第三代天星碼頭的東側,毗鄰香港大會堂,為公眾碼頭及市民的休憩點,亦是不少電影及電視劇的取景勝地。1953年,因中環進行填海工程,第二代的皇后碼頭與第三代的天星碼頭同被搬遷至愛丁堡廣場對出位置。皇后碼頭現計劃於2007年2月清拆,該公眾碼頭的功能將被中環渡輪碼頭的9號及10號公眾碼頭取代。

統一碼頭原位於中環港景街及統一碼頭道附近,現已拆卸。碼頭因填海關係而將渡輪服務移往現時的中環渡輪碼頭,拆卸前曾經營一些港外線碼頭航線。

第一代卜公碼頭是一已拆卸的渡輪碼頭,原址位於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的地段,後來因填海關係渡輪服務移往現時的中環渡輪碼頭。碼頭曾營運來往屯門及大嶼山愉景灣的航線。


[編輯] 影響
歷代的中環天星碼頭除了是海上交通樞紐外,亦曾是重要的旅遊點,因其是跨越維多利亞港的主要交通點之一。

第三代中環天星碼頭及其鐘樓更被譽為一集體回憶,當中的鐘樓是香港現存僅有的機械鐘樓[4]。大鐘每15分鐘報時一次,是香港所餘無幾的舊式鐘樓之一。受到2003年開始的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影響,政府於2006年11月12日搬遷中環天星碼頭。期間引來不少市民前來拍照留念、在碼頭各處留字,當中更不乏反對聲音對於政府的強行清拆而不滿,更引起多次示威及佔領事件。詳見: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

中環天星碼頭的多次搬遷經過與香港中區一帶各項填海工程有密切關係。而多次搬遷對渡輪航程亦造成一些影響,包括導致與對岸的尖沙咀天星碼頭及紅磡天星碼頭距離減少,使航行時間縮短,卻因海岸線的修直與海港的修窄而使船身要承受較大的波浪。同時,碼頭的搬遷被移到新填海用地的邊陲,令原來前往中環區一帶的部份乘客可能需要增加步行時間,或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另一方面,中環渡輪碼頭的設計使中環天星碼頭與港外線碼頭連在一起,則有助離島區市民能更快節轉乘渡輪前往對岸的尖沙咀及紅磡。
2007-06-07 6:09 am
中環天星碼頭是指由天星小輪經營,位於香港中環的渡輪碼頭。碼頭提供來往尖沙咀天星碼頭及紅磡天星碼頭的渡輪服務,是中環渡輪碼頭的一部份,其他還包括港外線碼頭及中區政府碼頭。中環天星碼頭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現時提供該服務的碼頭為7號碼頭(由天星尖沙咀航線使用)及8號碼頭(由天星紅磡航線及由海佑小輪營辦的尖沙咀東航線共用)。





鐘樓鄰近尖沙咀天星碼頭,毗鄰香港文化中心及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見證了香港及九龍半島80年來的發展。

政府在19世紀末興建九廣鐵路,以尖沙咀作為總站。九廣鐵路火車站於1975年遷往現時位於紅磡的九龍火車總站現址,尖沙咀的舊火車大樓則於1978年拆卸,鐘樓則保留作歷史標記。鐘樓高45米,樓頂有一支7米長的避雷針。鐘樓並於1990年由古物咨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法定古蹟。






香 港 文 化 中 心 的 落 成 和 啟 用 揭 開 了 香 港 文 化 藝術 新 一 頁 。 文 化 中 心 由 建 築 署 負 責 設 計 , 於 一 九 七 九 年 奠 基 , 一 九 八 四 年 動 工 興 建 , 一 九 八九 年 十 一 月 八 日 正 式 啟 用 , 是 香 港 最 具 規 模 的 表 演 藝 術 中 心 , 為 本 地 演 藝 文 化 提 供 啟 創 潛 能發 展 才 華 的 場 所,更 為 市 民 大 眾 提 供 多 采 多 姿 的 文 娛 節 目 。

香 港 文 化 中 心 位 處 尖 沙 咀 海 傍 , 以 配 合 優 質 多 元 演 出 的 需 要 為 設 計 理 念 。 中 心 設 有 三 個 主 要 表 演 場 地 ,分 別 是 音樂 廳 、 大 劇 院 及 劇 場 。 全 年 上 演 各 類 演 藝 製 作, 包 括 各 式 音 樂 會 、 歌 劇 、 戲 曲、舞 蹈 、 戲 劇 、 電 影 等 。中 心 亦 設 有 展 覽 館 及 四 個 大 堂 展 覽 場 地 和 十 多 個 會 議 及 排 練 場 地 。




香港藝術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之一。藝術館創立於1962年,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至1991年位於香港文化中心的新館落成,乃移遷到現址。藝術館轄下還有茶具文物館分館,位於香港公園之內。

藝術館致力保存中國文化精髓和推廣香港藝術,至今蒐集的藏品有14,000多件,包括中國書畫、古代文物珍品、具歷史意義的畫作及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成果。藏品精選部分於長期展覽廳展出。其專題展覽廳亦經常舉辦本地及世界各地邀請回來的短期展覽,內容包括古今中外的專題。

將藝術普及於群眾,向來是香港藝術館的主要工作方針。因此,藝術館亦安排了各種為配合展覽而進行的教育及推廣活動。希望藉此加深公眾對藝術創作的認識和興趣。




尖沙咀海濱長廊美化工程共耗資1.9億港元,於2004年8月開始歷時近兩年至2006年5月完成,整個工程可分為文化中心、香港星光大道、餐廳、交通接駁站、海傍及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六個部分。

為配合尖沙咀一帶各建築物的色調,營造統一效果,整個長廊均以灰白色為主題顏色。文化中心及海傍地台亦重新鋪設地磚及天然花崗石,碼頭的鐘樓也由原來的羅馬式廣場,變成較為簡約的設計。文化中心對開的螺絲型樓梯觀景台則改為方正樓梯,方便市民及遊客欣賞維港景色,整個羅馬式拱門也被拆除,以便擴闊海濱長廊的視野。

長廊對開的燈柱亦全部向內移,增加了節能光管及喇叭,方便旅客欣賞及拍攝維港夜景。沿路並種植了不少植物,營造田園及綠化效果。位於新世界中心一個屬於政府的海水泵房,也改建成一間落地玻璃建成的餐廳,室內面積共2000平方呎,預計可容納200人。為了讓旅客感受香港的藝術氣息,建築署更將12件由香港藝術家創作的雕塑排列於長廊上。





香 港 太 空 館 , 位 於 尖 沙 嘴 海 旁 , 於 1980 年 10 月 開 放 , 是 香 港 以 推 廣 天 文 及 太 空 科 學 知 識 為 主 的 天 文 博 物 館 。太 空 館 設 計 獨 特 的 蛋 形 外 殼 , 早 已 成 為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一 個 地 標 。

太 空 館 分 東 、 西 兩 翼 。 蛋 形 的 東 翼 是 太 空 館 的 核 心 , 內 設 何 鴻 燊 天 象 廳 、 太 空 科 學 展 覽 廳 、 全 天 域 電 影 放 映 室 、 多 個 製 作 工 場 及 辦 公 室 ; 西 翼 則 設 有 天 文 展 覽 廳 、 演 講 廳 、 天 文 書 店 和 辦 公 室 。

何 鴻 燊 天 象 廳 裝 設 有 直 徑 達 23 米 的 半 球 型 銀 幕 , 除 了 設 有 東 半 球 第 一 座 全 天 域 電 影 放 映 設 備 外 , 更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座 擁 有 全 自 動 天 象 節 目 控 制 系 統 的 天 文 博 物 館 。 每 年 , 香 港 太 空 館 製 作 兩 齣 多 媒 體 的 天 象 節 目 , 並 精 選 國 外 出 色 的 全 天 域 電 影 在 館 內 播 放 。 展 覽 廳 分 為 兩 個 主 要 部 分 : 地 下 的 太 空 科 學 展 覽 廳 和 一 樓 的 天 文 展 覽 廳 。

香 港 太 空 館 每 年 舉 辦 不 少 推 廣 活 動 : 包 括 每 月 星 空 巡 禮 、 天 文 快 樂 時 光 、 趣 味 實 驗 班 、 天 文 比 賽 、 天 文 講 座 、 天 文 電 影 欣 賞 等 。而 內 容 豐 富 的 太 空 館 網 頁 , 更 是 獲 取 觀 星 資 料 、 基 礎 天 文 知 識 、 最 新 天 文 資 訊 和 教 學 資 源 的 好 地 方 。

地 址 : 香 港 九 龍 尖 沙 咀 梳 士 巴 利 道 10 號



星光大道星光大道於四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幕,迅即成為廣受市民和國際旅客歡迎的重要景點。星光大道位於尖沙咀海濱長廊,綿延近半公里。整項工程耗資4,000萬元,全數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贊助。星光大道的主要裝置和設施包括一座六米高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像;以電影為題的雕塑;100位知名電影工作者
參考: many web sites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2: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6000051KK046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