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杯」先定係有「碗」先呢?

2007-06-07 5:18 am
有「杯」先定係有「碗」先呢?
「碗」字和「碟」字都以石為部首,但「杯」字以木為部首,古時的杯是否用木造呢?

回答 (5)

2007-06-12 2:13 am
✔ 最佳答案
據燦爛的中國文明網之中國陶瓷,陶瓷至少已有8000年歷史。文字的雛型就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最早也不過是5000年左右,後來的甲骨文,表示器皿的文字一般都屬象形,如壺、爵、豆、缶、鼎、酉、皿等,添上代表物料部首的還晚一點才興起,換言之,這兩個字很難反映杯碗的發明先後,還是以出土文物作根據。

  飲食器主要是指飲酒器、茶具及盛放食品的器物。飲酒器中有壺、爵、觚、杯;茶具中有茶壺、茶盞、蓋碗;盛放食品的器物有碗、盤、碟、勺、溫鍋等。
  碗作為飲食器中最主要的器皿,出現的時間最早,早在新石器時代陶器中就有此種器型,商、周、戰國時期的遺址墓葬中也均有出土。
(摘自:燦爛的中國文明網之中國瓷器藝術)

小篆有杯字,同樣是木部,不過當時的工藝已發展得爐火純青,有木製的杯不為奇,字形只反映造字的時代,大致可理解為當時木製的杯也很普遍。至於碗字,古時寫成「盌」和「椀」。按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92502135,詞牌【青玉案】的「案」與「盌」通,指一種盤狀有足的食器,大概像日式料理常見的那種盛器吧。《說文解字》盌條:「小盂也。」再看看古時「案」「盌」「盂」是何許物,《康熙字典》:

盌──【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盂謂之盌。【吳志.廿寧傳】孫權特賜米酒眾殽,寧先以銀盌酌酒,自飲兩盌。
盂──【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
案──【說文】几屬。【徐曰】案,所凭也。【周禮•天官】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朝日祀五帝,設重帟重案。又食器,【周禮•冬官考工記】夫人享諸侯,案十有二寸。【註】玉案十有二列也。

看來,碗字於不同時代不同地方,除了字形不同,所指之物、材料、用途也有別,可以是木製的矮腳托盤、金屬製的盛酒的碗、小型飯器等。
原始人類如何盛物,這點同意網友心理醫生的說法,會就地取材。如果僅以人工製作的杯和碗比較,碗碟的深度較淺,邊緣較闊,手工不細的原始人自然容易製作。又以物料作比較,要把木頭雕空有一定難度,至少要有更堅韌的工具才行,石頭雖然易以於磨製,若要載物卻又不方便,所以我見出土文物,木製品大多是當手柄角色,石頭作利器,器皿總是陶瓷造的,當有了金屬,木製品隨之而刁鑽起來,石製的實用品大多被淘汰,瓷器只有不斷改進,至今還未退讓。
由於古人以酒祭鬼神,所以對酒器是很講究的,商代已是如此,不同形狀的杯,會有不同的名稱,換了形態,就可能不以「杯」稱之,或者是一個統稱。
《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執觴觚杯豆而不醉。注:“杯,盤盎盆盞之總名也。”
用動物的角製成的杯叫「觚」。「豆」是一種有高底座的盆。小杯稱「盞」。前有酒流,後有尾,旁邊有手挽,中間有兩根小柱的杯叫「爵」,「觴」也是一種。形似爵,但沒有酒流和尾的叫「斝」。
http://hk.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909
www.zdic.net


2007-06-21 23:04:37 補充:
抱歉,曲解了資料來源。【青玉案】的「案」有說是一個矮腳托盤,也有說與「碗」通,但均不能表示「碗」就可理解為一個矮腳托盤。故在這答案中,有關【青玉案】及碗為托盤之說可以撇去。
參考: 上述連結網址
2007-06-12 5:40 pm
果真是知識+ 的高人!! 佩服!! 佩服!!
2007-06-08 9:19 am
我話有碗先

碗可以盛載食物又可以用來裝水飲

如果得個杯 搵乜嘢嚟裝嘢食

用杯裝唔係唔得 食起嚟麻煩嘛

後來啲人進步咗 生活用具開始分工

所以發明杯嚟飲嘢

2007-06-10 01:06:57 補充:
仲有 個 "杯" 字又可以咁樣寫 "盃"咁你話"杯"係未一定用木嚟造呢?
2007-06-07 6:57 am
碗先。
碗是自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的祖先會用死去的動物頭骨作盛器,或是用椰子殼作碗,亦會用石塊去盛載食物。一直流傳到現在。
而杯的出現則可追溯到商朝。商朝人用"鼎"作飲事,用來盛載酒。鼎是一種較高且幼的盛器,外形與現在的杯類似。所以杯最多只有3600年。(之前的夏朝飲酒都只是用碗飲架!)
參考: me
2007-06-07 5:25 am
i think 「杯」先,
因為古時杯係用竹筒製成,技術比碗低很多
參考: it is my think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2: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6000051KK043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