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係平仄?????

2007-06-06 7:48 am
雖然Miss未教
但係想知平仄係咩

回答 (2)

2007-06-06 7:58 am
✔ 最佳答案
統詩詞的寫作方法 符瓦 (一)聲調 傳統詩詞講究音樂性,易誦能唱,容易記憶。所以它的寫法強調懂得格律,過去便有人將它稱為格律詩。懂得傳統詩詞的格律,要先從字的聲調入手。從前的四聲, 為平、上、去、入;今天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去。古人把上、去、入三聲統稱為仄聲,故聲調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分清平仄兩個字。 有人研究過,認為粵方言(白話)更接近古代的語言,所以懂得說白話的人,要區分平仄聲比較容易。平是平順的意思,聲音比較響亮動聽,能拖長,也就是如一條平坦的路徑,可以順利的走下去。仄是傾斜的意思,屬仄聲類的字,聲音比較拗屈難聽,較短促,如人為想將它拖長,則不可能。 要正確運用此平仄聲判斷方法,最好是將同拼音不同調的兩三個字來對比,如鍾和眾、期和企、花和畫等,前者和後者一讀白話聲,便有明顯的區別:前者悅耳、平 柔,屬平聲;後者聱牙、急迫,屬仄聲。 習慣于區分現代新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人,要知道古代的入聲字已經分散到新四聲中去。那麼,分散到上聲和去聲的入聲字,自是仄聲;這裏十分要注意的是已分散到陰平和陽平去的原入聲字。如“插”字和“差”字,在現代普通話中同音,同屬陰平聲調,但如讀起白話來,便有很大區別,又如現代普通話 “衣”“一”。同音,但在古語中“一”是入聲字,“衣”是平聲字,是不容混淆的。所以,只懂得現代普通話而不懂得白話的人,要正確區分出傳統的平仄聲,必須手上有一本《詞林正韻》之類的工具書不可,特別是要掌握好入聲字這一類。
2007-06-06 3:43 pm
何謂平仄?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現代漢語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份變為去聲,一部份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併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表如下: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粵語九聲

現代粵語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聲,並細分為九聲,分別為「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和「陽入」。

粵語九聲聲調表如下:



陰 中 陽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詩 史 試 時 市 事 色 錫 食

粵語九聲中,第一、四聲(陰平、陽平聲)是平聲,其他的七聲(上、去、入聲)都屬仄聲。

以後查字典的時候(如商務大詞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數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個,便知是平是仄了。

 

後記:

古人吟詩作對是按古音的, 當用今音朗讀古聯時, 就容易誤會古人平仄不合聯律了。舉例如 "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按普通話四聲,

吸來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聲則是,

 

吸來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以上平仄排列,用古聲是合聯律,而用今音則不合了(最起碼的句末上仄下平鐵律都不符)。故以後談論聯中平仄時,首先要了解創作人是根據古音,今音,還是地方方言出聯;否則便會弄出笑話來。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dlwang/knowledge2.htm










平仄,是中國詩中用字的聲調。

平調:分兩種,基本上是平緩輕柔的聲調。
陰平-音調較高且可延長
陽平-音調較低且可延長
仄調:分三種
上聲-高昂明亮
去聲-尖細哀柔
入聲-短促,韻尾為p(b)、t(d)、k(g, h)
因此平仄又常被分為四聲:分別是平、上、去、入四種聲調。中國古籍中有不少說明。其中明朝文人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提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而清朝文學家顧炎武在音論一書中簡短的說明為:「平聲輕遲,上、去、入之聲重疾。」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25: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5000051KK046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