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的形成是由於一種叫做腰鞭毛蟲的海藻大量繁殖。牠是一種呈紅色的藻類生物,大約二到五毫米長。這種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在溫暖的鹽水區會急劇繁殖,在海面上形成大片大片的紅色。這些片狀物彼此分開,通常出現在一些風浪被阻隔的海面,如避風塘
紅潮的起因
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紅潮發生的確切原因。一般相信它是自然發生的,並非人為所致。腰鞭毛蟲在特定的海水溫度、含鹽量和養份含量下會大量繁殖。一些科學家認為,氣溫高、少風浪、少雨量、含鹽量下降,以及的營養物增加是引起紅潮的原因。
對生物的影響
紅潮每年導致養魚業損失百萬元以上。紅潮殺死無數的海洋生物,這些海澡黏附在魚腮上,令魚類呼吸困難。同時,海藻會耗用水中大量的氧氣,令水中含氧含下降。而海藻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死了的海藻會被海洋中的細菌分解,這過程亦消耗大量的氧氣。以上種種因素令不少魚類因缺氧窒息而死。
一些腰鞭毛蟲還會分泌致命的 毒素,在紅潮發生時,蛤﹑貽貝﹑扇貝和牡蠣等的貝類動物都會染上這些毒素,人們若進食這些受感染的貝類食物,便容易中毒。一些吃海草的魚也會吃腰鞭毛蟲。它們最終會死於體內積累的毒素。其它魚吃了這些受感染的魚也會死亡。
科學家正在進行控制紅潮的研究。但在我們找到解決辦法前,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士應遠離紅潮發生的地方,如果你擔心被感染的話就不應在有紅潮出現的期間吃海鮮了。
詞彙
1. 含鹽量﹕溶液中鹽的含量。
2. 毒素﹕某些有機體產生的有毒物質。
2007-06-05 20:01:06 補充:
紅潮 red tides 是由一種稱為「腰鞭毛蟲」的海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由於這種海藻吸收海水中的氧氣,因而導致魚類窒息死亡;它同時排出有毒物質,使海產受到污染。紅潮一般以含氮和磷量高的的污水中生存,污水來源為城市、工業和農業廢料。 近年來,香港曾於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爆發大規模紅潮 ;而每年四、五月均為紅潮高峰期。據報導,珠江三角洲水域在2003年5月初受到紅潮侵襲,受影響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當地的漁業正面臨危機,上千條高價的石班魚已經死亡。目前正是珠江的汛期,紅潮在這個今年以來降雨量減少的地區出現,意味著當地正面臨嚴重乾旱。
2007-06-05 20:02:02 補充:
赤潮,又叫紅潮,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範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並不一定都是紅色,而是許多赤潮的統稱;發生赤潮時,通常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的數量、種類而使得海洋水體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2007-06-05 20:02:24 補充:
成因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人為因素引起的,是一種有害生態現象。主要有海域水體富營養化;有特殊物質作為誘發因素,已知的有維生素B1、B12、鐵、錳和脫氧核糖核酸;環境條件,如水溫、鹽度等也決定著發生赤潮的生物類型。引發赤潮的生物類型主要為藻類,目前已發現有63種浮游生物,矽藻有24種,甲藻32種、藍藻3種、金藻1種、隱藻2種、原生動物1種。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特別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而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 海洋開發、海水養殖業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污染問題; 全球海運業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氣候變暖導致赤潮發生。
2007-06-05 20:02:44 補充:
危害赤潮發生後,導致海洋食物鏈的局部中斷;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被海洋食物鏈中的某些生物攝入,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赤潮破壞海洋生態結構;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礙海洋魚類、蝦類、貝類的正常呼吸而導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後能引起中毒死亡;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也會導致食物中毒; 赤潮生物死亡後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
2007-06-05 20:03:39 補充:
http://www.hkredtide.org/big5/index.asp香港紅潮資訊網路
2007-06-05 20:05:05 補充:
紅潮是甚麼?當海水裏的一些微型單細胞、浮游藻類暴發性地大量繁殖,藻類含有的色素引致海水變色,這一種自然生態現象便稱為“藻華”。因應不同的藻類色素,藻華可令海水變成粉紅色、紅色、褐色、褐紅色、深綠色或其他顏色。大部份藻類不會對環境及人類構成威脅,相反它們是基層食物網的能源製造者。
2007-06-05 20:05:36 補充:
紅潮普遍用來描述由高濃度藻華引致海水變色的現象。然而大部分的紅潮是無害的,有少數的藻類品種,會引起紅潮,令魚類死亡,另外有些藻類,即使在低濃度情況下都有機會產生不良影響,產生毒素污染海產或對人體有害。我們稱這些有不良影響的藻華為“有害藻華”。每年大概有二、三十宗紅潮在香港水域之內發生。然而有害的藻華則並不是經常在本港出現及很少造成大規模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