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類只可以飲用淡水,而絕非鹹水。
人不能大量直接飲海水,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夠應付太多的鹽分。不過可以將海水淡化,
在一些淡水供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赤道附近的沙漠地方,淡化植物就是提供淡水的主要途徑。 透過淡化這個程序,鹽分可在鹹水中抽走,於是就可以用來食用或是灌溉農作物。
以前,很多淡化植物依靠蒸餾作用除去鹽分。 將鹽水放在容器並加熱至沸騰,抽出水蒸氣令它冷卻。這就可令水蒸氣凝結並收集潔淨的水,而其他雜質就會留在容器裏。這些水還比普通的新鮮水更純淨。 然而,這個方法卻很昂貴,因為它需要用很多能量去煮沸水。
但是,在1970年,發明了'反向滲透'.透過此方法,人造薄膜將鹽的粒子從水中移走。
有人曾經對海上遇險之後,在海面漂泊了3天的4000名遇難者作了一個統計,發現其中不飲海水的人只有3.3%的人死亡;而飲用海水的人死亡率竟高達39%!
海水為什麼不能解渴?這是因為海水鹽分很高,而且含有很多礦物質,喝了海水會使身體裡的水液中礦物質濃度增大。人體為了保持體液的正常成分,就需要把過多的鹽分和礦物質從尿裡排泄掉。這樣的排泄過程,就大大加重了腎臟尿的排泄器官)的工作負擔,而且在排泄過多的鹽和礦物質的過程中,必然要同時排出相應數量的水分。其結果不但要把飲入的海水中的水分全部排泄掉,而且還不夠,還要將人體內原來的一部分水一起排出去,造成人體嚴重脫水而使生命垂危。飲用海水愈多,人體脫水愈快,人便愈渴了。如果飲用海水太多,腎臟便不能完成使人體內部鹽分保持平衡的任務,於是人體內部的物理化學平衡便會受到破壞,進一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腦)的傷害。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喝海水愈多,人死得愈快的道理。
不過,海水也不是絕對不能喝。在下列三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飲用海水,但不能超過五天:1.氣候溫暖;2.從落海後第一天起就開始飲海水;3.每天只飲500毫升,也就是每隔一個半小時飲一點點海水,一天飲用的總量為500毫升。五天之後必須恢復飲用淡水。此外,在氣溫25℃,相對濕度50%的溫暖海面上,海水與淡水可按1:6的比例混合飲用。
海水雖然也是水,但它的成分給可飲用水的差别卻很大。
海水又咸又澀,這是因為海水的含鹽量比淡水大5%。很多在海上遇險的人,在焦渴難忍時,想通過飲用海水來止渴,結果適得其反。飲用海水,人體反而流失水更快,嚴重時還
會導致腹漲、幻覺、神志昏迷、精神錯亂等症狀,還没等到救援人員趕到,就在大海上丢了性命。
海水中含有大量鹽分和多種元素,其中許多元素是人體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種物質濃度太高,遠遠超過飲用水衛生標準,如果大量飲用,會導致某些元素過量進入人體,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
如果喝了海水,可以採取大量飲用淡水的辦法補救。大量淡水可以稀釋人體攝入過多的礦物質和元素,將其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據統計,在海上遇難的人員中,飲海水的人比不飲海水的死亡率高12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人體為了要排出100克海水中含有的鹽類,就要排出150克左右的水分。所以,飲用了海水的人不僅補充不到人體需要的水分,反而脱水加快,最後造成死亡。
海水經過淡化處理後是可以飲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幾十種,最主要的有蒸餾法、電渗法、冷凍法、膜分離法等。蒸餾法是日前應用最多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先把水加熱、煮沸,使海水產生蒸氣,再把蒸氣冷凝下來變成蒸餾水。
在用蒸餾法制得的淡水中最好掺入少量(2%)潔净海水或適量礦化劑,這樣水味可口,還補充了蒸餾水中缺少而人體必需的無機鹽。
在海上遇險、救生等特殊情况下,為了節約淡水,可用部分海水與淡水混合飲用。有人做過試驗,人在短期内飲用海水與淡水各半的混合水,一般對人體是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