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了凡先生誓行善事一問

2007-06-05 9:08 pm
當年了凡先生在佛前懺悔,誓行三千件善事以贖罪。
想請教各位,善事的定義是甚麼?
如要在這個世代行善,有甚麼途徑?
請賜教。
更新1:

在下愚昧,想請教多一個問題: 了凡先生曾備空格一冊,名叫 治心編 (也就是功過格),放在案上,所行善惡事,就是微小的也把它記錄下來,… 根據上文所言,即使是小善、小惡都應記下來。 大家認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善,例如借同學文具、幫助同學或老師拿書簿到教員室等,而本身心無雜念時,又應否被記錄在功過格內呢? 請賜教。感激不盡。

更新2:

不知道把問題交付投票,令別人得以投票,算不算是行善呢? 各位仔細評比,也該是行善的一種表現吧?

回答 (3)

2007-06-06 4:02 am
善事的定義是, 作利益人家的事而不損人家利益o

五戒可止惡 ! 十善才是「善事」!

十善有二種義:一止二行。
1)止則但止前惡,不惱於他。
2)行則修行勝德,利樂一切。

守十善戒, 不行十惡 –行十善業 -

不殺生: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不偷盜: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佈施之善也。
不邪淫:謂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凈梵行之善也。
不妄語: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不兩舌: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不惡口: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不綺語: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不貪欲:謂不貪著情欲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欲,當行清凈梵行之善也。
不嗔恚:謂不生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不邪見: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這個世代行善,有甚麼途徑?
1)親朋戚友
2)路人
3)佛社活動 – www.hkbuddhist.org
4)慈善机構 – Oxfam, Red Cross, …………………………

小善應否被記錄在功過格內, 任你啦 !

了凡先生曾備空格一冊,名叫治心編 (也就是功過格),放在案上,所行善惡事,就是微小的也把它記錄下來,來提醒自己行長遠善心 !

所謂一日香,兩日臭, 三日唔洗主意佢! 人有墜性,有头威冇尾振 ! 明白嗎? !

2007-06-06 12:16 am
http://www.amtb.org.tw/section1/jiangtang.asp?web_choice=65&web_rel_index=1343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http://www.amtb.org.tw/section1/jiangtang.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1361

了凡四訓 (新粵語電影版)

什麼是「真善」?了凡先生在此地,也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跟佛講的一樣,有益於人的是善,有益於自己的是惡。這種說法現在人誰能接受?現在人觀念當中,有益於自己的是善,絕對不懂得有益於自己的是惡。所以整個社會,把自私自利看作是天經地義,是正當的道理,那有什麼法子,這就是觀念見解上的錯誤。因為有自私自利,決定害別人;損人利己,幹這種事。好事自己攬住,惡事推給別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推給別人,現在這個社會裡頭太多太多了!處處有一個僥倖的心理,佔別人的便宜。

第二個說法,利益別人的這稱之為公,公就是真;利益自己的這是私,私就是假;善有真假,這是第二個說法。第三個說法,你從真心裡面去幫助別人,利益社會,這是真的;看到別人做,我們也跟著去做,那是假的。那也不錯了,看到別人做跟也不肯跟!第一個發心人,從真心裡面發的,真的。第二個發心人,可能是為名、為利,心就不真了。雖然發心利益別人,其實還是終極的目的是自利,希望自己獲得別人的讚歎,獲得別人的恭敬,這還是私,還是假的不是真的。第四個說法,「無為而為」是真的,「有為而為」是假的。了凡先生在這裡面,跟我們說了四個標準,教我們去辨別,你去行善,你積善,你要知道善有真有假,積善要積真善,不能搞假的。

什麼叫「端曲」?純粹是濟世之心,這是端;如果有一絲毫媚世之心,那就是曲。媚是諂媚巴結,換句話講,心不正,也就是我們現在人講討好。討好社會,討好別人,去做這善事,這個善就是曲;沒有條件,真心幫助別人,這是端。第二個說法,純是愛人之心,這是端;換句話說,並不是真正愛人,而是假藉這種行持,得到自己的目的,這是曲,曲也就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第三個,真正敬人之心,這是端,端是端正、端莊;如果有一絲毫玩世之心,那就是曲。玩世,年輕人懂得不多,但是年輕人知道消遣,跟這個意思很接近。要把它當作一種消遣去行善,這個善是曲,這些善不端。

什麼是「陰」,什麼是「陽」?這個好懂。你行善不讓人知道這是陰;陽是露出來,顯現出來,別人統統都曉得。古人講得好,陰德,天地鬼神報答你,那個報得厚。陽善,做一點好事,立刻就要人家來表揚、來讚歎。古人講陽善享世名,他享受別人恭敬、讚歎,別人的恭敬、讚歎也是福,那個福是什麼?馬上就享盡了。尤其是現在,現在這個世間,積善非常不容易。你做了一點好事,無論你做多麼大,你看人家報紙上給你登,電視上一宣揚,完了,全都光了,後頭沒有福報了。但是今天人造惡,用種種方法隱瞞,不讓人知道,那個惡積厚了,天罰之,老天爺懲罰你,你往哪裡跑?你行善,善積不住,你那個惡完全累積在那邊,你說多可怕!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懂得。

「善有是非」,這個意思很深。了凡先生也舉了古時候的例證,歸結到最後,他講得很好,人做一樁善事,特別要重視它的流弊;如果在現在是善,將來不善,這不是真善事。所以善不在一時而在久遠,不在一生而在它的影響。如果他現在做的是一樁好事,但是這樁好事並不是一個好的影響,影響反而會害人,那就不是真善,這種善似是而非。眼前他做的事情似乎是不善,可是影響到久遠,你看到確確實實,許許多多的眾生得到利益了。

底下講「善有偏正」。什麼叫偏,什麼叫正?善心、善行是正;惡念、惡行是偏。可是我們看到,有以善心造惡事的,這就所謂是「正中偏」;他是善心,他造了惡事。也有人惡心而造了善事,「偏中正」。這一些事實真相不可不知,善人造了惡事,所以這裡頭的因果,善惡因果、事相非常複雜。我在修學這幾十年當中,這些事情遇到很多。所以善惡很難辨別,你要很細心的去觀察,不要在意,守住佛講的一個大原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能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

下面講「善有半滿」;滿是圓滿,半是不圓滿。這裡頭的總原則,行善而不著善,這是圓滿。佛家常講「三輪體空」,不執著。行善之後,還念念不忘我做了多少好事,對哪些人有恩惠,這個善是半,不是圓滿的。佛家講三輪體空,譬如以這些財物幫助人,幫助人之後,內沒有自己,不要常常想到我自己做了一樁好事,把這個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外也不要去記掛哪些人受你恩惠,統統忘乾淨;也不要想到你那些財物,心地清淨,叫三輪體空。這個福報是圓滿的,無論布施多少都是圓滿的。

末後講「難易」。行善、積善,有難有易。凡是有機會的,你去做就容易;有機會而不肯做,這個事情就難。尤其是貧窮之人,生活在極度困難當中之人,他要能發心修布施供養,難能而可貴。所以難易不在事,在你的心。真正覺悟明白了,容易,會抓住機會。但是我們看到世間,確確實實有很多有財富的人,有地位的人,他不曉得修善、積善的機會,抓不到這個機會,在他就難了。所以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

末後這個結論:「為善必窮理,否則行無益」。這話都是真話,要深深的明瞭這裡頭的道理,我們做一些真的好事,真的善事。在今天這個社會,第一等好事是什麼?佛說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第一等的好事。所以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就幹這麼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就是現在此地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果報就是離苦得樂。眾生的苦難從哪兒來的?迷惑顛倒,造成種種苦難。覺悟之後,他就離開災難,覺悟就消災免難了。所以覺悟之後,你自自然然,你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利害;你自自然然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福報就無有窮盡。

了凡先生在此地,又給我們講積善十個綱領,提出這十樁事情,教我們認真去做。

第一是「與人為善」。這是講存心,要存一個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眾生。

第二是「愛敬存心」。真誠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人,愛一切物,愛一切事;敬是謹慎,是細心,對人、對事、對物,愛敬存心。

第三是「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情,我們要幫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壞。這個人是惡人,不是個好人,但是他做的事情是一樁好事,前面講過「偏中正」,我們要不要幫助他?要幫助他。不能因為他的人,我們對事,這個事對社會有好處的,對大眾有好處的,就應該要幫助。人雖然不善,我們要常常輔導他,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這是對的。

第四是「勸人為善」。特別勸導這些有能力的人,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往往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那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如果完全沒有條件,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第五是「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的時候,有危險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論他是好人是惡人、是恩人是冤家,不可以說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第六是「興建大利」。所謂大利,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個人做,沒有能力,集合大眾的能力來做。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是你要曉得,什麼是真正的大利?真實的大利無過於教育,教育是根本。

第七是「捨財作福」。世間幾個人知道財是罪業?你能夠捨財,你就修福了。積財就是罪業,你曉得這個世間人,多少人缺乏財用,你把財留在你自己身邊,讓一些人受苦受難,這不是造業是幹什麼?何況這個財積在身邊,增長貪心,增長貪瞋痴;換句話說,增長你將來墮三惡道的機會。一定要捨,要捨得乾乾淨淨,不要怕自己沒有用的。世間人不肯捨財,就是有這個顧慮;我捨了之後,我的生活怎麼辦?他不懂這個道理,這因果的道理。你命裡面有的,決定有,捨都捨不掉;命裡頭沒有的,求也求不來。

第八是「護持正法」。世間正法、出世間正法要維護,要懂得。今天護持正法的榜樣,新加坡的李木源是個好樣子,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私心都沒有,真是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但是要護法,首先要能有智慧、有能力認識正法。

第九是「敬重尊長」。佛經裡面教導我們孝親尊師,我們要去做到,給社會人做個好榜樣。現在這個世間人,孝道忘掉了,師道也不存在了。我們時時刻刻不忘記父母師長的恩德,這是存心厚道,念念不忘。不但不忘,還要有行為表現,父母在要孝養,盡到孝養的責任;老師在,也要盡到孝養的責任。

末後一個是「愛惜物命」。佛家提倡素食,素食不殺生,佛的戒律裡面,把這個列在第一條。五戒、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一條不殺生。殺生是大惡,所以要學習愛護一切眾生的生命。「善行無窮,由此推廣,萬德可備」。善行真的無量無邊,了凡居士在此地,給我們列出十條。能把這十條去做好,然後把這十條再推廣,你才真正是積善,真正是行善。

四訓 後一段是「謙德之效」。我們的講義沒有了。這一段文不長,主要的是告訴我們:處事為人要懂得謙虛,所謂是「滿招損,謙受益」。你看看這個世間人,有很多做的好事,好事為什麼不能成就?細心去觀察,原因就知道了。多半是姿勢太高了,傲慢引起別人的嫉妒,所以阻力就來了,破壞的力量就來了;到你招架不住,你的事情就毀於一旦。

末後這一段文雖然不長,它也分兩大段。第一大段是舉《易經》來總說,《易經》裡面有幾句話:「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盈就是滿足。所謂「滿招損,謙受益」,諸位一定要明瞭,最忌諱的就是「滿」。人覺得自己很滿足的時候,往往不知不覺,驕慢的態度就現出來了。如果我們講預兆的話,這是最不好的預兆;就是打仗也是如此,驕兵必敗。
2007-06-05 9:46 pm
剛剛睇到十幾頁,跟住就見到你的問題了....
以我自己的理解逢是做一些幫到人的事都係善事,
無論大或小,仲有不要惡言對人,心不可以存有惡念,
不要偏激,不虚偽,不浮躁,不懶惰,樂善好施,明心似鏡,
不要損人利己,去惡向善,絲毫沒有非非之想,返回原來善良的本性....
而每一件惡事都會同時抵消一件善事,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做惡事而做多一點幫到人的事啦.....
希望我的理解可以幫到你啦....
參考: 袁了凡先生的書


收錄日期: 2021-04-23 17:05: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5000051KK003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