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對於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之疑,時人張天健在他的《唐詩答疑錄》內提出了詳細的辯證。「張」指出,以李白才思敏捷,即使午夜朦朧中,也不應生出把霜花懷疑鋪在卧房地上這種不合常理的錯覺。 雖然歷來詩評家都對此釋作「藝術上的曲筆」,但總給人無法自圓其說的感覺。
「張」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今人對“床”字的誤解。引《辭海》解釋“床”有三條:
(1)臥具也,古坐具亦曰床。
(2)凡安置器物之架多曰床,如筆床、墨床、琴床。
(3)井杆也。《古樂府淮南篇》:“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在《靜夜思》中,“床”惟有採用第三種解釋,才最合理。這首詩的意境是,詩人客處異地,夜靜思鄉,難以成眠,不禁從房內走出來,見到院中井欄前銀光瀉地,詩人才有迷濛中疑是秋霜鋪地之感,此情此景寫得何等真切自然。 在迷茫之間,不禁抬頭望天,天中明月,就正好與家鄉時井欄前銀光瀉地相似,似曾相識之感,令詩人思鄉之情更濃了,悵然低頭,望著滿地銀霜,思緒卻早飄浮萬里,返回故鄉了。
對以上的理解方式,「張」提供了兩個旁證。
其一為李賀有:“井上轆轤床上轉,水聲繁,絲聲淺”(《後園鑿井歌》)。
其二為李白自己的詩句:
(1)《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內中有句:“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2)《長干行》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在這些詩句內,“床”均作井欄杆解釋。可見李白在《靜夜思》中,“床”作井欄杆解,甚有可能且更具說服力。
個人對「張」的推論,深表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