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業」?

2007-06-04 3:09 am
何謂「業」?「葉力」又是甚麼?

回答 (3)

2007-06-04 3:33 am
✔ 最佳答案
業,即是因果法則的根本。

以下恭引聖嚴法師的開示:

【因果和因緣的意義,可以作淺顯的說明,也可以作深廣的發揮。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緣的精義,便是掌握了整個佛教的教義。所以,我要沿著兩個方向,來探討它,一是教團的,一是教理的。將其合併起來,便是佛史的說明。



  簡單地說,因與果是因素與結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講的是同類因,得同類果,也有以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也有無法取得因與果相等的事實。



  因果觀念從現實的事象上看,可以成為普遍的真理,比如說,如是因結如是果,又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如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與父慈則子孝,兄友則弟恭的原理一樣。也就是說,種了好的因,必得善的果。然而,世上確有父慈子不孝,兄友弟不恭的例子;也有積善之家橫遭滅門慘禍的事實;也有行善積德一輩子,臨終未必能獲全屍的例子。因此,佛教對於如中國儒家所說「未知生焉知死」的生死不可知論是不能滿足的。佛教把善惡行為的因果論,從現在的一生,穿過生前與死後的來源與去處,並且將之延伸到過去的無量生死及未來的無量生死,現在的這一生,不過是過去無量時間過程與未來無量時間過程中的一個連接點。通過了過去及未來的生和死的解釋,始能明白,我們現前一生的時間,實在太短促了。若要以現前一生的現象,說明因果的道理,便像我們在一部鉅著之中,摘出一句話來,加以主觀的解釋,那是斷章取義,無法正確地介紹那部著作之全貌的。以三世來說明因果,因果的道理始能完備。佛教講「業感緣起」,「業」是身心的行為所留下的慣性作用或餘勢,這種慣性,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無從著力之處為止。人的善惡行為,既是過去的業因所感受的業報,也是未來的業果之所以產生的原因。通過過去的生生世世及未來的生生世世,來看現在這一生死間的一切遭遇,便不會覺得尚有任何不合理或不能取得報償的事了。不過,若不能通過對於佛教教義的絕對信從,或不能通過宗教經驗的親歷,便不易理解,也不能接受這三世因果說的觀念。但是,佛教之成為合理化,佛教之能以因果說而攝化眾生,形成龐大的宗教團體,即在於三世因果說的建立。



  因果之說不是佛教的獨家之言,以因果與三世配合著講,並以因緣來說明因果的究竟點,則為佛教的特質。因與果之間的關係,是以時間的先後而建立,因與緣之間的關係,則以空間的交互影響聚散而建立。因果的形成,不論是因或果,均不能脫離主因及助緣,主因是動力或能源的出發點,助緣是圍繞著主因而促使主因成為新的事物及現象之其他要素或成分。所以,要說明因果現象的生滅變化,必須要用因緣的道理。



  因緣說是佛教的特質,也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時所悟出的最大法門。佛教所說的悟境,即是悟出世間的一切現象,空間的、時間的、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社會的、自然的,凡是現象的起滅轉換、無非是由於因及緣的位子的變動,成分的增減,類別的出入,而產生的離合、合離及組成、解散,解散了再組成的現象。故從因緣的觀點看世間諸法,無非是幻有的,暫有的、假有的、本性是空的,既無一物可以永久存在,也無一物可以普遍存在。所以不論是人為的,或是自然的,凡是可以用觸覺、知覺、感覺來認識思辨的一切,都是假相,不是真理。如果能夠理解這層道理,並且以修行的方法來親證這層道理,佛教稱之為悟,稱之為解脫,稱之為斷煩惱,稱之為離苦得樂。 】

並請詳閱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http://www.ucchusma.idv.tw/basic/default.htm

阿彌陀佛。
2007-06-04 5:01 pm
業,巴利文是kamma,梵文是karma,字根是kr,做的意思。
故業就是行為,業力就是行為的力量。
佛教將行為分為三類,身體的行動,口的行動,心的行動,故此就有身行的力量,口說話的力量及心意的力量。
身體行動時,要有力量才會有身體的動作,那個力量發出後,遇到各種條件就會產生各種影響,這個影響就是果報,例如用手拿食物放入口中,用手拿是身體的動作,遇到該食物,這就是緣,放入口中,這就是果,若食物是清潔的,這是另一緣,食了就沒事,增加了營養,這是果報,若食物是不清潔的,這是另一緣,食了就肚痛,這就是果報。
口的行動就是說話,說話的力量及影響不用解釋吧。
心意的行動就是念頭,想善事想惡事,會發展為行動,想好想不好也會影響心情,這就是心意的力量,及發出後的影響。
由於有動作就有發出動作的力量及影響力,所以人一出生就不斷在做業,因為不斷有行為,有行為就有善行與惡行的分別,佛教就教人要做善的行為,以增加善行的力量,個人增加善行的力量時,會生善行的影響,善的影響既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他人及環境,所以佛教教人心要發善念,口要說好話,身要做好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一生人做了善行多就影響未來,下世就會善的果報,就是如此。而過去做了善行或惡行,這世遇緣就會發生善境或惡境,遇上了善境就受善果,受善果就知過去做了善事,得善果,快與眾生分享,遇上惡境就受惡果,受惡果時就知過去做了惡事,得惡報,就歡喜的接受好了,這就叫消業。
2007-06-04 4:32 am
人為什麼會受苦難?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靠兩種業力。

一種是「引業」,引導他到人道投胎的業力。這是他在過去生中持五戒,以此善力而得人身。

另一種是「滿業」,在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之不同,而感得今生容貌、身體狀況、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種種條件之不同,屬於滿業的果報。鰥寡孤獨人士的引業與我們相同,所以都得人身,而滿業卻不一樣。他貧窮是前生沒有修財布施,慳貪吝嗇;他沒有智慧是沒有獨立謀生能力,是前生沒有修法布施;他的身體不健康、多病,是前生沒有修無畏布施。我們要從果看到因,從他的思想、言行、造作知道他將來的果報。總而言之,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一真法界,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們要想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美滿,就要修因。

現前種種的天災人禍從何而來的?我們自己業力感召的,自作自受。能否化解?答案是肯定的。從何處化解?既然是自己招來的,當然還要靠自己化解,別人幫不上忙。自己如何化解?唯有接受佛的教誨,依教奉行,認清事實真相,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自己的說法、做法,真正從心地做一個大轉變,就能災消福來。

如果一般人也想讓佛菩薩安排自己的生活,一定要發心。如果不發心,或者發的不勇猛、不真誠,你的一生是業力安排的,就是世俗人講命運安排的。真正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就是佛菩薩照顧,龍天善神有責任、有使命要守護你。都時刻在提醒你,德行要不斷向上提升,把業力轉變成願力。願力受身才自在,業力受身不自在。雖起作用,不知不覺被業力操縱,於是生活就苦了。覺悟了的眾生,即佛菩薩,能擺脫業力的控制。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06: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3000051KK040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