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賞析

2007-06-04 1:52 am
請幫忙賞析魯迅的作品<<野草>>
第一篇秋夜,復仇等,唔係好明佢想表達什麼?
與及魯迅爲何和兄弟爭吵,從此不啾睬?
多謝大家幫忙!!

回答 (2)

2007-06-08 8:13 pm
✔ 最佳答案
在《野草》裏,魯迅通過編造一個故事,製造一個氣氛,構成象徵的世界,來暗示作者的思想情緒,比如《秋夜》。

最後一類作品在《野草》裏比較多,就是借物抒懷,這種跟一般的借物抒懷不一樣,它把物象象徵化了,《秋夜》裏寫“我家的後園有兩顆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他是為了強調那個倔強。那麼再講一點就叫復仇的哲學。這是魯迅處於改造國民精神,而對於麻木群眾的一種憤激和批判情緒的昇華和概括。對麻木群眾,我們講第一點是對社會,黑暗的社會。

第二點是對內心,復仇是對麻木的群眾,庸眾。兩篇叫《復仇》《復仇其二》。一篇是完全是編造的故事,一篇是根據《聖經》就《新約全書》裏邊耶穌受難的故事來編的。把他這種人生思考傳達得非常充分。他說第一篇的目的是憎惡社會上旁觀者之多,後者呢是有感於先覺者與群眾之間那種可悲的隔閡。就是傳達的那種復仇的哲學。怎麼復仇?兩個人,一男一女,拿著刀,立於曠野上,赤身裸體的。很多人就來看熱鬧,第一希望他們擁抱,結果他們也不擁抱;第二呢,希望他們殺戮,看到血崩的壯景。結果他們也不殺戮,看客圍著看來看去,自己也很寂寞了。甚至身上像有一個蟲子在爬似的,從這爬到那,最後散去了,最後以至乾枯,以至死亡。那些看客自己看得看到乾枯、死亡。完全是一種編造的故事,超現實的故事,什麼意思呢?就是中國人永遠是戲劇的看客,講演裏面講到這個意思。
《復仇》就是向麻木者復仇。用這樣一個故事,向那種麻木的庸眾復仇。《復仇其二》,他覺得第一篇寫完了還不夠,還要傳達先覺者孤獨的心理和對群眾的麻木的憎惡。他又編了第二個故事,耶穌受難,那些祭祀長還可以寬恕的,但是群眾不饒他。要把他釘到十字架上去,最後耶穌喝了藥酒,忍著疼痛,醒著要來看你們的一種麻木的狀態,這是第一部分。
2007-06-04 1:55 am
《野草》題辭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並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

去罷,野草,連著我的題辭!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5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3000051KK036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