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是怎樣的

2007-06-03 10:55 pm
妊娠糖尿病是怎樣的,對bb有什麼影響?

回答 (2)

2007-06-03 11:07 pm
✔ 最佳答案
如果係初期控制得好好就對bb 無咩影響既,但媽咪就要開始食糖尿藥, 唔好俾糖尿病惡化lor

懷孕婦女患上糖尿病,即妊娠糖尿,華人患者較白人多2至4倍,事後亦較快演變成真正的糖尿病。快將分娩時,病人的血糖若上升,或會影響胎兒性命。而傳統臨盆前吃的糖水,能令血糖上升。克制飲食以控制血糖,是妊娠糖尿媽媽每天的功課。

據有生育經驗的婦女表示,孕婦臨盆前習慣要吃「涼」的食物,如腐竹白果、綠豆沙及白蓮鬚煲雞蛋,前兩者是糖水,後者亦會下糖吃。

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勞子僖指出,快臨盆的孕婦,的確多吃了西瓜、綠豆沙及腐竹白果等「涼」的水果及糖水。縱然病人說只有很淡的甜味,但他發現這些食品也會影響血糖。

或誕死胎

他稱,若快臨盆的妊娠糖尿孕婦未能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有機會誕下死胎。而此病正是本港孕婦誕下死胎的重要原因之一。

妊娠糖尿與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有關,因而令胰島素分解糖分作用被抵銷。他如此比喻﹕未懷孕時,就像收入高的人,本來供一層樓沒有問題﹔但懷孕後,好比多為一層樓供款而破產一樣。其他增加患病的因素包括﹕

肥胖,懷孕前BMI超過24
●35歲以上才懷孕

●懷孕時傾向少運動

●吃較多高熱量、高脂肪、少纖維的食物,包括零食

●補品過多,營養過剩

「現在與以前的分別是營養夠。」他稱,以前談補身,皆因營養攝取不足,待快分娩時補一補,母體才可應付分娩的體力消耗。現在這種傳統卻導致不少孕婦吸收多,但沒有適當地消耗。

勞子僖指出,本港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確較以往增加,由1988年的7%,上升至2000年的10%。期間1995至1997年的生育高峰期,更達12%。

聯合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甘爾惠稱,懷孕對婦女的身體來說是項挑戰。依普通糖尿病年輕化及愈來愈多婦女推遲生育年齡的趨勢看,妊娠糖尿也會愈來愈多。

此病近10年備受關注,因它同時影響母子雙方的健康。綜合而言包括﹕

對產婦﹕

●血糖太高的話,可引起酮酸中毒症,令孕婦昏迷。

●產後大都病徵消失,卻可在十多年後演變為真正的糖尿病,而且華人較西方人更快出現。澳洲研究發現,白人需15至16年,華人縮短至12年。換言之,子女小學畢業時,真正的糖尿病也可能找上門。

對胎兒﹕
●胎兒過重,即超過4公斤的機會多2至3倍

●死胎出現機會高1倍以上

●娩不出來而用產鉗的機會較高

●胎兒鎖骨折斷、神經問題、分娩窒息的機會較高

●有感染及新陳代謝問題高2至3倍

●外國研究指嬰兒長大後肥胖及青少年血糖不正常(即瀕臨患糖尿病邊緣)的機會較高

要預防此病,勞子僖稱沒有特別的方法。但是,留意體重,飲食克制,足夠運動,都有幫助。

資料由明報網站提供
2007-06-03 11:08 pm
簡介
本港大約每十人即有一人患糖尿病,但糖尿病不是老人病,超過五份一患者在40歲前發病,即使僅30多歲壯年,亦有可能患上「前期糖尿病」,且大部份人完全沒有病徵。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缺少運動或曾經患上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士須定期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血糖上升,應嚴格改變生活習慣,否則需要服用藥物,才能延遲前期糖尿病惡化為「真正」糖尿病。
病徵
患者一般沒有病徵,但病情會隨年月增長惡化,異常情況愈來愈嚴重,逐漸演變為早期糖尿病及晚期糖尿病,令血管出現併發症,導致視力衰退或失明、腎衰竭、心臟病、中風,甚至死亡;本港半數「前期糖尿病」患者在四年多內惡化成真正糖尿病。
成因
身體會把食物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胰島素協助下進入細胞,提供能量,若身體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或產生抗胰島素現象,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便會提高。
若情況惡化,身體出現葡萄糖耐量異常或空腹血糖異常,即為前期糖尿病,可以引發大小血管併發症。
容易患上糖尿病的高危人士包括年齡超過四十五歲、體重超標、家庭之直系親屬曾患上糖尿病、慣性缺少運動、曾經患上妊娠糖尿病、生產9磅以上的巨嬰、高血壓或高膽固醇者。
至於患上糖尿病的主因是體內的胰島素供不應求(例如肥胖可令身體出現抗胰島素現象,令身體對胰島素需求增加,或者胰臟出現問題令胰島素分泌減少)。
預防方法
要預防糖尿病,必須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血糖可及早發現(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盡早作出適當治療,預防併發症發生。
治療方法
早期糖尿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服用糖尿病藥物,但必須配合一般飲食及運動建議。
做運動對治療糖尿病有顯著效果。因為人體以糖份製造能量,做運動可以消耗體內血糖,令血糖水平不會過高。同時,透過運動可以消減脂肪,增強肌肉,也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有助將血糖降低。另外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減低引發冠心病的風險。
然而糖尿病人在做運動前最好先徵詢醫生意見,一些有心血管病變及神經性病變的病人,更應事前先作出身體評估,以決定是否適合做某些類型的運動。糖尿病人亦要定期檢查眼底,腎功能及足部感覺,及早發現糖尿病的併發症,對症下藥。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08: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3000051KK024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