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宋皇宋皇台公園
是香港歷史最長的公園之一,在南宋末年(1278年),南宋皇朝已被北下元軍消滅,宋少帝逃亡,在此建立行宮。 九龍宋王台可說是香港最有名的古磧之一,所謂「宋王」,是指元末時期南下避元兵的宋末二王--益王是與衛王昺。二王抵港時,益王大概只有十歲,後稱端宗;衛王更年少,後來陸秀夫就是背著他在山投海。宋亡後,有紀念二王避居海隅者,在大磐石刻上「宋王台」三字。歷元明兩代,二字受風雨剝蝕,日漸模糊,乃在清朝嘉慶時重修。三字原刻於大岩的北面石壁上,每字大二呎多,「台」字下半從土從口,故有稱「宋王堂」。
1942年6月,日佔領當局決定擴建啟德機場,飭令組一「飛行場擴張工事居民協助遷移委員會」。九龍城一帶被迫「協助」的居民,達二萬多人,限令於個多月內遷走。家園、工廠、店舖被奪,變成流離失所的無業遊民,大部分被遣返歸鄉。
曾建「二王殿」行宮
九龍城清拆,共分為四區,第一區為包括宋王台所在之聖山及附近之譚公道、馬頭涌道、宋街、帝街、昺街及較杯石道等。
宋王台所在之聖山,高114呎,面積約600碼,位於譚公道、馬頭涌道之間。連同其旁的宋街、帝街、昺街等,現大部分已納入為啟德機場的範圍。
宋朝的末代皇帝益王 及衛王昺,曾流亡到這一帶,當時曾有一所稱為「二王殿」(或二王店)的行宮,這裏的村落亦被稱為「二王殿村」。二王死後,村民在聖山上的巨石刻上「宋王台」三字,並築一台以茲紀念。
後來,不少人在此採石,令立法局議員何啟於1898年建議政府立例,禁在此採石,以保存宋王台古。俟後,宋王台即成為市民的遊覽區。
戰後闢「宋皇台公園」
位於聖山的西邊山腳,有一所譚公廟,供奉譚公仙聖,但亦供奉宋王。所以,廟裏亦有一「宋王殿」的匾額。此廟有60多年歷史,由客籍人士所建。
在譚公廟的左右,有一座由防止虐畜會於1934年興建的「狗室」(狗房),負責收容流浪狗隻者。
1943年1月9日,宋王台拆遷祭典,九龍城各界人士舉行公祭會。祭典由「日本本願寺南支開教總督」主持,祭詞中有:「擴展機場、負山填海、嗟爾名山、難留永在」等句。
「開教總督」且說:「本港當局,為保存固有文化,發揚忠烈之風,對帝昺決建寺供奉,並及文天祥、陸秀夫等志士。」
俟後,整座聖山被夷平,譚公廟及狗室等亦蕩然無存,刻有「宋王台」三字的大石,同被堆於亂石堆中。戰後,當局將亂石清理,在此闢一「宋皇台公園」,將「宋王台石」修葺好,置於公園內,以供市民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