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挑戰16餘波: 中國皇帝兄奪弟婦的例子

2007-06-02 1:17 am
上次發問, 問及亂倫的皇帝, 回答答案中沒有兄奪弟婦的例子.
其實以我所知最少有兩個:
1. 唐太宗李世民
2. 清世祖順治帝
請大家詳述一下他們奪弟婦的例子.
有其他例子嗎? 如有更大機會奪得最佳答案.
更新1:

CLEVER GUY, GOODEST ANSWER WILL NOT BE YOU.

更新2:

救命呀, 有人救我嗎? 我的題目被一個維基怪謀殺啦.

回答 (2)

2007-06-14 8:56 am
✔ 最佳答案
(一)前涼威王張祚

五胡十六國時,前涼威王張祚曾經淫亂弟弟張重華之母馬氏、妻裴氏及女兒,兄弟三代女人均不放過;更把張重華之子、侄子張曜靈殺死:

這記載於《二十四史-晋書> 列傳第五十六》:

「耀靈字元舒。年十歲嗣事,稱大司馬、校尉、刺史、西平公。伯父長寧侯祚性傾巧,善承內外,初與重華寵臣趙長、尉緝等結异姓兄弟。長等矯稱重華遺令,以祚爲持節、督中外諸軍、撫軍將軍,輔政。長待議以耀靈沖幼,時難未夷,宜立長君。祚先烝重華母馬氏,馬氏遂從緝議,命廢耀靈爲凉寧侯而立祚。祚尋使楊秋胡害耀靈于東苑,埋之于沙坑,私謚曰哀公。


祚字太伯,博學雄武,有政事之才。既立,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凉州牧、凉公。淫暴不道,又通重華妻裴氏,自閣內媵妾及駿、重華未嫁子女,無不暴亂,國人相目,鹹賦《墻茨》之詩。」

http://win.mofcom.gov.cn/book/htmfile/77/s11793_11.htm

以上是說:
公元353年,張重華病死,時年二十七。其子張曜靈年才十歲,繼位。張重華的庶兄(其父妾生子)張祚輔政,幷先與張重華生母馬氏私通。張祚及馬氏竟又下令廢掉親孫張曜靈,以後兒子、新情夫張祚爲凉州之主。張祚又另派人掐死侄子張曜靈,埋于沙坑。
張祚為張重華的庶兄,博學雄武,有政事之才,但極其淫暴殘虐。張祚派人掐死剛繼位十歲的侄子張曜靈(張重華之子),埋于沙坑。後奸通弟張重華之生母馬氏後,他又把張重華的妻子裴氏弄到床上,盡污弟弟的妾侍,“自閣內媵妾及駿、重華未嫁子女,無不暴亂”,連十二歲的親侄女也不放過,肆行淫污老弟張重華三代女人(重華母馬氏、重華妻裴氏、重華之幼女)。淫暴三年,張氏宗人張瓘自枹罕起兵,殺掉張祚,擁立張重華另一個小兒子張玄靚爲凉王。
****************
(2)金熙宗完顏亶

金熙宗籍 “河南軍士孫勝謀反案”,殺掉了自己的弟弟、胙王完顔常勝(完顔元)。然後胙王完顔常勝留下的寡婦撒卯,被金熙宗收入宮中,及後更欲納為后。


這記載於《金史》內:


《金史•列傳二十一》:「 是時海陵(完顏亮)為相,內懷覬覦,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勝...」


《金史•卷七十•宗賢傳》:「胙王常勝死,熙宗納其妻宮中,頃之,殺悼后及妃數人,將以常勝妻為後,未果也。」


皇統九年,金熙宗殺弟胙王元之後,熙宗依女真人的舊俗收繼胙王妃撒卯。後金熙宗在一個月之內殺一後四妃,目的是要立撒卯爲後,所以不僅殺死皇后(悼后),還殺死所有地位較高、有資格被封爲皇后的妃子。撒卯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快樂,所以才決意爲立她爲后,並才不惜在一個月之中連殺一後四妃。

****************

另外還有兄弟互奪妻子的情況,出現在最荒淫的皇朝--北齊。
北齊文襄皇帝高澄、北齊文宣帝高洋、北齊武成帝高湛三人互奪妻子就是例子(三者俱為高歡之子,一家人真的很變態)。

首先高澄曾逼姦其弟高洋之妻;其後為了報復,高洋反過來姦污兄長高澄之妻文襄敬皇后元氏(馮翊公主)

這見於《北史•列傳第二•后紀下》:
「文襄敬皇后元氏,魏孝靜帝之姊也。孝武帝時,封馮翊公主,而歸于文襄(高澄)。容德兼美,曲盡和敬…文宣(高洋)受禪,尊爲文襄皇后,居靜德宮。及天保六年,文宣漸致昏狂,乃移居于高陽之宅而取其府庫,曰:“吾兄昔奸我婦,我今須報。”乃淫于后。」

其後弟弟,高歡第九子高湛稱帝後,又效法其兄之舉,姦淫其兄高洋之妻皇后李祖娥(以若不從即殺其子威脅她)

這亦見於《北史•列傳第二•后紀下》或《北齊書•文宣李后列傳》:

「文宣皇后李氏諱祖娥,趙郡李希宗女也…孝昭(高演)即位,降居昭信宮,號昭信皇后。武成(高湛)踐阼,逼后淫亂云:“若不許我,當殺爾兒。 ”後懼,從之。」

另外高湛又污辱高洋之妃嬪王嬪:

《北史•列傳第二•后紀下》:


「文宣(高洋)王嬪及中人盧勒叉妹,武成(高湛)幷以爲嬪。」


後語:

《 金史》中曾說:

「 女真舊俗,婦女寡居,宗族接續之。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也如此,故無論貴賤,人有數妻。」順治帝有此好,亦因此習。

其實不只女真,古代外族皆有此習,例如吐谷渾、烏桓、鮮卑、突厥、羌、匈奴、蒙古等,全有此好;而隋唐皇帝祖先均曾在外族所建的北魏為官,自然亦受其影響,亦不以為然。故出現了許多像隋煬帝,唐太宗,唐玄宗的荒淫之舉。
2007-06-02 2:23 am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
李世民於隋朝開皇十八年(599年)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李世民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淵以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起兵反隋。攻克長安後,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國公。公元618年,遷趙國公。李淵稱帝後,李世民拜尚書令、晉為秦王。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與三場大戰役:一、破李軌,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唐京軍民以崇隆的歡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闢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


[編輯] 玄武門之變
此後,李建成知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與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衞士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五年後(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玄武門之變」,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爾後李淵讓位,李世民即位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編輯] 貞觀之治
貞觀元年(627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戶不滿三百萬,經李世民君臣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政治安定、國力強盛,至唐高宗永徽三年(西元652年),人口增加了八十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期間,唐朝積極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

李世民本身也是個英武善辯之人,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煬帝楊廣本人亦以爾雅雄健善辯聞名,隋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因此在位期間,李世民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來。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641年,唐室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

《資治通鑑》有記載,李世民貞觀十六年廢太子李承乾之後、改立李治為皇太子之前,李世民之三子一弟李承乾、四子李泰、李祐及弟弟李元昌俱謀取帝位,致李世民心灰意冷之曲折,史載:「承乾既廢,上御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於床,無忌等爭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刎,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政治經驗,同時評述自己一生功過。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另外,李世民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史家曾疑李世民生前,指定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近年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研究,《蘭亭集序》應該不在李世民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后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得了痢疾(一說是服用丹藥大合金疙瘩暴死[1]),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649年7月李世民病死在唐京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編輯] 過失
晚年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藥。


616年至649年李世民統治的地區
不同顏色表示李世民征服的亞洲地區

   山西(617年:鼓勵父親、太原太守李淵起兵反隋)

   隋之唐國公(618年)建立唐朝(618年,有隋朝領土之626分之622)

   滅東突厥(630年─682年)

   吐蕃尊唐為帝(641年─670年)

   滅西突厥(642年─665年)

(同上)併綠洲(640年─648年:綠洲北部;648年:綠洲南部)
   [圖中無顯示:征服高麗(661年─668年)]

顏色最深的兩色為唐朝固定的疆域,較淺的西、北二方受唐治邊政之都護府管轄,南方之吐蕃則無都護府,僅結親同盟友好往來(不包括滅高句麗之後所設的安東都護府之轄境)。邊界為標示唐室律令影響力之用,非終唐世皆如是。

[編輯] 修史之證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據考證,史家認為李世民曾多番修改兩書。


[編輯] 軼事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編輯] 天可汗
主條目:天可汗
貞觀四年,西域各國君主在長安請求唐太宗為「天可汗」,意為天下總皇帝/天下共主。「天可汗」除了是一種對唐朝皇帝的榮銜,還是一種有實質意義的國際組織體系,以維持當時各同盟國的集體安全。[來源請求]


[編輯] 家庭

溫泉銘(局部)
[編輯] 妻妾
長孫皇后,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
韋貴妃 (唐太宗),子紀王李慎,長孫皇后崩後,一直由韋貴妃掌管後宮
燕德妃,本為賢妃,陰德妃降為嬪後,升為德妃,子越王李貞,李治尊封為越國太妃
徐賢妃,名徐惠,自才人、婕妤進封昭容,太宗崩後徐惠殉葬,追為賢妃
楊妃,隋煬帝女,後人猜測她的封號可能是淑妃
陰嬪,本封為陰德妃,因為兒子齊王李祐的緣故,降為嬪
楊妃,子趙王李福
王氏,子蔣王李惲
楊氏(李元吉之妻),子曹王李明,因為身份尷尬的問題,沒有封號,據說唐太宗有意立其為後,遭反對後才不了了之
武才人,本名應該有個華字,賜號武媚

[編輯] 子女

[編輯] 子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文武兼備,唐太宗一度考慮立李恪為太子,但遭長孫無忌反對。唐高宗即位後,長孫無忌為專權,對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開迫害,李恪被控謀逆,被迫自殺,李愔被廢為庶人並被放逐)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後廢為庶人)
齊王李祐(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楊氏)

[編輯] 女
唐太宗共有21位女兒[2]:

襄城公主(下嫁蕭銳,又嫁姜簡)
汝南公主(早薨)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又嫁劉玄意)
遂安公主(下嫁竇逵,又嫁王大禮)
長樂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沖)
豫章公主(早年喪母,由長孫皇后撫養長大,下嫁唐義識)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後被迫自殺,追封比景公主)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東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高履行)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務)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賢,下嫁程懷亮)
蘭陵公主李淑(字麗貞,下嫁竇懷悊)
晉安公主(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
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
新興公主(下嫁長孫曦)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陽公主(早年喪母,由長孫皇后撫養長大,下嫁房遺愛,後被迫自殺,追封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早薨)
晉陽公主(字明達,母長孫皇后,喪母后由唐太宗親自撫養,十二歲夭折)
常山公主(沒有下嫁)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詮,又嫁韋正矩)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8: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1000051KK023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