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症特徵

2007-06-01 4:20 am
我想問下活躍症的小朋友有咩特徵?同有無得醫治?我個仔八個月大,但好活躍,好精神,抱起他時成日想跳,又掉玩具,發脾氣,又發出bb聲,在街見到人又引人注意,對人笑又摸人,我見其他小朋友好乖,好安靜,點解他會咁?他係唔係有活躍症?點樣先可以CHECK得到?

回答 (2)

2007-06-01 4:22 am
✔ 最佳答案
過度活躍症


「過度活躍症」是指一些兒童的活動量、專注力及自我約束的能力,與同齡的兒童比較,出現明顯差異,導致學習、社交及家庭生活上遇到障礙。病徵可概括分為三大類﹕

◎過度的活動量﹕

這個徵狀開始於學前幼兒期,進入小學後更為明顯。這些兒童上課時,會不停做出各種小動作,例如﹕不能安坐於椅子上,手腳動過不停,凡能碰的東西總要碰一下,甚至不時騷擾他人。

◎專注力不足﹕

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正常兒童短暫,導致不能長時間專心於遊戲或學習之中,經常不能完成指定的工作。

◎衝動任性﹕

由於缺乏自制能力,當他們面對一些外界的刺激,常作出過分反應,以至在衝動下做出魯莽或危險行為。

上述各種情,可能偶然在任何兒童身上發生,但對於過度活躍兒童而言,這些徵狀無論從出現的次數及強度來看,都較為明顯、嚴重及全面得多。從臨角度來說,過度活躍是一種病症,問題遠較「頑皮」、「不服從」來得持久及嚴重。一般來說,大約百分之五的兒童會患上這病症,當中又以男孩子居多。這些兒童的智商與一般兒童並無明顯差異。

學校的老師和社工通常可以辨認有關病徵,當兒童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輔導後,是會逐漸改善的。

資料來源 : 明報
歡迎來信去(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傳真(2898 2537)或電郵([email protected])詢問有關情緒問題。請註明「情緒報案室」。

醫管局健康資訊天地顧問
2007-06-01 4:28 am
跳跳紮無時停,6大行為顯示過度活躍症
 
  郭迪舜博士
 
 

不少家長也會覺得子女好動到不得了,只要給他們自由活動的機會,他們便會四處蹦蹦跳跳,活像「甩繩馬騮」。可是,一般人覺得是小朋友好動是正常的,所以没有特別留意。但如果覺得孩子常常過分好動,甚至控制不到行為,恍如「失控」的話,家長就千萬不能輕視問題,因為子女可能患上過度活躍症。

香港兒童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及家庭心理治療師郭迪舜博士指出,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因為胎兒腦部發展出了問題。在大腦內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活躍部分,另一個是抑制部分。活躍部分是由腦部指示身體手腳活動及協調,例如步行、奔跑等;而抑制部分則是平衡活躍部分,因為人不可能整天不停地活動,需要休息,避免身體及精神過於粗勞。

腦部發育差 抑制能力低
過度活躍症的出現,就是因為腦部抑制部分過弱,出現生理問題,加上活躍部分太強,導致孩子一動起來出現「失控」,其實他們並不是不想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是控制不了。郭博士表示,對於過度活躍症的產生,醫學界暫時也未有定論。現有說法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太緊張,心理壓力太大,令臍帶血管收縮,令傳到嬰兒的營養及血糖的分量不足,影響了腦部發展。這是先天的,孩子在小時候可能不發覺,因為普遍正常孩子的抑制能力也會比較弱,但隨着年紀的增長,抑制能力會變強,可以控制到自己的活動及情緒。

舉動異常 博取愛護關心
郭博士表示,從另外一些角度看,家庭背景亦能影響兒童的情緒。現今較多父母需出外工作,往往將子女交由女傭照顧,因此兩代之間疏於溝通,令子女的成長經驗不好。郭博士指出,兒童在成長時期極需要父母的愛護和關心,假若没時間見到父母,得不到足夠的愛護,就會做出異常的行為去爭取父母的注意。
因為過度活躍症始終是一種病,郭博士強調家長不可單單看表面行為,就斷定子女是否患上此症,需交由專家透過一連串的測試及觀察才可斷症。因此,即使家長觀察到孩子有些異常的傾向,也不代表他已患上過度活躍症,若有懷疑的話,最好還是帶小朋友去專家處作評估。
正常生活,助孩子克服過度活躍症,注意學習環境,郭博士表示:「不良的學習環境,的確會影響一個小朋友,由有過度活躍症傾向變成真正患上過度活躍症,孩子需要的是一個令他感到安全及接納的環境生活,而這是需要在家庭、學校方面所建立的。」
家長可觀察子女有没有以下的行為特徵,如果有的話,就表示孩子可能有過度躍症的傾向,因為過度活躍症是因為孩子的抑制能力出現問題。

6 大行為特徵:
1. 專注力很低,學習時顯得非常不耐煩。
2. 經常「坐唔定」、「郁身郁勢」。
3. 參與群體活動時不專心,難以控制自己。
4. 不合群、不受歡迎、容易受到同學杯葛。
5. 異常好動。
6. 情緒起伏不定。

治療4式:
藥物治療:現時,有一種抗抑鬱藥可治療過度活躍症,用來刺激腦部抑制部分,加速其發展。
遊戲引導:專家也會透過遊戲活動的形式、有技巧的對話、測驗等協助發展兒童腦部的抑制部分。
家長接納:家長須明白父母的不安情緒刺激到小朋友,令他們的病情惡化。因此當他們「搗蛋」時,父母不應隨便遷怒於他們,表示嫌棄或責罵,學習接納子女,因為得到一個關心及接納的環境,有助他們康復。
個人訓練:過度活躍症除了要專家治療外,家長配合引導小朋友,也是非常重要,所以父母應跟從專家的建議,在家中訓練小朋友的個人發展以配合療程。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02: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31000051KK037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