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太平清醮的歷史發展

2007-05-31 5:24 am
長洲太平清醮的歷史發展....

回答 (3)

2007-05-31 5:27 am
✔ 最佳答案
太平清醮(Da Jiu Festival)又名「清醮會」、「打清醮」、「清吉醮」,是一種道教的傳統習俗,在四川、福建、廣東及香港一帶特別盛行。太平清醮主要是一種當地村民酬謝神恩的盛大儀式。當中最著名的,就是於香港長洲舉行的長洲太平清醮。香港人說起太平清醮,多數就指長洲太平清醮,每次人潮都擠滿地方不大的長洲,形成水洩不通之景。

太平清醮的舉行日期視乎每個地方而定。例如長洲太平清醮會於每年的農曆四月舉行,而上水太平清醮則每60年才會舉行一次,最近一次為2006年3月6日至3月10日。大埔林村鄉太平清醮則每10年一次,每次更連續5天在村內公演粵劇,熱鬧非常。
長洲太平清醮(又稱包山節,英文:Cheung Chau Da Jiu Festival或Cheung Chau Bun Festival),是香港長洲居民舉辦的一個太平清醮活動,於每年農曆四月舉行,為當地最大規模的一個傳統活動,吸引不少人士慕名參觀。該活動的最大特色,就是搶包山和飄色巡遊的活動。

有些人認為 Bun Festival (英文) 包括 [飄色巡遊] 及[搶包山], 而 單指 [搶包山] 可用 Bun Scrambling. 2006 年首次有兩天的巡遊。

香港每年好幾處地方都有「太平清醮」的活動,是當地人酬神謝恩的一種盛大儀式,現在只有在元朗和長洲舉行。比較為人所知而歷屆不衰的是長洲每年農曆四月舉行的「太平清醮」了。
在明朝已有人居住的長洲,是理想的漁民聚居地,曾有「小金山」之稱譽。在百多年前,沿海一帶常受到海盜侵襲,長洲也不例外,被海盜殺死的漁民不計其數。有一年島上曾發生一場嚴重的大瘟疫,死去不少居民。至疫症戢止後,居民定於每年農曆四月上旬或中旬擇日舉行「太平清醮」以謝神恩,以撫慰當年死者的亡魂。

節目包括有「迎神」、「齋戒日」、「祭神」、及「會景巡遊」,最後一天還有驚險刺激的「搶包山」,期內更有上演大戲,熱鬧而隆重,像西方嘉年華會一樣,故每次都吸弔不少本地或外國遊客參觀。在祭祀儀式,大會都會邀請一些得高望重的大師來港主持儀式,祈求風調雨順,本港社會繁榮。還有放生儀式,希望能夠種善因,得善果。

而會景內容豐富多采,長洲各地區社團、體育會、商號等都出派出表演隊伍,總數接近三十隊,當中有奇異而特有的民間「飄色」,有舞獅、舞麒麟、舞蹈、彩旗等表演,唯獨不能舞龍,因為水上人最忌龍的。
2007-05-31 5:35 am







長 洲 太 平 清 醮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images/spacer.gif



農 曆 四 月 初 八
( 陽 曆 4 月 或 5 月 )查 閱 陽 曆 日 期 >>
太 平 清 醮 乃 一 個 別 具 道 地 色 彩 的 傳 統 節 日 ,
每 年 在 長 洲 島 上 , 居 民 都 大 肆 慶 祝 。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festivals/images/he_fest_cheu1.jpg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festivals/images/he_fest_cheu3.jpg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festivals/images/he_fest_cheu4.jpg
盛 典 的 焦 點 是 北 帝 廟 前 三 個 用 竹 棚 搭 成 、 掛 滿 平 安 包 的 包 山 。 會 景 巡 遊 是 節 慶 的 高 潮 , 飄 色 、 醒 獅 及 麒 麟 隊 在 島 上 巡 遊 , 小 孩 裝 扮 成 古 今 人 物 或 傳 說 中 的 角 色 , 站 在 支 架 上 , 穿 梭 大 小 街 道 。 因 為 包 山 的 緣 故 , 故 太 平 清 醮 又 名 「 包 山 節 」。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festivals/images/he_fest_step.gif






除 了 一 年 一 度 的 長 洲 太 平 清 醮 , 您 亦 可 在 長 洲 島 上 欣 賞 美 麗 的 海 灘 、 寺 廟 及 小 街 窄 巷 。

更多>>
關 於 這 個 每 年 吸 引 眾 多 旅 客 參 觀 的 節 日 , 究 其 起 源 , 有 說 是 幾 百 年 前 , 島 上 曾 有 瘟 疫 , 所 以 居 民 就 扮 成 神 祇 在 長 洲 的 大 街 上 遊 行 , 驅 趕 瘟 神 ; 另 一 個 說 法 , 則 指 太 平 清 醮 是 一 年 一 度 的 齋 醮 活 動 。
慶 典 長 達 一 星 期 , 當 所 有 祭 祀 都 完 成 後 , 最 後 一 個 項 目 就 是 「 搶 包 山 」 活 動 。 一 聲 號 令 後 , 參 賽 者 就 會 爬 上 包 山 , 盡 他 們 的 所 能 搶 奪 包 子 , 而 搶 到 的 包 子 會 分 派 給 其 他 居 民 。 「 搶 包 山 」 活 動 自 1978 年 停 辦 後 , 在 2005 年 起 恢 復 舉 行 , 現 在 旅 客 便 有 機 會 再 次 親 睹 這 項 特 色 盛 事 。長 洲 太 平 清 醮 期 間 , 會 舉 辦 特 備 觀 光 團 , 敬 請 留 意 。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images/spacer.gif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images/artxt_n.gif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images/spacer.gif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festivals/he_fest_cheu.jhtml
希望我可以幫到你啦~
2007-05-31 5:29 am
呂大樂

市民對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兼搶包山比賽反應熱烈,現場場面躋踴,既旺丁又旺財。不但只有大量市民一早往碼頭排隊乘小輪前往長洲,不少人更為了感受一下搶包山的現場氣氛,實行租度假屋過夜,充分享受一個長周末假期。

宣傳好兼長假旺丁財

更重要的,是今次盛會成為了整個社會的關注焦點,一般市民大眾均留意電子傳媒現場報道,緊追這個熱門話題。

市民的熱烈反應,並不完全令人感到意外。事前在各大媒體相當廣泛的宣傳,有助製造氣氛和期望。一連兩天半的長周末假期也有利於推動市民親到長洲湊湊熱鬧。

復辦搶包山惹來關注

搶包山一禁二十多年,今年解禁,能把傳媒及市民大眾的關注點由對一般節日活動的好奇提升為民間文化傳統的認識與關懷(在此,「麥兜」亦應記一功,它把搶包山重新成為了一個父母與子女溝通對話的一個題目)。種種因素均有助於把今年長洲的盛會推向一個高潮。

問題是:究竟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次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兼搶包山比賽的實際社會經濟效用呢?問題之一是今年所見到的熱烈反應可否以後一直持續下去?

換句話說,場面如此熱鬧是因為天時地利(長周末假期)還是搶包山在禁制廿六年後解禁另有一種新鮮感和傳媒的關注?當活動都變得常規化之後(例如:去年有多少港人會對會景巡遊感到好奇,特別為此而往長洲一遊?),人潮還會繼續嗎?

難獨立吸引遊客來港

雖然今年有一定數目的海外遊客到長洲看會景巡遊、搶包山,而且還購買平安包,但有多少外來遊客會特別為了一睹太平清醮的各項活動而來香港旅遊呢?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兼搶包山比賽本身是否有獨立吸引遊客的條件?還是它只不過是給既然已來港的海外遊客多一項活動的選擇?直接的說,就算只考慮經濟效益,究竟長遠來說這是否一項可持續經營的項目?

保留地方特色有意義

但辦太平清醮會景巡遊兼搶包山比賽的目的並非只限於發展旅遊及其附帶的經濟效益,同樣重要的意義在於保留地方特色與文化,重視本土歷史。究竟形式化的搶包山比賽(基本上已變為爬繩比賽)其內容與意義是甚麼?從保育地方歷史、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今年長洲太平清醮及相關活動,我們又會怎樣評價各項工作與安排呢?在人潮、傳媒攝影機都撤退之後,大家頭腦冷靜下來,認真檢討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兼搶包山比賽的得與失,或者會跟日前人人齊聲叫好的情況不完全一樣。有時,差不多一致的掌聲也可能有誤導性的。
參考: 刊載於《星島日報》 2005年5月18日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51: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30000051KK041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