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少奇的評價....急~~要交功課

2007-05-31 2:48 am
急~~~~~~
想問下你對劉少奇有咩評價???
正面定負面????
最好有解釋比我a~~~thx~~

有心人請答我~~~~~~~thx~~~~~^^^

回答 (4)

2007-05-31 2:53 am
✔ 最佳答案
幾好ar

好過冇澤東好多!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劉少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e/LiuShaoqi.jpg/200px-LiuShaoqi.jpg

出生 1898年11月24日
湖南寧鄉縣 逝世 1969年11月12日
河南開封 妻子 王光美 政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d/Flag_of_the_Chinese_Communist_Party.svg/22px-Flag_of_the_Chinese_Communist_Party.svg.png
中國共產黨 第二任國家主席 任期
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第1屆委員長 任期
1954年-1959年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本名或譜名紹選,字渭璜。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並迫害致死,1980年後被中共全面平反並恢復一切名譽。
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2 「文化大革命」3 平反及評價4 家庭5 著作6 職銜7 相關條目8 注釋9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劉少奇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富庶的農民家庭,與毛澤東在同一所中學就讀。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University of the Toilers of the East)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幾次領導鐵路工人罷工,其中最著名的是當年9月同李立三等領導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在1925年至1926年間,劉少奇在湖北和上海又多次領導政治運動和罷工,成為中共白區工人運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27年劉少奇當選中共中央委員。劉少奇在長期白區工作中逐漸總結出一套「深入群眾、長期隱藏、積蓄力量」的鬥爭方針,並對當時中共中央內部所謂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左」傾錯誤進行抵制,這與毛澤東當時的思想和鬥爭策略不謀而合。
1929年夏調任滿洲省委書記,發動了反對中東路事件的鬥爭。同年8月22日在奉天(今瀋陽)紗廠門口,因煽動罷工嫌疑被捕,未暴露身份,9月中旬經奉天高等法院判決,「證據不足,不予起訴,取保釋放」。該事件在文革中被利用,誣陷劉為叛徒。
1932年,劉少奇擔任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在遵義會議上,劉少奇是毛澤東的堅定支持者之一。1936年擔任中共北方局書記,領導該地區的抗日運動。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少奇堅決執行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敵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的方針,領導了開創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劉少奇出任新四軍政委兼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與陳毅等人重建了新四軍,擴建了華中抗日根據地。1939年至1941年間,劉少奇作了《論共產黨的修養》等著名演講。1943年返回延安並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中共歷史上的第一次系統論述,將「毛澤東思想」明確寫入黨章,並提出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譯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在中共七大選舉的領導集體中,劉少奇名列中央五大書記第二位(依次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同年抗日戰爭結束,在毛澤東赴重慶同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期間,劉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攻佔延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劉少奇和朱德轉移到華北負責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工作。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劉少奇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他在制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針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9年,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毛澤東的接班人的面目出現,主持中央一線工作。

[編輯] 「文化大革命」 1960年代初起,劉少奇在毛澤東倡導的三面紅旗以及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與毛澤東政見相左,因而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第一號「革命」對象──全國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1966年被解除中共中央副主席職務。1967年開始被軟禁在北京的家中。1968年,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工作和黨內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批准了關於劉少奇的「審查報告」,將劉少奇定性為「叛徒內奸工賊」,撤消其黨內外一切職務並永遠開除出黨。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文化大革命時期「批鬥」劉少奇的海報(1968年) 1969年10 月17日,他被押送到開封市內北土街十號「監護」。他的病本非難症,只因治療不及時,引起多種併發症,特別是中共上級通知——不宜透視、拍片、會診,不久 又將北京來的人員和藥品全部撤回,終於致使劉少奇在當年11月12日凌晨六時蒙冤病逝,享年71歲。劉少奇逝世後,遺體就地秘密火化,「火化申請單」使用 的姓名是「劉衛黃」。 [1] [2] [3] [4]

[編輯] 平反及評價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為劉少奇平反,恢復了他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的名譽。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遲到」的追悼會。當天全國下半旗誌哀,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冤案終於取得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從理論到實踐將「文化大革命」全面否定,認定「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被江青(四人幫)和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並將毛澤東一生的功過「七三開」。
儘管多數人認可《決議》的結論是客觀的,但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把毛澤東在「文革」後所犯的錯誤大多推到了林彪和四人幫頭上,是不夠實 事求是的,更有激進的中國人認為仍然在官方宣傳機器上保留毛澤東的名譽,是共產黨的一個自行方便但眼光短淺的下臺階,他們否認官方修訂的歷史,並借用劉少 奇自己的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也有一些人在目睹了改革開放後帶來的兩極分化、貪污腐敗和道德淪喪之後,轉而堅信毛澤東「文革」中「打倒新生資產階 級和走資派」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正確性,因此也要求重新評價「文革」。還有少數人認為「文革」中毛澤東和劉少奇的鬥爭純粹是中共內部黑暗 的權力鬥爭,並沒有必要同情劉少奇。
1987年4月發行之第四套人民幣100紙幣(1980年版與1990年版)上,他成為紙幣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餘三位分別為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

[編輯] 家庭 劉少奇結婚六次,最後一位妻子是王光美。
妻子 兒女 備註 周氏 無子 名字不詳。劉少奇家鄉鄰村的一個姑娘,包辦婚姻。劉少奇後踐諾將何葆貞所生的長子送給她養老。 何葆貞 兒子劉允斌、劉允若,女兒劉愛琴 本名「寶珍」。1922年與劉少奇結婚,三次忍痛將孩子割捨給別人。1934年死於國民黨監獄。廣州《信息時報》報道,劉少奇的長孫阿廖沙是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留學時與俄羅斯籍同班同學瑪拉所生。阿廖沙現住在莫斯科,任職於俄羅斯國家航太指揮中心。 謝飛 無子 漁工的女兒。 王前 兒子劉允真,女兒劉濤 新四軍護士。曾與江青一同教唆已成年的親女兒批鬥劉少奇。 王健 無子 由朱德夫妻介紹給劉少奇。因健康因素,婚姻僅維持幾天時間。劉少奇將她送到中國東北療養。 王光美 兒子劉源,女兒劉平平(後改名「王晴」)、劉亭亭、劉瀟瀟 王光美兄王光復為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
[編輯] 著作 劉少奇著有《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等多篇,收入《劉少奇選集》。
2007-12-20 1:34 am
除了「幾好吖,我過毛澤東好多」之外,全部都是抄自維基百科,維基百科對我來說,部份內容的真實性實在存在質疑。
2007-06-02 10:51 pm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本名或譜名紹選,字渭璜。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並迫害致死,1980年後被中共全面平反並恢復一切名譽。

[編輯] 生平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劉少奇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富庶的農民家庭,與毛澤東在同一所中學就讀。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University of the Toilers of the East)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幾次領導鐵路工人罷工,其中最著名的是當年9月同李立三等領導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在1925年至1926年間,劉少奇在湖北和上海又多次領導政治運動和罷工,成為中共白區工人運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27年劉少奇當選中共中央委員。劉少奇在長期白區工作中逐漸總結出一套「深入群眾、長期隱藏、積蓄力量」的鬥爭方針,並對當時中共中央內部所謂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左」傾錯誤進行抵制,這與毛澤東當時的思想和鬥爭策略不謀而合。

1929年夏調任滿洲省委書記,發動了反對中東路事件的鬥爭。同年8月22日在奉天(今瀋陽)紗廠門口,因煽動罷工嫌疑被捕,未暴露身份,9月中旬經奉天高等法院判決,「證據不足,不予起訴,取保釋放」。該事件在文革中被利用,誣陷劉為叛徒。

1932年,劉少奇擔任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在遵義會議上,劉少奇是毛澤東的堅定支持者之一。1936年擔任中共北方局書記,領導該地區的抗日運動。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少奇堅決執行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敵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的方針,領導了開創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劉少奇出任新四軍政委兼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與陳毅等人重建了新四軍,擴建了華中抗日根據地。1939年至1941年間,劉少奇作了《論共產黨的修養》等著名演講。1943年返回延安並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中共歷史上的第一次系統論述,將「毛澤東思想」明確寫入黨章,並提出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譯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在中共七大選舉的領導集體中,劉少奇名列中央五大書記第二位(依次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同年抗日戰爭結束,在毛澤東赴重慶同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期間,劉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攻佔延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劉少奇和朱德轉移到華北負責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工作。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劉少奇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他在制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針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9年,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毛澤東的接班人的面目出現,主持中央一線工作。


[編輯] 「文化大革命」
1960年代初起,劉少奇在毛澤東倡導的三面紅旗以及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與毛澤東政見相左,因而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第一號「革命」對象──全國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1966年被解除中共中央副主席職務。1967年開始被軟禁在北京的家中。1968年,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工作和黨內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批准了關於劉少奇的「審查報告」,將劉少奇定性為「叛徒內奸工賊」,撤消其黨內外一切職務並永遠開除出黨。


文化大革命時期「批鬥」劉少奇的海報(1968年)1969年10月17日,他被押送到開封市內北土街十號「監護」。他的病本非難症,只因治療不及時,引起多種併發症,特別是中共上級通知——不宜透視、拍片、會診,不久又將北京來的人員和藥品全部撤回,終於致使劉少奇在當年11月12日凌晨六時蒙冤病逝,享年71歲。劉少奇逝世後,遺體就地秘密火化,「火化申請單」使用的姓名是「劉衛黃」。 [1] [2] [3] [4]


[編輯] 平反及評價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為劉少奇平反,恢復了他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的名譽。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遲到」的追悼會。當天全國下半旗誌哀,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冤案終於取得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從理論到實踐將「文化大革命」全面否定,認定「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被江青(四人幫)和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並將毛澤東一生的功過「七三開」。

儘管多數人認可《決議》的結論是客觀的,但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把毛澤東在「文革」後所犯的錯誤大多推到了林彪和四人幫頭上,是不夠實事求是的,更有激進的中國人認為仍然在官方宣傳機器上保留毛澤東的名譽,是共產黨的一個自行方便但眼光短淺的下臺階,他們否認官方修訂的歷史,並借用劉少奇自己的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也有一些人在目睹了改革開放後帶來的兩極分化、貪污腐敗和道德淪喪之後,轉而堅信毛澤東「文革」中「打倒新生資產階級和走資派」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正確性,因此也要求重新評價「文革」。還有少數人認為「文革」中毛澤東和劉少奇的鬥爭純粹是中共內部黑暗的權力鬥爭,並沒有必要同情劉少奇。

1987年4月發行之第四套人民幣100紙幣(1980年版與1990年版)上,他成為紙幣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餘三位分別為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


[編輯] 家庭
劉少奇結婚六次,最後一位妻子是王光美。

妻子 兒女 備註
周氏 無子 名字不詳。劉少奇家鄉鄰村的一個姑娘,包辦婚姻。劉少奇後踐諾將何葆貞所生的長子送給她養老。
何葆貞 兒子劉允斌、劉允若,女兒劉愛琴 本名「寶珍」。1922年與劉少奇結婚,三次忍痛將孩子割捨給別人。1934年死於國民黨監獄。廣州《信息時報》報道,劉少奇的長孫阿廖沙是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留學時與俄羅斯籍同班同學瑪拉所生。阿廖沙現住在莫斯科,任職於俄羅斯國家航太指揮中心。
謝飛 無子 漁工的女兒。
王前 兒子劉允真,女兒劉濤 新四軍護士。曾與江青一同教唆已成年的親女兒批鬥劉少奇。
王健 無子 由朱德夫妻介紹給劉少奇。因健康因素,婚姻僅維持幾天時間。劉少奇將她送到中國東北療養。
王光美 兒子劉源,女兒劉平平(後改名「王晴」)、劉亭亭、劉瀟瀟 王光美兄王光復為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


[編輯] 著作
劉少奇著有《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等多篇,收入《劉少奇選集》。


[編輯] 職銜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45年--1956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954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4年--195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9年--1969年)
中共中央副主席(1956年--1966年 ,位列第一)

[編輯] 相關條目
劉少奇語錄
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
鄧小平
四人幫
林彪

[編輯] 注釋
↑ 王光美小傳 讀書頻道_新浪網
↑ 《劉少奇之路(全4冊)》
↑ 星島環球網 文化大革命40周年
↑ 臺大政研所主任明居正:中共領導人的悲慘下場

[編輯]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維基語錄中查看或添加與此條目相關的摘錄:
劉少奇劉少奇紀念館
鄧小平在劉少奇追悼大會致悼詞
劉少奇生平大事年表
劉少奇 - 歷史我記錄
四清運動實錄
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
劉少奇死亡的具體原因和過程
文革揭批材料 - 王光美是什麼貨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毛澤東 • 劉少奇 • 李先念 • 楊尚昆 • 江澤民 • 胡錦濤
2007-05-31 2:53 am
劉少奇七千人大會中毛的「陽謀」
一九六二年一月的七千人大會,被史家們認為是毛劉分歧的公開化。劉源在影片中作了進一步披露。根據史載:七千人大會的報告是中央委託劉起草的,可是在會前一天,毛提出,報告已印發,就不必唸了,要劉在會上另作發言「放開講一講」。劉立即退席,表示要作準備。查閱《劉少奇選集》,可以看到關於七千人大會劉的報告及講話各一篇。報告近五萬字,講話一萬七千字。仔細研讀,發現二者大有玄妙。報告是一篇標準的黨八股,按照正統格式,形勢任務,成績缺點,條分縷析。維護黨和領袖的聲譽,引用毛語錄達六十次之多。所謂教訓、不足之處,用詞皆極謹慎。顯然,有廬山會議的前車之鑑,劉不敢冒犯毛。



然而,那篇遵毛之囑,「放開講」的講話,卻逆了「龍鱗」 (李志綏語) ,只引毛語三次。劉講話中,有兩處,毛一定十分惱怒。一是他引老農的話說,大躍進、人民公社是「 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二是,否定成績與缺點是「 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的關係 (這是毛當作口頭禪的公式) ,說錯誤可能比三個指頭還多。——這兩說,直接衝擊了毛倡導的、延用至今的金科玉律。影片有紀錄七千人大會的畫面。我們清楚看到毛在劉講話時,用手指沾口水翻閱文件,臉色很難看。

然後是毛的講話。此文可以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查到,毛雖然也空空地說了兩句自我批評的話,也講了些要民主、實事求是的大話,但更重要的是在維護「三面紅旗」,說反對「三面紅旗」的是外國帝修反。要下面各級都檢查,並警告不准組織秘密集團。語氣嚴厲,居高臨下。在毛講話之前,林彪作了一個肉麻地吹捧毛的即席發言,把大躍進的災難形容成必須的「付學費」,說毛主席總是對的——和大會的反省氣氛背道而馳。但毛竟然當場對林的講話予以肯定,還要發至全國。

可見,劉少奇講實話是中了毛的「陽謀」,雖然,在大會大多數的壓力下,毛不敢像收拾彭德懷那樣即時搞掉劉,他還要借劉之力收拾大災難造成的殘局,但這筆賬他是記下了。文革中,六七年二月毛對阿爾巴尼亞巴盧庫吐露了真情,他說七千人大會已看出苗頭 「修正主義要推翻我們」 。然而,數千萬人死於「三面紅旗」之下,這是毛內心去不了的結子。因此,最後打倒劉少奇也只好用「叛徒、內奸、工賊」之名義,不用路線分歧作罪名。


劉源主張防左反右的中庸之道
劉少奇平反已經二十多年,今天怎樣看毛劉的分歧?劉源有一個回答。他在「作者的話」中概括地談到毛劉的區別:

他說,毛追求的是農業社會主義,「政治鬥爭不擇手段。從為人民服務的願望出發,搞到大面積餓死人的慘劇,無論如何不能說服人。」劉少奇則是「實事求是,更多來自一線工作的具體實踐、經濟要運轉、人民要吃飯。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都無法改變這個基本事實。」在最後一章,更肯定「劉少奇奠定了鄧小平理論的基礎。」前副總理谷牧還說:「今天所講的所做的許多事情,是從他(劉少奇)那裡開始的!」劉源特地把王小強一九七九年批判農業社會主義的文章作為後記收入書內,以凸顯劉與毛的分歧。

但劉源沒有把毛劉分歧對抗化。他說,「從劉少奇發動和領導的四清運動,從一次又一次真誠檢討『右』,一次又一次真誠地希望跟上毛澤東」,可以看到劉不是向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投降,仍然是「捲旗不繳槍」的堅定政治信仰。他說這樣才能理解為甚麼劉「從來不反對毛澤東」,為甚麼黨內對毛的家長作風一再遷就、姑息直到釀成文革。

「捲旗不繳槍」 之說,劉源稱乃王小強「對改革開放的基本理解」。他認為毛從反右到文革,繼續革命,最後還是要「起用鄧小平、歡迎尼克松」;而劉少奇搞了「三自一包」,「經濟剛剛恢復,馬上發動四清運動。」他說,毛「出於對貪官污吏的深惡痛絕,才得出判斷,資本主義復辟很容易,根子在黨內走資派,必須發動群眾造反。」

總之,劉源認為毛劉都有「絕不投降的堅定信仰」,因此,他讚賞鄧小平「兩手都要硬」的策略。他認為「東歐易幟,蘇聯解體後,共產黨中國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不抓強國,單講富民,注定走不了多遠。」中國面對全球化,「組建大企業集團,振興軍工和戰略產業,是生死存亡的緊迫任務。」是「捲旗不繳槍的標誌性體現。」

劉源提出一個「左右適度的中庸之道」的理想模式,左右開弓,既防「左」又反「右」,為的是防止左如文革,右如蘇東解體的「大災難」!


毛劉對大饑荒態度的分歧
可以相信,這種構思,有相當的代表性,由劉源這樣坦白而通俗地表達出來,也很難得。但仍掩飾不了當局者迷的侷限與貧乏。

首先,他把這種構思的來源,建立在毛劉治國的等量齊觀的評價上,已違背歷史真實。他指出劉少奇也有左的一面,不斷緊跟毛的一面。誠然不錯。猶記得李銳《廬山會議實錄》中記載的中共高層人物在批鬥彭德懷時的表現,包括劉少奇、周恩來、陶鑄等「正派」角色,醜態畢露,令人吃驚。( 尤以劉宣稱他是「積極地搞個人崇拜的」那段話令李銳感慨萬分 )。這顯示,中共早已不是甚麼奉行民主集中制、為真理而奮鬥的政黨,而是一個高度封建性質的專制集團。從這個意義上說毛劉是一丘之貉未嘗不可。但是,歷史是可以具體分析的,歷史人物的功過也是可以具體考證的。不必援引史家們大量的資料,僅以劉源此書所指劉少奇兩大左傾為例,一是附合大躍進超英趕美之說詞,二是四清運動。

前者可以歸於「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一類( 雖然,非洲落後國家的執政黨也不會如此胡搞亂來) 。姑且,也可以諒解始作俑者毛的狂熱。但是當大躍進引致大饑荒、餓殍遍野時,還在維護錯誤的決策,甚至把黨內高幹的反省進言,打為反黨,進而置於死地,這就是不可原諒的罪行。毛就是這樣的罪人。劉卻不是。劉源的這部影片是證明。當劉發現大躍進政策確實錯了,他有痛苦的反省,而且有七千人大會的公開檢討。而毛至死,對「三面紅旗」不僅不認錯,而且以此為劃定革命與反革命的根據之一,不知造成多少家破人亡。


四清運動並非劉少奇之罪
說到「四清」。有人說是文革預演,有人說是矛頭對下不對上。劉源也承認,那時搞幹部的「多吃多占」,比之今天的貪污腐敗,恐怕是「小巫見大魔」。劉少奇夫婦搞四清,何以那樣煞有介事,義憤填膺?我以為是值得推敲的。他要「跟上毛澤東」——這應是合理的推測。據 高華 教授 的研究,四清運動源起於毛對大饑荒原因的解釋——階級鬥爭。信陽餓死一百萬人,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下去調查,回到北京只敢在妻子面前痛哭,不敢直報中央。毛對信陽事件的批示是:出亂子( 死人 )是因為民主革命不徹底,全國三分之一政權不在共產黨手上,要開展階級鬥爭奪權。從一九六○年起,毛對農村的饑荒一直以「壞人破壞」作盾牌,六二年九月十中全會提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六三年的「前十條」號召「階級鬥爭一抓就靈」,正式提出「四清」,要求重新組織階級隊伍……怎麼能說「四清」是劉少奇發動的呢?

在毛已經和林彪結盟,準備推行軍事獨裁專政的大趨勢下,高層已紛紛從大躍進失敗的讓步政策中轉向,周恩來最滑頭,在饑荒最嚴重時,代中央下文稱饑荒原因是「封建勢力篡奪領導權實行絕望的破壞性的報復」。劉卻直到六四年十二月還堅持把四清的階級鬥爭限制在人民內部矛盾之內,因而與毛發生正面衝突,在政治局會上,毛拿憲法黨章和劉鬧場。因此,在六五年「四清」後期劉才加大左傾力度,這誠然為了自保,卻明顯因毛的壓力所致。

一九九八年,劉少奇百年誕辰之際,劉源曾有文章披露毛劉分歧真相,包括劉見毛,力陳「 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 」這樣重要的事實。

為甚麼七年之後,劉源製作電視片又出書,對劉少奇的評述,竟倒退到和一個流氓皇帝平分秋色的地步?一部中國當代史還有何公平可言?劉對捧毛上神台誠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自古到今,中國人不是崇尚大節、晚節嗎?劉從大躍進失敗,千百萬人因中共政策而餓斃的血的教訓中醒悟,擺脫極左教條,救民於水火之中,而終為獨夫所害。這是大節,也是晚節。他從六一年到六九年,這最後的八年是值得國人和史家懷念的。他的功績不在趙紫陽六四反對鎮壓之下。


殺父之仇:過時的觀念?
最後,我想到一個傳統觀念,似乎可以一議。中國的章回小說常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描寫,不知道現代倫理學家們作何評論,但確實知道共產黨是很在乎這一條的,至少以前他們有規定:父被鎮壓者,不得入黨入團。中共鼓勵「大義滅親」也盡人皆知,在毛時代可能每個家庭都有這類故事,至少劃清界限,那是在所難免。親人反目,同室操戈的血與淚,記憶猶新。今天,人們厭惡、痛心那段歷史,是人性的復歸。

劉源在劉少奇紀念碑揭幕上,打著傘流淚的鏡頭,一家人在海上拋撒劉少奇骨灰時的悲慟場面,都令人印象深刻,感到這些王族的遺屬們,也有一份常人的感情,而不是像老布爾什維克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那樣的鐵石心腸,他們看著妻子被關押,兄弟被處決,而在斯大林面前不動聲色。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49: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30000051KK029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