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什麼夜間出沒的生物?有什麼環境因素影響牠們?

2007-05-30 7:32 am
夜間生物大約係貓頭鷹 ,蝙蝠等,還有什麼??
環境因素大約係光污染 ,還有什麼??
(請詳細解釋。)
唔該哂..

回答 (2)

2007-05-30 7:52 am
✔ 最佳答案
螢火蟲

螢火蟲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也就是說在螢火蟲的一生當中,會經歷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
  雌雄螢火蟲成蟲交配之後,雌蟲會在草地、水邊的苔蘚植物或潮濕的地面產卵。卵大約經過兩週孵化,幼蟲的身體扁扁的平常會以螺貝類、蛞蝓、蚯蚓等為食,持續成長、蛻皮,最後在土中化蛹。幼蟲通常經歷5~7次的蛻皮才會化蛹,最後蛻變為翩然飛舞的成蟲。

螢火蟲的卵
  雌性和雄性螢火蟲成蟲在交配之後,雌性螢火蟲會在潮濕的地面產卵。有些螢火蟲雌蟲的整個身體都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許多卵,當牠們產下卵時,這些卵大小不一,像黃緣螢的卵約0.02cm 而已,而大型的陸棲螢火蟲幼蟲,如臺灣的山窗螢,卵則較大,約有 0.1cm。在立體解剖顯微鏡下,這些米黃色圓形的卵外表光滑,並沒有特殊花紋。卵通常小小白白的,呈現圓形,像一顆乒乓球一樣,有時候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卵孵化的時間因種類而有所不同,一般經過兩週左右就會孵化。螢火蟲的卵也具有發光的能力。


螢火蟲的幼蟲
  螢火蟲的卵孵化之後,進入幼蟲的階段。一般來說幼蟲的外表和毛蟲很相似,身體扁扁長長的,會發光。他們通常以蝸牛、螺貝類或是蚯蚓為主食,成長過程中會經過5-7次的蛻皮,然後化蛹。
  
   陸棲的螢火蟲將卵產於落葉或是枯枝、草叢間,孵化後的幼蟲在潮濕的地面上活動,以小型蝸牛、蛞蝓、蚯蚓為食。
而半水棲的種類則是棲息在水邊的溼地,進入水中捕食。

  水棲的螢火蟲會把卵產在水邊潮濕的青苔或水草,甚至是樹枝上;還有部分的種類會將卵產在浮在水面的水草或落葉上。卵孵化之後幼蟲爬到水中,他們生活在乾淨的河流或是塘沼之中,捕食水中的螺貝類、甲殼類及其他的小昆蟲維生。
   水棲螢火蟲幼蟲常有一起進食(合食)的習性,而陸生的螢火蟲幼蟲喜歡獨自享用食物(獨食)﹔不管是水棲還是陸棲、半水棲等不同的種類,螢火蟲在攝食的時候,都是先用唾液麻痺獵物,再分泌消化液把螺肉、蝸牛肉分解變成透明漿狀之後,吸食這些養分。

螢火蟲的蛹
  完全變態的昆蟲經過幾次蛻皮之後會變成蛹,這個過程則稱為「化蛹」。在蛹的期間,螢火蟲看起來是完全靜止的,內部則漸漸進行著從幼蟲的形態變化到成蟲的過程。
  螢火蟲幼蟲成長到要化蛹的時候,會在棲地附近找鬆軟的岩穴、土縫建造蛹室,在其中化蛹以減少蛹期行動不便所增加的危險性。蛹期一般約一兩個星期,也有些螢火蟲種類的蛹期持續一個月之久。水棲的螢火蟲幼蟲也會在即將化蛹時爬到土質的岸邊,在岸邊的土中化蛹。
  螢火蟲的蛹屬於裸蛹,也就是蟲體在化蛹後,身上的附屬物,如:觸角、足和體節等,並不會固定住,可以從外觀上明顯的分辨出來。另一個特徵是,裸蛹受到外在刺激時,大都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運動,如擺動腹部;有些種類的螢火蟲的蛹甚至還有些許爬行的能力。但在一般情況下,蛹是完全不動的。螢火蟲在蛹期也會發光。

螢火蟲的成蟲
  蛻變為成蟲的過程稱為「羽化」;螢火蟲羽化為成蟲之後之後兩三天,就會爬出土來開始找尋配偶。
  成蟲是螢火蟲生活史中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時期,我們一般所說的螢火蟲其實也是這時期的螢火蟲。但有些種類的螢火蟲雌蟲的翅膀已經退化而失去飛行能力了。
  大部分螢火蟲在成蟲時期並不捕食,只吸食花蜜或是露水,少部分的種類會吃點小昆蟲。他們的壽命非常短,通常不會超過20天。雄性螢火蟲在交配後一兩天就死亡,而雌蟲則可以維持十天左右。產過卵的雌蟲原本渾圓的身體會逐漸變扁,而後虛弱的蟲體才終於死去。

螢火蟲消失的原因

  近年來都市化及土地開發對螢火蟲的棲地及生態都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久而久之,螢火蟲的數量因而逐漸下降,而造成螢火蟲逐漸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 棲地遭到破壞
棲地環境的穩定是螢火蟲賴以生存的根本。人類大量開發土地,改變或破壞原本螢火蟲所棲息的環境,使得螢火蟲的族群大大的減少。03-01-01.jpg
2. 人工光源帶來的衝擊
人類使用自然的資源,隨之而來所建立的城鎮或是社區不免需要照明,這對於用發光來求偶的夜行性螢火蟲,形成嚴重的干擾;光不但影響了幼蟲活動,也干擾成蟲的求偶行為。所以只要有亮光的地方,螢火蟲會逐漸杳然無蹤。

3. 河流、溝渠水泥化所引起的危機
對水棲的螢火蟲而言,河道及溝渠的土堤是牠們化蛹場所和雌蟲產卵的地方。水泥化的河岸並不適宜幼蟲化蛹及成蟲產卵;所以在這種設施下,螢火蟲的族群自然就逐漸地減少了。此外,水泥化後,河岸兩邊的植被、河水中的微小環境,也都產生很大的改變,這也影響螢火蟲的幼蟲活動和螺貝類的生存。03-01-03.jpg

4. 農藥的使用
各種殺蟲劑、除草劑會直接對螢火蟲產生毒害,更會間接影響其獵物的數量;所以只要經常使用農藥的地方,螢火蟲便不再出現了。

5. 水污染引起環境劣化
家庭廢水、工業廢水及農業廢水直接污染水源,危害棲息其中的水生螢火蟲幼蟲及其所賴以維生的螺類和水生昆蟲,因此在水污染區往往看不到螢火蟲。

6. 外來種之引入
水棲螢火蟲之食物以螺貝類為主;1970年代,福壽螺因人為非法引入台灣,並成為有害動物。此螺對水生螺貝類造成食物和空間之競爭,並且對本土螺貝類之生存有不利之影響。另外,外來種食蟲性魚類,可能會對原棲息河流、塘沼中之小動物,包括螢火蟲和牠們的獵物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2007-05-30 9:11 am
在香港,很多生物都會夜間活動的,最常見的包括:
黃麖、野豬、貓頭鷹、蝙蝠、箭豬、豹貓、營火蟲。
因為香港人口稠密,日間人類活動頻繁,大多動物也不敢出外,為免避人類傷害及打擾;亦有些動物是為了在夜間進入田莊偷吃農民種植的農作物,所以晚上才出來覓食的。


收錄日期: 2021-04-21 17:22: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9000051KK052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