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 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煨成車輪, (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 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 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 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幹、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慣卻不相同, 這是教育使之如此。 《詩》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老是想著安逸。認真對待你的本職, 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 就會賜給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 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
公孫丑章 孟子
【譯文】
孟子說:“有利的時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 如人的齊心協力。一個三里內城牆、七里外城牆的小城,四面圍 攻都不能夠攻破。既然四面圍攻,總有遇到好時机或好天气的時 候,但還是攻不破,這說明有利的時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勢。另 一种情況是,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堅固,糧草也不是不充足,但還是棄城而逃了,這就說 明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所以說: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 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 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 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极點時,連 親戚也會叛离;幫助的人多到极點時,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以 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戰 則已,戰無不胜的了。”
【讀解】
天、地、人三者的關系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三 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如我們在注釋中所引, l韙l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但 他并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里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系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這是与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 軍開的,同時,也是与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系的目的分不 開的,同時,也是与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系的目的分不 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 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种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各國人士 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儿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 哪里還用得著“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于我們為 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价國際關系,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 還更為廣泛地應用于商業競爭、体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 之中。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 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