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的information

2007-05-30 3:34 am
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的information
and中國首次把太空人送上space的information
Thank you!!!!!

回答 (3)

2007-05-30 3:38 am
✔ 最佳答案
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製的“東方紅一 號”在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整個研製工作,都 是在“文化大革命”最動亂的時期中進行,“東方紅一號”能誕生,絕對是個 奇迹。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繞地球一圈 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並以短波發射“東方紅”樂音回地面。

    新聞公報一發表,中國人們湧上街頭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文化大 革命的偉大勝利”等等叫個不停。然而,不少為爲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付出 一生的科學家卻不能享受這高興的時刻,他們很多都受到誣陷迫害,含冤去 世。





科學實驗衛星
Scientific Satellite 東方紅一號
Dongfanghong (Red East) 1
所屬國家 Country 中國 China
首次發射 (世界時)
First Launch (UT) 1970.4.24
重量 Weight 173公斤 kg
運載火箭 Rocket Launcher 長征一號 CZ-1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播放《東方紅》樂曲;中國是第五個能自行發射衛星的國家
The 1st satellite of China; boardcasted the music "Dongfanghong". China is the 5th country capable to launch satellite on its own.

參考資料:
http://bwc.hkcampus.net/~bwc-phys/Web_Reading/satellite.htm ,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EducationResource/ChineseAerospace/Satellite/66.htm
人造衛星這名稱有其科學的含義:由人工製造、環繞地球在太空軌道上運行至少一圈的無人航天器。天空中有各種中國人造衛星循軌道運行世界上第一顆衛星於1957年發射,其後各國衛星主要用於探測太空環境和技術試驗,至60年代中期,衛星始進入應用領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至2000年12月底,中國共發射了48顆人造衛星和一艘試驗太空船。當中包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2顆、返回式遙感衛星17顆、東方紅系列通信衛星10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5顆、資源衛星2顆和導航衛星2顆,這些衛星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服務中國的衛星返回技術位居世界前列:首次發射衛星便回收成功,至今17顆返回式衛星中,只有一顆因故障未能返回地面,可說是遠遠超過美國和前蘇聯的紀錄地心引力像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牢牢地拴著地球上每一件物體。要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並繞地球飛行,必須沿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加力,當速度達到7.9公里/秒時,它所產生的離心力正好與地球對它的引力相等。
人造衛星的軌道按高度分,有200 ─ 2,000公里的低軌道、2,000 ─20,000多公里的中高軌道和36,000公里的高軌道;按用途分,有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軌道和極軌道衛星的種類與用途
人造衛星的種類
人造衛星是個興旺的大家族,按用途劃分,大致可分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包括空間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技術試驗衛星是用於衛星工程技術、空間應用技術試驗的衛星。應用衛星是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衛星,有三大類型,一是無線電中繼型,如通信衛星;二是對地觀測型,如氣象、資源、偵察衛星等;三是空間基準型,如導航、測地衛星
如果把衛星看成一輛空中貨車的話,衛星的結構由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構成,公用系統好比未裝貨的車,包括結構、熱控制、姿態、軌道控制、資料管理、無線電測檢、電源等系統;專用系統好比貨物,由衛星的任務決定,如果衛星用於偵察,那麼專用系統則是照相機等技術試驗和科學實驗衛星 中國第一顆技術試驗衛星──東方紅中國的衛星是從技術試驗衛星起步的。中國第一星東方紅一號就是一顆技術試驗衛星。發射這顆衛星的目的很明確,一是看看火箭能不能發射衛星,二是試試地面能不能跟蹤測控衛星,三是考考衛星上的儀器能不能正常運作,結果所有試驗都成功。1975年,中國發射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也是技術試驗衛星,主要試驗衛星控制系統、返回系統和防熱性能的可靠性。中國發射的第一顆通信衛星、第一艘不載人太空船都有技術試驗衛星的性質。中國的科學衛星以「實踐」系列命名。從1971年3月至1999年5月,共發射了6顆實踐系列衛星。這些衛星主要進行太空環境、太空物理的探測和實驗。實踐系列衛星太空探測的結果,為中國衛星解決適應太空環境問題作出了直接的貢獻。
2007-05-30 3:42 am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名稱: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衛星是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當時共做了五顆樣星,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該院制定了「三星規劃」:即東方紅一號、返回式衛星和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而孫家棟則是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負責人。1967年,黨鴻辛等人選擇了一種以銅為基礎的天線幹膜,成功解決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線信號傳遞困難問題。「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臺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讓地球上從電波中接收到這段音樂而命名。

「東方紅一號」衛星以火車運輸時,鐵路沿線每兩根電線桿間由一位荷槍實彈的衛兵守衛。於1970年4月24日 21時35分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CZ-1)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日期:1970年4月24日 21時35分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為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將太空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空人
楊利偉,中國首批12名太空員之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一名殲擊機飛行員,在發射前一天被挑選為執行此次任務的太空員。

各分系統負責人
太空員系統總指揮:宿雙寧
載人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
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
發射系統總指揮:張建啟
飛船應用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顧逸東
著陸場系統總指揮:夏長法
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於志堅

10月14日
17時29分 首飛太空員梯隊與記者見面

10月15日
5時28分 太空員出征儀式在太空員公寓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發表講話
5時30分 在5輛摩托車的護送下,楊利偉乘專車駛向發射塔架
9時0分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9時10分 船箭分離
9時10分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9時34分 太空員楊利偉向北京報告,感覺良好
9時42分 李繼耐宣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胡錦濤發表講話
10點31分 太空員楊利偉執行地面指令,摘下手套,並解開系在膝蓋下方的束縛帶。
11點08分,北京太空指控中心指揮大廳大屏幕顯示,太空員楊利偉開始在太空中進餐。
11時12分至14時15分,太空員楊利偉進行太空飛行中的首次休息
13點02分,北京太空指控中心指揮大廳大屏幕顯示,神舟五號飛船正在進行第三圈飛行。
13時39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繞地飛行第四圈。北京太空指控中心指揮大廳大屏幕上顯示,太空員楊利偉呈仰臥姿態,正在記錄飛行日誌。
15時28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第五圈飛行。
15時57分,太空員楊利偉的報告和地面監測表明,飛船變軌成功。
16時50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第六圈飛行。
17時05分,北京太空指控中心指揮大廳的大屏幕上顯示出太空員楊利偉從神舟五號飛船舷窗向外拍攝到的地球畫面,畫面清晰。
17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曹剛川在北京太空指揮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與正在太空飛行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太空員楊利偉開始進行實時通話。
18時24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第七圈飛行。
19時57分,神舟五號飛船飛行進入第八圈。
20時,正在太空飛行的太空員楊利偉與他的父母妻兒進行了「天地對話」。
21時31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第九圈飛行。
23時08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第十圈飛行。

10月16日
0時18分,神舟五號飛船繞地球進行第11圈飛行。楊利偉進行太空睡眠。
1時17分,飛船飛行進入第十二圈。測控點向北京太空指控中心報告飛船跟蹤正常。
2時52分,飛船飛行進入第十三圈。太空員楊利偉向地面指揮人員彙報身體感覺良好。
4時19分,飛船飛行進入第14圈。按照即定計劃,飛船在環繞地球運行14圈後,將在預定地區著陸。
4點34分,飛船第13次飛越中國上空,飛船飛行情況一切正常,地面指揮中心,各地監控站點工作正常。楊利偉開始進行飛船著陸的準備工作。
5時04分,圍繞地球運行了14圈的飛船飛越南大西洋海域上空,在這裡待命10天的遠望三號太空測量船迅速捕獲飛船目標,及時準確地向飛船發出了調姿和返回制動的指令。
5時35分,北京太空指揮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運行的神舟五號飛船發送返回指令。
5時36分,神舟五號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返回艙與推進艙軌道高度不斷降低,向預定落點返回。飛船軌道艙將留軌工作半年,開展相關的科學實驗。
5時38分,神舟五號飛船制動火箭點火,飛船返回艙飛行速度減緩,軌道高度進一步降低。返回艙向預定著陸場降落。
5時58分,在北京太空指揮控制中心的組織指揮下,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與推進艙成功分離。飛船返回艙失去動力後,按照升力控制技術向預定著陸場降落,成功進入返回軌道。
6時02分,設在新疆和田的活動測量站報告,飛船進入中國國境上空。
6時04分,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大氣層,處於「黑障」階段。
6時07分,搜救直升機收到飛船返回艙落地後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機上的搜索人員目視到「神舟」五號返回艙。由5架直升機組成的空中搜救分隊和14台專用車輛組成的地面搜救分隊立即從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點前進。
6時18分,返回艙引導傘已打開,楊利偉報告身體狀況良好。
6時23分,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安全著陸。
6時28分,地面搜索人員距返回艙落點7.5公里。
6時31分,溫家寶總理與楊利偉通話,祝賀他順利返航!
6時33分,搜救直升機發現落在草叢中的飛船返回艙,並迅速著陸開始救援工作。
6時36分,地面搜索人員找到了「神舟」五號返回艙。
6時38分,搜索人員報告,楊利偉身體狀況良好。
6時54分,載人太空工程總指揮李繼耐宣佈中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6時54分,溫家寶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祝賀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7時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獲悉中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圓滿成功後,打電話表示祝賀。
7時40分,中國首位太空員楊利偉乘坐直升機離開著陸場返回北京。

發射
神舟五號於北京時間(UTC +8)2003年10月15日9時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酒泉太空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9時10分進入離地面343千米的預定軌道。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現場觀看了飛船的發射。神舟五號的發射過程的保密性介於美國與前蘇聯之間。中國並沒有像美國首次發射時那樣開放民眾到現場觀看,也沒有現場直播,但也要比前蘇聯更開放,在發射前幾天公共媒體就開始進行報導,並在發射成功後幾分鐘就插播新聞。


在軌飛行
9時34分楊利偉向地面表示「感覺良好」。17時32分,飛船在進行第六圈飛行時,楊利偉與國防部長曹剛川進行第一次「天地對話」。18時40分,中國太空員楊利偉在太空展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並向地球發出問候。19時59分,楊利偉與家人通話。


返回
神舟五號在完成了14圈繞地球的飛行後,返回艙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離預定著陸地點僅差4.8公里。軌道艙繼續繞地球運行半年左右。


資金耗用
有關人士表示,此次神舟五號載人飛行直接消耗在10億元人民幣以內,自1992年載人太空工程啟動以來總共使用了大約180億元人民幣。
參考: wikipedia
2007-05-30 3:39 am
中國的人造衛星


天空中有各種中國人造衛星循軌道運行

  世界上第一顆衛星於1957年發射,其後各國衛星主要用於探測太空環境和技術試驗,至60年代中期,衛星始進入應用領域。

  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至2000年12月底,中國共發射了48顆人造衛星和一艘試驗太空船。當中包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2顆、返回式遙感衛星17顆、東方紅系列通信衛星10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5顆、資源衛星2顆和導航衛星2顆,這些衛星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服務。

中國的衛星技術發達
  中國的衛星返回技術位居世界前列:首次發射衛星便回收成功,至今17顆返回式衛星中,只有一顆因故障未能返回地面,可說是遠遠超過美國和前蘇聯的紀錄。

2007-05-29 19:41:14 補充:
科學實驗衛星Scientific Satellite 東方紅一號Dongfanghong (Red East) 1 所屬國家 Country 中國 China 首次發射 (世界時)First Launch (UT) 1970.4.24 重量 Weight 173公斤 kg 運載火箭 Rocket Launcher 長征一號 CZ-1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播放《東方紅》樂曲;中國是第五個能自行發射衛星的國家

2007-05-29 19:41:38 補充:
參考資料: http://bwc.hkcampus.net/~bwc-phys/Web_Reading/satellite.htm ,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EducationResource/ChineseAerospace/Satellite/66.htm


收錄日期: 2021-04-18 14:17: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9000051KK035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