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西遊記人物性格

2007-05-29 7:34 am
請問西遊記人物性格(孫悟空;唐僧;豬八戎;靈吉菩薩;沙僧;妖怪)
 

thx(10點)

回答 (3)

2007-05-29 8:00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6/6d/Xiyouji.jpg/200px-Xiyouji.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西遊記》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封面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目錄

1 學界有關作者的爭議
2 主要人物介紹
3 成書過程
4 意義與影響
5 版本情況
6 弦外之音
7 相關作品

7.1 小說
7.2 電影
7.3 電視劇
7.4 動漫卡通
7.5 其它衍生作品
8 參見
9 注釋
10 參考文獻
11 外部連結



學界有關作者的爭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a/Evl53201b_pic.jpg/200px-Evl53201b_pic.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西遊記》活字印本,中文,16世紀。
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隆朝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邱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誌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
也有少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1]
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為素材,創作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遊記》。
經由吳承恩的重新構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 主要人物介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8/JourneytotheWest.jpg/200px-JourneytotheWes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頤和園長廊上的西遊記師徒四人繪畫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系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魯迅認為孫悟空源自淮渦水神無支祁,胡適卻認為其原型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哈奴曼。胡適在其《西遊記考證》中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我依著鋼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記事詩《拉麻傳》里尋得一個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了」[2]。歷史學家陳寅恪也有類似主張。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a/Xyj-tang_seng.jpg/200px-Xyj-tang_seng.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唐僧圖

唐僧,小說裏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裏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佔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為淨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3]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達到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生動,幾百年來老少皆宜。

成書過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1/Journey.jpg/200px-Journey.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西遊記》插圖
公元629年,唐朝僧人玄奘違反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偷渡出關,隻身赴印度學習佛教教義。經過16年,在644年回國,並向唐太宗寫信報告了情況。唐太宗下詔讓他口述西行見聞,他的弟子辯機由此寫出《大唐西域記》。在玄奘逝世後,他的另外兩名弟子慧立、彥悰將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經歷又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弘揚師傅的業績,在書中進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寫,這被認為是《西遊記》神話故事的開端。此後取經故事在社會流傳,神異的色彩越來越濃厚。
在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期的許多記載中已經出現了西行取經的故事。現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經壁畫,大約作於西夏初年,已經出現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已經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和「深沙神」;宋元南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吳昌齡作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已經有師徒四眾;元明之交時代的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和《西遊記》描寫了孫悟空的來歷;明初朝鮮的漢語教材《樸通事諺解》提到有《西遊記平話》,其中概括覆述「車遲國鬥法」一段,和《西遊記》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樂大典》第13139卷有「夢斬涇河龍」,和《西遊記》第10回基本相同。

意義與影響
《西遊記》中的許多形象,例如孫悟空、豬八戒等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家喻戶曉。《西遊記》系統地反映了中國釋、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將道教的天上、地獄和海洋的神仙體系與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並在同時執行「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遊記》提出「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膽言論。同時這本書中神仙體系的描繪正是作者當時生活的明朝政治社會的縮影。
馮夢龍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共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西遊記》的主旨是描寫反映人的一生,人在年輕時思想活躍,敢想敢幹,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敢於蔑視任何權威,「糞土當年萬戶侯」;一旦碰了釘子,栽了一個大跟頭後,就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克服艱難險阻和人生中的誘惑(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才會達成「正果」。
2007-05-30 12:29 am
  唐三藏是西天取經的領袖, 他是融合了儒家和佛教精神於一身的佛教徒。他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得懦弱無能, 遇見妖魔時總是大呼救命、不知所措。唐僧執著佛教慈悲為懷的教條, 認為妖魔有善的素質, 以致不分是非敵我, 對敵人發菩提,最終令自己身陷困境。 另外,唐僧因為與孫悟空性格不同, 師徒處於對立地位,例如第十四回,孫悟空消滅了六個賊人,解了唐僧被劫殺兇險。唐僧毫不領情, 連番責備悟空「全無一點慈悲好善的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動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自私自利的心態。然而,唐僧的性格也有積極一面:他不受威迫利誘, 不為美色所動。

  孫悟空是吳承恩筆下最性格鮮明的角色。他武藝高強、開朗樂觀、熱愛自由。孫悟空得知玉帝給他有名無實的職位「弼馬溫」, 加之沒有受邀參與蟠桃盛會,一怒之下大天宮,失敗後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唐僧拯救他後同往西天取經。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累積戰鬥經驗,把妖殺得大敗,更憑藉個人膽色及機智屢次化險為夷。孫悟空個性執著,是取經隊伍中最主動滅妖的成員,導致唐僧不滿,師徒因此常有爭執。由此可見,孫悟空是果斷機智、敢作敢為的英雄好漢,與唐僧的懦弱無能形成強烈對比。

  豬八戒樸實、克苦耐勞, 粗壯結實的外形和釘鈀標誌著典型的農夫形象。他在戰鬥時就算身陷險境也絕不退縮,是其可貴之處。但豬八戒有頗多凡人擁有的缺點:好女色, 如在第九十五回,他在天竺國見到年輕貌美的月裡嫦娥時,按耐不住地調戲她:「姐姐,我與你是舊相識,我和你耍子兒去也。」;他經不起考驗,每當不敵妖魔時總是第一個逃跑, 不理師兄師父死活;他又貪吃貪睡, 見到食物會開懷大吃,不嚐食物味道。孫悟空派他巡山差事,他敷洐答應,一有機會,就開個小差,睡個好覺;豬八戒又貪小便宜,如第三十八回,孫悟空叫豬八戒下井打撈烏雞國王屍,卻騙他說偷取寶物。豬八戒竟要求得到全份寶物,以便日後換取齋飯 「若到那濟無生處,可好換齋吃麼?」;豬八戒最是記恨。 因為常受孫悟空愚弄,一有機會,便向唐僧進讒言,好使師父向大師兄唸緊箍咒, 令孫悟空劇痛難當, 滿足個人報仇心理。

  沙僧是《西遊記》最不起眼的角色。 論機智果斷, 他不及孫悟空;論武功, 他不過平平而矣, 打不過豬八戒。 但綜觀全書,沙僧是取經集團裡意志最堅定的。第四十回,紅孩兒施展法術擄走唐僧,孫悟空和豬八戒商議下決定各走各路,就在西天取經之行面臨瓦解之時,沙僧力排眾議,表明心跡「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裏話。我等因為前身有罪,感蒙觀世音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願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將功贖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足見沙僧冷靜沉著、意志堅定的一面。沙僧深得儒家中庸之道要訣。他以取西經大業為先,尊敬師父,從不逆意。孫悟空自恃大師兄身份,心高氣傲、捉弄八戒、主動殺妖,唐僧好生不悅, 僧扮演中間人角色,排難解紛,平衡師徒間愛憎情緒。縱然取經之行歷盡艱辛,沙僧默默耕耘,終成正果。
2007-05-30 11:00 pm
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
孫悟空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慾的省思。
沙悟淨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妖魔鬼怪,其實也就是人類各種慾念的化身。貪婪、懶惰、軟弱、甚至愚昧,其實都是人類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質。
參考: 中華文化天地[古典小說]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14: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8000051KK051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