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王羲之去世時五十九歲,他活了五十八年,這一點史書有明確記載,沒有什麼爭議。關於王羲之的生卒時間,卻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生於公元三○三年,卒於公元三六一年;一種認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卒於公元三七九年,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生於公元三○七年,卒於公元三六五年。王羲之到底生於何年卒於何年,只能在與他同時代人的比較中尋找答案了。
公元三五五年即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因恥居王述之下而辭去會稽內史之職。王羲之原與王述齊名。此前,他與他的兒子們說過:「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這裡說的「懷祖」便是王述,「坦之」便是王述的兒子。王羲之何出此言不得而知,但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兒子凝之徽之獻之,與王述的兒子王坦之是同輩人。
公元三七三年,簡文帝駕崩之時,桓溫「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因謝安及王坦之同為晉室重臣,桓溫「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坐害之」,面對這種危機,「坦之甚懼,問計於安。安神色不變」,後與桓溫相見,「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板)」,而謝安從容就席。史家於是說:「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王坦之既與謝安齊名,可見謝安與他也是同輩人。
這當然不是說謝安與王坦之以及王凝之等人間的年齡無甚大的差別。《晉書》記載,王獻之「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據此情狀分析,謝安比王羲之的這幾位兒子是要年長一截的。然而,王羲之與王述齊名,王坦之與謝安齊名,王羲之長於謝安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他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則比謝安還小一歲。他既與王述齊名,比他還大一歲的謝安卻與和他兒子同輩的王坦之齊名,則肯定說不通。
以下兩點,也可以證明王羲之不可能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
其一,《晉書》王羲之本傳說:王書「及其暮年方妙」,依據是「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郗愔」,後羲之「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嘆伏」,並寫信給王羲之說:「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可見,至少在庾亮與庾翼還活著的時候,王羲之的書法已讓庾翼「深嘆伏(服)」。然而,庾亮活到公元三四○年,庾翼活到公元三四五年,倘若王羲之出生於三二一年,即使他的那封讓庾翼「深嘆伏(服)」的「答家兄(即庾亮)書」就寫於庾亮歸天的那一年,即公元三四○年,他也才十九歲。永和九年(即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寫出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算一算,他也才三十二歲,這能說是「暮年方妙」乎?
其二,王羲之在永和十一年辭官時對他的兒子們說的那些話,是責怪他的兒子們在仕途之上不如王坦之有作為的。他有七個兒子,知名者五人,老大玄之早就不在人世,其餘依次為凝之徽之操之獻之,最小的是王獻之,那年十二歲。倘若王羲之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他辭官時才三十四歲,這就意味著,王羲之二十二歲時已有七個兒子,有沒有這種可能且不說,即使他十六歲就生兒育女,而且每年都生一個,玄之的陰壽也不過十六歲,凝之之下更不必說了,能怪他們在仕途上不及坦之麼?
綜上所述,王羲之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卒於公元三七九年之說不能成立。
其餘兩種說法比較接近:出生於公元三○三年,則比謝安長十七歲,比支遁與孫綽長十一歲,如此,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正好五十歲。公元三五五年辭官之時,他已有五十二歲;出生於公元三○七年,則比謝安長十三歲,比支遁與孫綽長七歲。如此,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四十六歲。公元三五五年辭官之時,他也已有四十八歲。
然而,因為比較接近,也就更難斟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