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係乜,介紹下

2007-05-29 2:25 am
1.激光係乜
2.同光有咩分別?
2.光同激光邊個快d?

回答 (2)

2007-05-29 2:30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hk-phy.org/articles/laser/laser.html

相信激光這名詞對大家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接觸到激光,例如在課堂上我們所用的激光指示器,與及在電腦或音響組合中用來讀取光碟資料的光碟機等等。在工業上,激光常用於切割或微細加工。在軍事上,激光被用來攔截導彈。科學家也利用激光非常準確地測量了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涉及的誤差只有幾厘米。激光的用途那麼廣泛,究竟它是如何產生的呢?以下我們將會闡釋激光的基本原理。

激光的發展有很長的歷史,它的原理早在 1917 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但要直到 1958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製造。

激光英文名是 Laser,即 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的縮寫。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達了製造激光的主要過程。但在闡釋這個過程之前,我們必先了解物質的結構,與及光的輻射和吸收的原理。


圖一 碳原子示意圖。


物質由原子組成。圖一是一個碳原子的示意圖。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帶有正電荷,中子則不帶電。原子的外圍佈滿著帶負電的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有趣的是,電子在原子中的能量並不是任意的。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這些電子會處於一些固定的「能階」,不同的能階對應於不同的電子能量。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可以如圖一所示,把這些能階想像成一些繞著原子核的軌道,距離原子核越遠的軌道能量越高。此外,不同軌道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目也不同,例如最低的軌道 (也是最近原子核的軌道) 最多只可容納 2 個電子,較高的軌道則可容納 8 個電子等等。事實上,這個過份簡化了的模型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1],但它足以幫助我們說明激光的基本原理。

電子可以透過吸收或釋放能量從一個能階躍遷至另一個能階。例如當電子吸收了一個光子 [2] 時,它便可能從一個較低的能階躍遷至一個較高的能階 (圖二 a)。同樣地,一個位於高能階的電子也會透過發射一個光子而躍遷至較低的能階 (圖二 b)。在這些過程中,電子吸收或釋放的光子能量總是與這兩能階的能量差相等。由於光子能量決定了光的波長,因此,吸收或釋放的光具有固定的顏色。


圖二 原子內電子的躍遷過程。


當原子內所有電子處於可能的最低能階時,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我們稱原子處於基態。圖一顯示了碳原子處於基態時電子的排列狀況。當一個或多個電子處於較高的能階時,我們稱原子處於受激態。前面說過,電子可透過吸收或釋放在能階之間躍遷。躍遷又可分為三種形式﹕
自發吸收 - 電子透過吸收光子從低能階躍遷到高能階 (圖二 a)。
自發輻射 - 電子自發地透過釋放光子從高能階躍遷到較低能階 (圖二 b)。
受激輻射 - 光子射入物質誘發電子從高能階躍遷到低能階,並釋放光子。入射光子與釋放的光子有相同的波長和相,此波長對應於兩個能階的能量差。一個光子誘發一個原子發射一個光子,最後就變成兩個相同的光子 (圖二 c)。

圖三 紅寶石激光的示意圖。



圖四 粒子數反轉的狀態。



圖五 普通燈光與激光的比較。


激光基本上就是由第三種躍遷機制所產生的。圖三顯示紅寶石激光的原理。它由一枝閃光燈,激光介質和兩面鏡所組成。激光介質是紅寶石晶體,當中有微量的鉻原子。在開始時,閃光燈發出的光射入激光介質,使激光介質中的鉻原子受到激發,最外層的電子躍遷到受激態。此時,有些電子會透過釋放光子,回到較低的能階。而釋放出的光子會被設於激光介質兩端的鏡子來回反射,誘發更多的電子進行受激輻射,使激光的強度增加。設在兩端的其中一面鏡子會把全部光子反射,另一面鏡子則會把大部分光子反射,並讓其餘小部分光子穿過﹔而穿過鏡子的光子就構成我們所見的激光。

產生激光還有一個巧妙之處,就是要實現所謂粒子數反轉的狀態。以紅寶石激光為例 (圖四),原子首先吸收能量,躍遷至受激態。原子處於受激態的時間非常短,大約 秒後,它便會落到一個稱為亞穩態的中間狀態。原子停留在亞穩態的時間很長,大約是 秒或更長的時間。電子長時間留在亞穩態,導致在亞穩態的原子數目多於在基態的原子數目,此現象稱為粒子數反轉。粒子數反轉是產生激光的關鍵,因為它使透過受激輻射由亞穩態回到基態的原子,比透過自發吸收由基態躍遷至亞穩態的原子為多,從而保證了介質內的光子可以增多,以輸出激光。

激光透過受激輻射產生,有以下三大特性 (圖五)﹕
激光是單色的,在整個產生的機制中,只會產生一種波長的光。這與普通的光不同,例如陽光和燈光都是由多種波長的光合成的,接近白光。
激光是相干的,所有光子都有相同的相,相同的偏振,它們疊加起來便產生很大的強度。而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光,它們的相和偏振是隨機的,相對於激光,這些光就弱得多了。
激光的光束很狹窄,並且十分集中,所以有很強的威力。相反,燈光分散向各個方向轉播,所以強度很低。
以能量劃分,激光可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低能量激光,這類激光通常以氣體為激光介質,例如在超級市場中常用的條碼掃描器,就是用氦氣和氖氣作為激光介質的;第二類是中能量激光,例如在課堂上用的激光指示器;最後一類為高能量激光,一般用半導體作為激光介質,輸出的功率可高達 500 mW。用於熱核聚變實驗的激光可發射出時間極短但能量極高的激光脈衝,其脈衝功率竟可達 W!這激光可產生達一億度的高溫,引發微粒狀的氘-氚燃料進行熱核聚變。


[1] 根據量子力學,電子不是在一些明確的軌道上繞原子核運動的,它們的位置只可利用或然率通過薜定諤方程預測。
[2] 量子力學說明光也有粒子的性質,特別是在光與原子作用的時候。光的粒子稱為光子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RUPYOz5KkzIJ:zh.wikipedia.org/wiki/%E6%BF%80%E5%85%89+%E6%BF%80%E5%85%89&hl=zh-TW&gl=hk&ct=clnk&cd=7

激光(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辐射放大)的首字母縮寫,又译作镭射、雷射。它指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馈,产生准直、单色、相干的光束的过程及仪器。而基本上,產生激光需要“共振腔”(resonator)、“增益介質”(gain medium)及“激發來源”(pumping source)這三個要素。

目录 [隐藏]
1 原理
2 分类
3 构成
4 应用
5 历史
6 参考
7 外部链接



[编辑] 原理
原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所谓自发辐射)。同样的,当一个光子入射到一个能级系统并为之吸收的话,会导致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所谓受激吸收);然后,部分跃迁到高能级的原子又会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光子(所谓受激辐射)。这些运动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当我们创造一种条件,譬如采用适当的媒质、共振腔、足够的外部电场,受激辐射得到放大从而比受激吸收要多,那么总体而言,就会有光子射出,从而产生激光。


[编辑] 分类
根据产生激光的媒质,可以把激光器分为液體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等。而現在最常見的半導體激光器算是固体激光器的一種。


[编辑] 构成
激光器大多由激励系统、激光物质和光学谐振腔三部分组成。激励系统就是产生光能、电能或化学能的装置。目前使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光照、通电或化学反应等。激光物质是能够产生激光的物质,如红宝石、铍玻璃、氖气、半导体、有机染料等。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是用来加强输出激光的亮度,调节和选定激光的波长和方向等。


[编辑] 应用
激光应用很广泛,主要有光纖通信, 激光测距、激光切割、激光武器、激光唱片等等。


[编辑] 历史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内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励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他们为此发表了重要论文。

肖洛和汤斯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各国科学家纷纷提出各种实验方案,但都未获成功。1960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

1960年7月7日,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由诞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刺激在红宝石色水晶里的铬原子,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其达到比太阳表面还高的温度。

前苏联科学家H.Γ.巴索夫于1960年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通常由P层、N层和形成双异质结的有源层构成。其特点是:尺寸小,P合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波长和尺寸与光纤尺寸适配,可直接调制,相干性好。
2007-10-02 7:48 pm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8000051KK030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