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復仇的最高點:感情流動
不禁想起,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張愛玲的《金鎖記》裡七巧與長安的故事。仇,要禍及下一代,才能顯示復仇的威力:不單是以牙還牙,而且以愛寫仇,以永恒擊倒一時(不是你死了便算)。《原罪犯》的最大力量,在於以懸疑為包裝,原來別具野心地直達人內心最深處的困境部分:父女在不知情之下亂倫,愛情的種子經已萌芽,如何了結?李宇珍(劉智泰飾)的復仇計劃的厲害之處,在於以彼之道,還諸彼身。這並不是武俠或黑社會電影一命賠一命的膚淺復仇,而是有真正的感情交流,李宇珍要吳大秀(崔岷植飾)真正感受不可能愛情所帶來的絕望。
於是再分不清仇與愛(為了愛而復仇,還是為了復仇而復仇?),也再分不清暴力與柔情(施行暴力的時候,什麼是最大的原動力?),再分不清我們是理性還是被催眠(李宇珍理性地以催眠作為復仇的手段、吳大秀最後選擇催眠修改記憶──復仇不正是最理性的催眠嗎?),故事即使相當簡單,一因一果的復仇脈絡,卻豐富地盛載了復仇心理的多種元素。
復仇的天秤:誰是受害者?
不難發現,《原罪犯》之中有多重的復仇:李宇珍為姐姐復仇;吳大秀因為自己無故被囚禁而為了已失去的美好家庭和自由而復仇,朴先生因為金錢等利益而進行的假復仇。在一連串的復仇行動中,各復仇者都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復仇?復仇之後又如何呢?
《原罪犯》為眾角色打造了復仇的天秤。吳大秀一直表現強勁的復仇力量,沒有理由的十五年囚禁與孤獨,卻在真相大白之時於瞬間變得極度無力,原因在於他對女兒的愛,愛與仇在天秤上高上立見──吳大秀不惜剪掉自己的舌頭。最後他的獄中手記變成懺悔錄。李宇珍作為一個冷靜的復仇者,最大的動力卻是因為愛所衍生的憤怒、傷心和絕望,而復仇卻變成唯一的支撐:一旦成功,整個生命隨之崩潰;吳大秀的支撐之物由始至終亦是愛,但與李宇珍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愛他的生命亦會隨之崩潰──究竟誰是受害者?
到這裡《原罪犯》沒有再進一步探討「原」的問題,一個搬演仇愛力量的至高他者是誰?相反,導演轉而聚焦於現實情愛的傾向。這是新一代南韓電影的新暴力美學的奠基作品──暴力的溫柔。不是盲目的煽情,也不是淨化人性,而是表現仇與愛的交叉作用及其重疊的灰色地帶──人性最複雜的地帶。
全電影最精彩在於最後的高潮部分:由吳大秀由激動轉到柔情、李宇珍由報仇成功的快感轉至開啓了絕望的深洞、吳大秀掌握了李宇珍生命的遙控反過來開啓了與女兒亂倫的聲帶:復仇還是換來痛苦!乃至李宇珍自殺,一切愛恨生離散場,餘下的卻只有無盡空洞:我們還有什麼呢?最後導演語重心長用催眠解決不能改變的事實之苦:忘記是最大的療傷而不是復仇。而只有忘記,受害者的連環鎖鏈才會鬆下來,化成一條條柔綿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