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明朝時期的"西學東漸"

2007-05-28 8:25 am
1. 背景:耶穌會學的出現
2. 傳教方式,成功的例子(利馬竇)
3. 數學,天文學等等的傳播........
4. 其他的資料.....
我需要詳盡的資料..........
please~~~~~~~

回答 (1)

2007-05-31 6:36 am
✔ 最佳答案
明萬曆年間,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有所觸動。此時的西方科學技術正要開始迅速發展,而中國這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非常緩慢,大大落後於同時期的歐洲。傳教士在傳播基督教的教義同時,也大量傳入西方的科學技術。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學技術上的知識,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這一階段的西學東漸,由於雍正的禁教,加上羅馬教廷對來華傳教政策的改變而中斷,但較小規模的西學傳入並未完全中止。

此時的西學傳入,主要以傳教士和一些中國人對西方科學著作的翻譯為主。1605年,利瑪竇輯著《乾坤體義》,被《四庫全書》編纂者稱為「西學傳入中國之始」。當時對中國的影響主要在天文學、數學和地圖學方面,由於只在少數的士大夫階層中流傳,而且大部分深藏宮禁,沒有能夠很好的普及。


天文學
在六朝隋唐時期,中國已經接觸到一些西方天文學知識,但都是以印度為中介,伴隨佛教傳入。元代至明初傳入的則以伊斯蘭天文學為主。
明末清初時,傳教士帶來西方(歐洲)天文學,但其中最被重視的仍是中國傳統認為是國之根本的曆法。由於行用日久,大統曆和回回曆在許多場合中未能準確預測日蝕月蝕。因此明代朝廷中不少大臣主張改革曆法,終於在崇徵二年(1629年)設立由徐光啟領導的曆局,進行《崇徵曆書》的相關工作。
間以鄧玉函、湯若望等人掌欽天監,製新曆法,至清初,由湯若望等人完成新曆,稱時憲曆。

除曆法之外,天文方面著作有利瑪竇口傳的《乾坤體義》、《渾蓋通憲圖說》等,此外。尚有儀器包括地球儀望遠鏡等傳入。除此之外,當時西方最新的地動說以及伽利略的新發現如銀河的解釋、木星的衛星等發現都傳入中國。

數學
中國傳統所重視的數學大多用於天文曆法方面,明末利瑪竇所譯天文書籍《乾坤體義》下卷的內容即多為算術。最早專門的西方數學著作的翻譯,為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的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前六卷,幾何、測量方面的書籍尚有《測量全義》、《測量法義》等。割圓數的傳入方面,有明末的《割圜八線表》及《大測》;在西方算術的傳入方面,最早有利瑪竇及李之藻合譯的《同文算指》。對數的傳入,在順治年間的穆尼格講授. 康熙時期官方編訂的《數理精蘊》為集明末清初西方數學傳入的大成。

19世紀中葉以後,介譯西方數學的重要人物為數學家李善蘭,他與墨海書館的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west),艾約瑟(Joseph edkin)等人合譯了包括《幾何原本》後9卷,《代數術》《代微積拾級》等著作,為符號代數及微積分首次傳入中國。另一位數學家華衡芳則在1860年代以後與傅蘭雅合作譯了不少著髼,介紹了對數表、機率等新的數學概念。清末新式學堂中的數學教材即多取於兩人的著作。到20世紀初,隨著留外學生的增加,西方數學大量傳入中國,至1913年北京大學成立數學門,為第一個專門的數學的學術教育單位。
參考: 維基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8: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8000051KK001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