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寨城的特色令女,,,令仔幫下忙

2007-05-28 5:31 am
九龍寨城的特色

回答 (2)

2007-05-28 5:35 am
✔ 最佳答案
九龍寨城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宋朝時代,原是防衞外敵的據點。香港島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清政府一度擴建以抗衡對岸的維多利亞城。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半島成殖民地,但九龍寨城仍然歸滿清派兵管轄,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中國外飛地。城寨更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英國曾一度於1899年入侵城寨,卻發現城內空寂無人,並放棄佔領、管理寨城和駐兵。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這群清朝駐軍仍然留於寨城內的衙門及其他建築物。九龍寨城於是成為當時「感受舊中國」的旅遊點。歷代中國政權由清朝到民國都就城寨主權問題對英國作出談判,曾國藩、汪精衛都曾希望收回城寨。

其後1941至45年,日本侵華,日軍佔領香港期間,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的明渠,拆毀了全部城牆。日本投降後,露宿者開始在九龍寨城聚居,並於1948年成功抵抗英國政府進入整頓。由於香港警察、殖民地政府無權進入,中國的政權又拒絕管理,九龍寨城頓成罪惡溫床、貧民區,更有以「三不管」(即中國不管,英國不管,香港不管)來形容當地的管轄權問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並聚居於九龍寨城,港英政府最終完全放棄管理,寨城淪為三合會活躍地帶,成為販毒、賣淫、賭博等非法行為的溫床,最「著名」的色情場所、賭場、鴉片煙館、海洛英館、犬肉食堂等四處林立。1959年,寨城發生了一宗命案,中英兩國政府竟互相推卸處理案件的責任。此外,由於港英政府當時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城寨也成為無牌牙醫診所和冒牌貨販賣點的集中地。

1973至74年間,香港警察派出過3,000人強進寨城,剷除寨城內的黑幫勢力。寨城後來「絕地逢生」,鋼筋水泥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非法擴建、僭建嚴重,街道狹窄如走廊。居民用水來自八條公家的水管或水井。由於建築完全不經規劃,寨城環境衛生惡劣。1980年代初期,有推算寨城居有35,000人,而罪案率也比香港平均數字高得多。

到了1984年,中英兩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處理香港問題,1987年兩國共同決定清拆寨城,遷徙居民。九龍寨城在1993年清拆前,曾經讓藝人成龍拍攝《重案組》電影,並容許一群日本探索家以一星期時間描繪寨城地圖。1987年,香港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並於原址興建公園。而公園將盡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有指九龍寨城在拆毀之前有50,000多名居民;以寨城面積0.026平方公里推算,城寨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0萬人,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清拆工程於1994年4月完成。在清拆期間,一些寨城的遺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發掘出來,並揉合在公園的設計中或予以保存成為展品,以供遊人欣賞。整個發掘工作的最大收獲是兩塊於寨城南門(此乃寨城的正門)出土的花崗岩石額,它們分別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其他的遺跡還包括原來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東南兩門的牆基、一條沿寨城內牆走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其餘的文物如三座炮、石樑、對聯及柱礎等亦被一一保留下來。

九龍寨城清拆後,香港政府將原址改建為公園。原來計劃名為「九龍城寨公園」,但清拆期間經老居民指引,發現了一些古代文物,包括:兩塊寨城南門(即舊日寨城的正門)原址出土的花崗岩石額,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東南兩門的牆基、一條沿寨城內牆建築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民眾為免石額被日軍破壞,將之拆下埋於寨城內泥土中。政府遂將公園改名為九龍寨城公園,這些文物都安放於「南門懷古」景區。昔日三進四廂的衙門「大鵬協府」,則在修復和重建後成為展館,陳列了與寨城歷史有關的石碑(包括張玉堂拳書「墨緣」、「壽」字及載有衙門士兵出差配餉開支紀錄的光緒十二年《刊刻會議》)、寨城的歷史圖片等。


[編輯] 九龍寨城公園
公園是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設計模式,興建工程於1994年5月動工,由一群來自中國的資深技工負責,以確保傳統的設計和構思能再次在公園中展現。興建工程於1995年8月竣工,並在1995年12月22日由香港總督彭定康主持開幕儀式。整個公園佔地31,000平方米,共分為8個不同景區,各有特色,但融為一體。公園耗資7,600萬港元興建,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

整個公園以江南園林規格建造,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共八個不同景區。除展示寨城文物的「南門懷古」外,另有景點如邀山樓、六藝臺、歸壁石、童樂苑、敬惜字紙亭等。廣蔭庭則擺放嶺南派四季盆栽,並有一幅以啤酒樽、碗、碟碎片和剩餘建園材料砌成的「五福壽鶴圖」。九龍寨城公園與毗鄰的賈炳達道公園相連,形成面積龐大的公眾休憩地方。公園亦有三個小型山崗,以記念三位曾在城寨工作的牧師
2007-05-28 5:51 am
九龍城寨 was a walled city before it was taken down. It became a slum area which I dared not go in my boyhood. There was sex; drugs and gambling in the old city, that was in where the bicycle park is now. I believe there was even a railway track that ran across where the Junction Rd is now. (not sure)

Now, there's lots of Thai; Indonesian; Philippino and Malaysian people in there with the market building and library and indoor sports center close to the Kowloon City Plaza.

Next to Kowloon City is the torn down Kai Tak Airport waiting to be developed into a pier for cruisers. After the Kai Tak's removal; the construction height limitation of buildings is lifted; but still, only in the old coastline. As the old Kai Tak is reclaimed by land-fill.

The Kowloon City district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as it will allow humongous cruisers to launch or moor once the pier construction plan and schedules are finalized.

The last big cruiser did not have a modern pier to moor and settled somewhere in Tai Kok Tsui or Aberdeen??? It's quite inhospitable considering people paid a good sum of retirement money to cruise and tour and to revisit and to reminisce in Hong Kong... .; I've voiced my opinion and no offence to anyone; I hope... .


收錄日期: 2021-05-03 11:58: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7000051KK053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