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

2007-05-28 12:15 am
吳哥窟????????????????/

回答 (4)

2007-05-28 12:24 am
✔ 最佳答案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北5.5公里,是古時真臘國國都(高棉帝國),中國古籍稱為祿勿、桑香佛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據說它所使用的石塊與埃及卓甫斯(Cheops)金字塔一樣多。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吳哥城有大小之區分。小吳哥(即吳哥窟)是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舉全國之勞力花了近30年時間,動用無數大象,平地興建的石窟。它是吳哥遺址中最雄偉壯麗的廟宇。

大吳哥城(Angkor Thom)又名百塔城在吳哥窟北約2公里處,由闍耶跋摩三世(850年—877年)開始建造,到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在位1181年—1219年)完成。


元成宗鐵穆爾在元貞二年(1296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周達觀和他的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真臘風土記》對吳哥窟有詳細的敘述。

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吳哥窟被遺棄,直到400多年後的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毛歐(Henri Mouhot)為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這才使吳哥古跡重見天日。
參考: 網址
2007-06-07 1:48 am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英語:Angkor Wat;法語:Angkor Vat)位於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巨集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成為柬埔寨旅游勝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12世紀時的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巨集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1]。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2],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迴廊[3]。祭壇[4]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歷史

12世紀中葉,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蘇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濕奴,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國廟,供奉毗濕奴,名之為“毗濕奴神殿”。

吳哥窟在十四世紀中葉成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紀時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為國教。十五世紀初葉暹羅入侵吳哥之後,因暹羅人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吳哥寺變為上座部佛寺。此後吳哥寺一直是上座部小乘佛寺,延續至今。

中國文獻記錄

中國宋代趙汝適著諸蕃志記載,當時的國都名字“祿厄”[7]。祿厄(Lokor)來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紀,此寺被稱為“Angkor Wat”;“Angkor”,來自nagara,Wat是高棉語中的“寺廟”,“ngkor Wat”即“寺廟都城”。

元成宗鐵穆爾在元貞二年(1296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西沙群島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薩州),橫渡淡洋(今洞里薩湖)至吳哥國登岸。周達觀和他的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真臘風土記》稱吳哥窟為“魯班墓”[8],又說國王死後,有塔埋葬[9],可見吳哥寺乃皇陵。

一些學者認為,吳哥窟是蘇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據有三:

1. 與吳哥大多數其他寺廟朝東,面對朝陽不同,吳哥窟正門朝西,面嚮日暮;根據荷蘭考古學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殯葬風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廟則朝東。
2. 畫廊浮雕反時針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禮時在墓地巡行的方向;
3. 吳哥窟畫廊中蘇耶跋摩二世與毗濕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後升天成毗濕奴長駐毗濕奴神殿之意。

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在1330年-1339年間曾游歷吳哥,他稱吳哥窟為“桑香佛舍”,這表明在十四世紀中葉,吳哥窟已經改為佛寺。汪大淵還報告吳哥窟有“裹金石橋四十餘丈”,十分華麗,有“富貴真臘”之語。

明代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綬出使真臘。尹綬從廣州出發從海道經占城,過淡水湖(今洞里薩湖)、菩提薩州、經吳哥窟抵達真臘。尹綬回國後將真臘國的山川、地理和吳哥都城所見,繪畫成圖上呈,明成祖大喜。

1586年,方濟各會修士和旅行家安東尼奧·達·馬格達連那(Antonio da Magdalena)游歷吳哥,並向葡萄牙歷史學家蒂歐格·都·科托報告其游歷吳哥的見聞:“城為方形,有四門有護城河環繞……建築之獨特無以倫比,其超絕非凡,筆墨難以形容”[12]。但達·馬格達連那的報告,被世人目為天外奇談,一笑置之。

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為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巨集偉驚人的古廟遺跡,並著書《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14],大肆渲染,他說“此地廟宇之巨集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15],這才使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

吳哥窟佈局十分均稱,富有節奏。吳哥窟建築群,有兩種形式的對稱,鏡像對稱和旋轉對稱。從護城河、外郭圍牆到中心建築群,以橫貫東西方向的中軸線為中心,呈現準確的鏡像對稱:甚至廣場大道中軸線上南北兩個藏經閣、兩個水池,也對稱的分佈在兩邊。從廣場大道望吳哥寺見正中一高塔,兩座較小的塔在左右對稱地陪襯著,構成一個山字形。寺廟頂層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軸對稱之外,有更嚴謹的兩種旋轉對稱:從東、西、南、北四方,呈現相同的山字形構圖,成90 度旋轉對稱。還有第二組90度旋轉對稱:從西北、西南、東南、東北、四個對角方向看,也是一樣的山字形構圖[25]。五座寶塔也只有如此安排,才有最大限度的對稱效果,四面八方地重覆展示同一造型主題。

台基結構,源自希臘,傳入印度,從印度傳入真臘後,演變成為吳哥窟建築重要特色之一。可能是因為柬埔寨常遭受媚公河泛濫之災,時至今日許多民居任搭在高架上以避洪水,吳哥許多古跡都台基。十世紀初的巴肯寺有五層台基,十世紀中葉的空中宮殿有四層台基。吳哥的台基起初可能是避洪水,到後來台基發展成為吳哥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河水不到的高層建築,如吳哥窟第二三層的內院小藏經閣,也都有了台基。十三世紀中葉吳哥窟的三重台基和五座中央寶塔更成為印度神話中須彌山的象徵。須彌山有五座山峰。巴肯山寺、空中宮殿雖有多重台基,但畢竟只有一座中心寶塔,還未能完全代表須彌山。吳哥窟頂層有五座寶塔,則完全地象徵須彌山的五峰。吳哥窟的台基,也從早期平整的簡單台基,演化為富有藝術性的須彌座形式,上下寬,中間略窄,構成束腰;束腰有水平棱裝飾,雄健而簡潔。台基在中國古典建築中,也占重要地位,多層台基也是常見的建築形式。吳哥窟台基和中國古典台基最大的差異,在於台基周邊的建築物;中式台基周邊常圍以高一米左右的望柱和石欄,吳哥窟的台基的周邊則圍繞著4-5米高的石柱迴環畫廊。吳哥窟的多層台基比同層數的中式台基高出幾倍。

迴廊是吳哥窟另一個突出的建築藝術特色。吳哥窟的迴廊由三個元素組成,內側的牆壁兼朔壁,外向的成排立柱和雙重屋檐的廊頂。這三個元素除去明顯的實用功能之外,對於美感的貢獻,三者缺一不可。長長的畫廊,數十根立柱,一字排開,為吳哥窟的總體外觀,添加橫向空間的節奏感。畫廊的重檐,為吳哥窟的外觀添加縱向節奏感。迴廊首先出現於空中宮殿的頂層台基,而在吳哥窟發展到顛峰,三層台基各有迴廊,如同樂曲旋律的重覆,步步高,步步增強,最終歸結到主體中心寶塔。

吳哥窟的長廊多種多樣,有的有石柱,凡有石柱的長廊或是一邊兩排石柱,或兩邊各兩排石柱,沒有一邊一排或兩邊各一排的格式。因為吳哥窟的長廊的拱頂較高,頂拱結構,不是由徑向楔形磚鑲砌而成的真拱,而是由兩段牆壁上方的石磚逐級水平內錯,最終在中線合攏,再放上蓋頂石而成的疊澀拱(cobel vault)。這類疊澀拱頂跨度較小,如果只有單排石柱,單靠一道又高又窄的拱頂,難起防雨作用,因此必需加築偏廊,增加半個拱頂,加寬拱頂的總寬度,以起防雨的效果。因此在同一邊的兩排石柱,一排支撐主拱頂,一排支撐偏廊拱頂。吳哥窟凡有雙柱的長廊必有單邊偏廊,只有一邊看去是重檐;凡有四排石柱的長廊,即每邊各兩排石柱,則兩邊各有偏廊;從任何一邊看去都是重檐。長廊有兩排石柱的一邊是敞開的,另一邊是石牆壁。吳哥窟長廊的牆壁,有的是整片雕牆,中間不留窗子,有的開著明窗,可以外望,有的開著裝飾性的直葫蘆欞假窗;明窗之間或假窗之間的牆壁,裝飾著頭戴金冠,足帶金鐲的女神的浮雕。迴廊的出入通道,相當考究,有兩種形式:有塔的塔門和沒有塔的廊門。廊門像個亭子間,在與游廊成直角的方向,向外延伸兩三進,每進的亭子有拱頂,有二三對方柱,每進的頂上有雕刻精細的門楣和三角牆。長廊的佈局有一字廊、迴廊和十字游廊三種形式;十字游廊通常和迴廊組成田字廊。從外郭到頂層的長廊形式如下:


吳哥窟的建築師巧妙地運用空間,用長長的大道顯示空間深度感,用迴廊的橫展,構造出建築物的寬闊感,用不同層面迴廊的透視重疊,構造出建築物的高峻感;吳哥窟雖無大型的中心建築,但其外觀可以比美於一座龐大的中心建築。

吳哥窟的上圓下方的密檐石塔,上層實心,疊澀拱頂,下層和長廊有機地結合成為塔門,塔內設立神盦。圓形寶塔的輪廓,呈拋物線形,圍著八九層美觀的蓮花檐[26]。吳哥的石塔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9世紀初,吳哥的塔是一座座獨立的密檐式塔,10世紀出現了排列在平臺上的塔群,如豆蔻寺(Prasat Kravan 921年)、東梅奔(East Mebon 951年)的雙子塔,而空中宮殿的中心塔則矗立在有迴廊的祭壇之上,11世紀初的茶膠寺(Ta Keo 1001年)是典型古印度式金剛寶座塔,有五座寶塔在三階寶座之上。塔布蘢寺(Ta Prohm 1191年)的寶塔和長廊結合成為塔門長廊,這裡可見吳哥窟外郭長廊原型。吳哥窟之所以被稱為高棉建築藝術登峰造極之作,正因為它有機地融合了前期建築藝術中的寶塔、長廊、迴廊、祭壇等要素:寶塔和迴廊融合成為塔門迴廊,塔門迴廊又和祭壇融合為一體,堆疊成為有多層塔門迴廊的祭壇。
2007-05-29 2:42 pm
吳哥窟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1.jpg

吳哥窟護城河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2.jpg

印度教保護神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3.jpg

吳哥窟主建築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4.jpg

第一迴廊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5.jpg

仙女雕刻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6.jpg

陡峭的石級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cambodia/image/travel_2_7.jpg

洗罪池

圖片參考:http://travel.tvb.com/images/300k.gif
公元八百零二年,高棉人(柬埔寨古稱)統真臘,定都吳哥(即今日的暹粒省),開始了六百二十九年的吳哥皇朝。

其實圍繞吳哥皇城共有六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建築物,為何單單只有吳哥窟能成為世界遺產呢?

當中的吳哥窟一定有其獨特之處,它的建築佈局可以反映高棉人的宗教思想,還有它的雕刻精細,有二千多個仙女,無論是笑容、髮飾、姿態,個個都是不同。

吳哥窟是由查耶華羅曼二世於一一一三年,共用了三十七年時間興建而成,這間廟宇是為供奉印度教保護神,在古代高棉人宗教,是以印度教為大多數,而保護神在他們心目中更有崇高地位。

要進入吳哥窟的中心位置,必需經過四百米的石階,石階左古兩旁,各有一所藏經閣,右面的藏經閣是由法國考古隊修建,可讓遊客在外拍照留念。左面的藏經閣是由日本考古隊修建,現在仍在修葺中。

欲登寶塔,必先勞其筋骨與膽量,面向西方的天梯共有三座,中央的當然是供皇帝專用,現時正在修葺中,另外兩旁的天梯,傾斜度達七十五度,在此提醒大家,上落要加倍小心。




節目內容在2004年11月25日[星期四]晚上 10:35 至 11:05 之《康泰追蹤世界遺產系列:柬埔寨加倍開心之旅》播出。
2007-05-28 12:21 am
請看以下綱址,便知道什麼是<<吳哥窟>>

http://travel.tvb.com/cambodia/travel_2.html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39: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7000051KK031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