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些文章,報告,資料about 全球暖化??

2007-05-27 7:33 pm
全球暖化的影響: 動物
人類
其他...

我要個d文章,報告,資料係(英文)最好,要快d呀!唔該!

回答 (3)

2007-05-27 7:38 pm
✔ 最佳答案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

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6度。普遍來說,科學界認為過去五十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是事隔90年,終於成了公眾關注的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設立4個7公尺高和一個27公尺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1][2]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裡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 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3]。只有很少數的氣候科學家不認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變暖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 更多人關心氣候變化在將來會是多少,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正在展開一場熱烈的政治爭鬥和公開辯論。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1.由於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陸地面積縮小會極大地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戰爭。

2.由於海洋溫度增加,水蒸發加快,大量水氣被輸送進入大氣,會導致局部地區短時間內降雨量突然升高,這樣暴雨天氣就會導致水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頻繁的發生,位於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於河流下游的廣大地區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脅,水災面積因為短時的強降水而迅速擴大,水土流失問題也比過去更加嚴峻。

3.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而過去在低溫下難以存活的病毒隨著冬季溫度上升,有全年活動的可能,最近一段時間的監控發現,過去已經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結核病等有再度爆發的可能。

4.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量上升,在以往乾旱少雨的地區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而不正確的耕作方法很有可能讓以前植被覆蓋就不好的半乾旱地區失去保護成為半沙化地區,從而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實際上沙漠化問題已經困擾著東亞和中亞國家,在撒哈拉邊界地區更是情況堪憂)。

5.雖然由於溫度升高,有部分動植物會加快繁殖,而如果食物鏈中的上層和頂層生物如果不作出相應變動就會嚴重危機到種群的繁殖和發展,整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6.由於兩極冰山崩塌,北歐、南美近極地的地方溫度會迅速下降,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變化。
2007-05-27 7:41 pm
台空氣污染嚴重發警報
(明報) 05月 12日 星期六 05:10AM

【明報專訊】本周到台灣 ,中午少出門!台灣環保署 首度發布警報,指由於空氣中臭氧污染持續惡化,要求中小學在中午不要進行戶外活動,年老及體質敏感者在中午盡量不要外出,環保署指出,臭氧污染情將持續一周左右。

臭氧是典型的高度工業化污染物,一般都市的臭氧濃度主要是汽車、電單車的廢氣造成。根據標準,臭氧濃度在120ppb以下屬正常,不過5月份頭10天,台灣北部地區就有5天的臭氧濃度超過標準,中南部更多達7天,其中台北曾測出222ppb、屏東202ppb的超高值,是10年來新高紀錄。

臭氧損呼吸道 籲中午勿外出

台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表示,這幾年台灣空氣污染物如懸浮粒子等都在減少,唯獨臭氧值不斷升高。台灣環保署技正張順欽則說,由於擴散條件不佳,造成空氣滯留,加上今年梅雨遲遲不來,日照強烈,同時因大陸及東南亞的碳氫化合物隨風勢往台灣吹,才會造成臭氧濃度超高的異常狀。

臭氧濃度增高,會傷害到呼吸道組織,導致肺功能減弱,出現鼻咽刺激、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狀。環保署呼籲民眾避免在中午12時至2時出門,若一定要出門,最好戴上活性碳口罩。


空氣中含有多種化學物質,在一般的情況及濃度下都不會對生態構成影響。但隨著工業的進步,排放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濃度超出標準,只要是其中一種化學物質的濃度超出標準,這便是污染。現今的空氣污染含有多種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這些污染物都會對人類、動物、植物、及其他物體造成破壞。
空氣污染有多個源頭,包括:發電廠、車輛、工業等等。普遍來說,發電廠是導致空氣污染的首要來源,其次便是車輛廢氣污染及工業廢氣污染。雖然發電廠製造大量污染,但這些污染物都是被排放到較高的位置,故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及車輛廢氣般嚴重。香港大部份人都住在市區,車輛廢氣對我們的健康會構成直接影響。此外,不同類型的工業亦會製造出不同種類的污染物。
之前曾提及過,假如空氣中某種物質的濃度超出生物可接受的範圍,便是污染物。污染物有很多種,最常見及被測量的主要有:
- 二氧化碳 ( Carbon dioxide - CO2)
-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 CO)
- 二氧化硫 (Sulphur dioxide - SO2)
- 亞氧化氮 (Nitrogen oxides - NOx)
- 懸浮粒子 (Suspended particulates)
- 臭氧 (Ozone - O3)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 VOCs)
除臭氧外,以上污染物都屬於「原生污染物」,即是那些排放出來會直接造成影響的污染物。而臭氧屬於「次生污染物」,這些污染物通常是一些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經過一連串的化學作用後而產生。例如:一些原生污染物互相產生作用 (NOx及VOCs),形成臭氧(次生污染物)。

空氣污染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直接及間接的影響,直接影響包括:對人體及動植物的健康構造成傷害;間接影響包括:酸雨及全球變暖帶來的環境問題。
酸雨

酸性氣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以飄浮到離源頭很遠的地方並降在地面。酸性氣體下降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酸性氣體在空氣中接觸到一種物件後,附在物件身上,例如葉面,這稱之為「dry deposition」,這種下降形式的影響範圍較接近排放的源頭。另一種形式便是酸雨,酸氣溶入空氣中的水份,形成硫酸及硝酸,水份上升而變冷,形成雲。雲可能會飄浮到很遠的地方才下雨,這種下降形式稱為「wet deposition」,影響的範圍亦比較廣泛。
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的大量排放會導致全球大氣變暖,全球變暖會對本土甚至全世界構成直接及間接的影響。例如:溫度升高會導致農作物失收及更容易染上疾病、高溫亦會令海水膨漲及冰川溶化,導致海水水位上升、全球變暖導致天氣轉變,繼而令海洋暖流改變,這種現象稱之為「厄爾尼諾」。
無論空氣質素好與壞,我們始終都要外出,都要呼吸。九十年代初,香港並沒有完善的設施來測量及公佈空氣質素,港人每天吸入多少污染物根本無從稽考。今時今日,香港設有空氣監測站,所錄得的數據會轉化成一個指數,方便市民了解當日的空氣污染程度,做好預防措施。

為方便巿民,空氣污染指數分五個水平:輕微、中等、偏高、甚高及嚴重。當空氣污染指數達至甚高或嚴重的水平時,表示空氣質素甚差,會引致肺病、心臟病及呼吸系統疾病。免疫力較弱的高齡人士及小童,應避免長時間留在繁忙街道上。

空氣監測站的測量高度大約與成人鼻位的高度相等,因此能直接反映出行人所吸入污染物的濃度。但由於兒童較矮小,所以吸入的污染物會較監測站所量得的為高。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4: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7000051KK012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