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編輯] 古代貨幣列表
貝幣
天然貝幣
人工貝幣
金屬貝幣
蟻鼻幣
銅幣
刀幣
布幣
環錢
方孔錢
三銖
四銖
五銖
開元通寶(唐代)
王莽錢
紙幣
交子(北宋)
會子(南宋)
關子(南宋)
中統元寶交鈔(元代)
大明寶鈔(明代)
貝幣是主要的原始貨幣。種類不一,以齒貝最為流行,學名「貨貝」(Cypraea moneta),中國在殷周時期也以齒貝為貨幣,以若干貝為一「朋」。後來由於真貝不夠,乃用仿製品,有蚌制貝、骨貝、石貝、陶貝、銅貝等。夏代盛行海貝,周代有玉石磨成的貝幣,稱玉貝,又稱珧貝。之後有骨貝,最後是銅貝,其中銅貝是向金屬貨幣過渡的形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鑄錢,廢貝、刀、布等幣。王莽曾一度恢復使用。在雲南一帶,一直沿用到清朝初期。後來很多跟價值有關的文字,都用貝字作部首或偏旁,如:賤、財、貿、貨…等。
布幣是中國春秋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併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演變而來的,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後來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幣。
刀幣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銅幣名。由生產工具的刀演變而成。流通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燕、趙等國。種類很多,有齊刀、即墨刀、安陽刀、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鑄有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其後,王莽所鑄造的錢幣中有金錯刀。
各種鬼臉錢蟻鼻幣又稱蟻鼻錢、鬼臉錢,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地區流通的銅幣,高約1.8厘米,重約3克,形似海貝,是從貝幣演變而來的。其名稱乃因其形象而得。錢幣的正面有陰文,下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最普通的為人臉形,文字多見為「咒」「紊」(有「聖朱」、「各六朱」及「五朱」等多種詮釋),其他較罕見,有安、君、忻、金、行、匋、貝、三等銘文,共11種。近年來還不斷有新品發現。
通過統計楚國銅貝,發現銅貝中的「咒」字貝占整過銅貝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其次是「紊」,其餘幾種很少。提出聖朱及其他數種均為點綴品。通過分析楚銅貝上的 銘文,認為如果以絕大多數咒字貝為主體,其字可釋為咒、讀如錢的話,其餘數種貝文的含義,則是對「錢」的補充說明,或名其來源(如貝),或名其形體輕便(聖朱 ),或名其作用和功能等(如君、行、安),當與地名、重量名等沒有直接的關係。
建國以來,蟻鼻錢(「紊」字)多出土於河南、江蘇。鬼臉錢 (「咒」字) 則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均有發現,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以出土的地點墓葬和數量上看。蟻鼻錢鑄行於戰國早期(西元前5世紀),鬼臉錢則鑄行於大約西元前4─3世紀的戰國中晚期。楚國疆土開始時並不算大,以後疆土逐漸擴大,蟻鼻錢和鬼臉錢的流通範圍也隨之擴大,逐漸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了獨立的貨幣體系。
圜錢也稱圜金、環錢,是一種中國古代銅幣。主要流通於戰國時的秦國和魏國。圓形,中央有一個圓孔。錢上鑄有文字。一說由紡輪演變而來;一說由璧環演變而來。是方孔錢的前身。
皮幣是一種以獸皮製成的貨幣。漢武帝於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行皮幣,用宮苑中的白鹿皮製成。每張一方尺,飾以彩畫,值四十萬錢。
典出《史記‧平準書》:「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
王莽幣為西漢末年到新朝時期王莽幣制改革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
契刀五百。此圖上所顯示的錢為現代仿製
[編輯] 幣制改革
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並不相同。由於幣制複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
儘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采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方孔錢是中國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中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秦朝以後兩千多年間的錢幣,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間都有一方孔,故稱錢為「方孔錢」,也被戲稱為「孔方兄」;「孔方兄」其由來為西晉魯褒著《錢神論》以諷時弊,擬錢為長兄,字曰「孔方」。方孔錢是由圜錢演變而來的,以秦朝的「半兩錢」為最早,中華民國時期的「民國通寶」為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