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的起源

2007-05-27 12:19 am
要清楚呀 thx

回答 (2)

2007-05-27 12:25 am
✔ 最佳答案
自行车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1/Reiserad-beladen.jpg/180px-Reiserad-belade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长途旅行用的脚踏车
自行车,亦称脚踏车或單車,台湾话另称孔明车或铁马,是通常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一般以人骑上脚踩踏板而驱动之。英文bicycl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通常称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香港澳门则通常称为“自行车”。
很多国家和地区认为自行车是车辆,常常要求适当配备甚至是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登记领取车牌后始得上路。有些地方要求自行车要使用车灯,像是夜间行车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交通法规将自行车列为一种非机动车。
中华民国政府的交通法规将脚踏车列为一种人力慢车。台湾的慢车类似中国大陆的非机动车。
在香港,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辆”,毋须领有牌照,但在路上(包括自行车径)行驶时,须遵守和机动车辆一样的交通规则。
历史
1966年,一群修士在修复达芬奇手搞的时后,发现最早的自行车雏型(1490),但并没有实际的制造出来,只停在想像的阶段。
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这辆“木马轮”虽然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但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自行车。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5/Bicycle001.JPG/250px-Bicycle001.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山地自行车(登山车)
1818年,德国看林人德莱斯也制做了一辆两轮车,他在前轮上加上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蹬地,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在德莱斯发明的木轮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这样人的双脚终于真正离开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带动轮子滚动车辆前行。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千米。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从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做的自行车与现代自行车差别较大,这种不带链条传动系统的自行车为了提高速度只能通过提高前轮的直径来实现,由此造成车辆极高,前轮的直径甚至超过了普通人的身高,骑自行车变成了一项相当危险的运动,当骑行者摔倒在地的时候往往会受伤。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在1874年诞生。英国人罗松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8/8e/Bick000.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5-28 1:15 am
公路單車賽可算是單車運動中歷史最悠久的項目,自1896年開始已正式成為奧運項目。 公路單車比賽性質類似田徑的馬拉松賽跑,兩者均考驗運動員的耐力。 正式公路單車賽距離約有200多公里,運動員須在公路上進行數小時的比賽,因此賽會亦須安排支援車輛予各參賽伍,使運動員於比賽進行中可獲得維修的支援,或補給食物及飲料以應付長距離的賽事。

此外由於空氣阻力對單車運動員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單車運動員於比賽進行間均不願意隨便領前,且運動員多以小集團的形式出現及輪流領前以保留實力獲取更佳的名次。

比賽項目方面除了個人公路賽外,個人計時賽亦是正式的公路單車比賽項目之一,但比賽形式與個人公路賽有很大分別。 個人計時賽的出發次序與公路賽有很大分別,每名參賽運動員被安排每相隔一分鐘出發,以最短時間完成同一距離的運動員則可勝出,但比賽進行間若運動員追上較早出發的對手時不能緊隨被追上的對手,相隔的距離不能少於2米,目的是避免運動員借助其他對手作遮擋以減少風的阻力。因此個人計時賽能直接表現運動員的真正實力。

--------------------------------------------------------------------------------











場地單車




場地單車的發展於19世紀初巳開始有正式的比賽,第一屆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於1895舉行。 場地單車賽比賽項目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速度項目,第二類則是耐力項目。 速度項目包括男子1公里個人計時賽、女子500米個人計時賽、爭先賽及競輪。 耐力項目則有男子4公里個人追逐賽、女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團體追逐賽、奧林匹克競速賽、記分賽及麥迪遜賽。場地單車比賽項目及獎牌的數目遠較公路單車賽及山地車賽為多。

場地單車賽使用的單車結構上亦有別於一般的單車,單車上沒有配備制動裝置、傳動系統亦沒有飛輪及變速器,後輪只安裝了一個固定的齒輪(緊牙)。



場地單車的項目除了考驗運動員的速度、爆發力外,個人的技術及零活的戰術運用亦對運動員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

與公路及山地車賽相比,場地單車的外勤性卻不及前兩者,皆因所有比賽項目均在一個鑊形的單車場內進行比賽。 一直以來,場地單車的各項賽事均由西方國家,如德國、美國及澳洲等壟斷。亞洲區則以日本及韓國實力最強。


--------------------------------------------------------------------------------











山地車








山地車又稱爬山車或登山車,於 80年代初在美國加洲興起,基本上由BMX 演變而來,1990年被國際單車總會承認為正式比賽項目,並且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第一屆世界山地車錦標賽。 雖然山地車早於1990年巳正式被納入國際單車總會比賽項目及籌辦多項國際賽事,但到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才正式成為奧運項目。

而亞洲區於1995年開始,每年均舉辦亞洲山地車錦標賽。 香港單車聯會自第一屆亞洲賽便開始派隊參加,比賽成績每年均有進步。

比賽項目方面,山地車主要分為三個項目,分別:1. 越野賽( Cross Country) ; 2. 落山賽 ( 國內稱速降賽 - Downhill ) ; 3. 技巧障礙賽 ( Trial ),而本地舉辦之比賽以前兩項較多。器材方面亦因不同的項目而有所差別,另為了運動員之安全及符合國際比賽之要求,由1999年開始除現時己執行之規例外,參加落山賽公開組之運動員必須配帶護甲,香港單車聯會亦嚴格執行此等安全條例。
本地賽事方面,現時可供安排賽事的場地大部份為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為單車活動特設的效野公園或行山徑,分別有西貢海下半島、元朗水尾村、上水天山村及 大帽山河背。此外香港單車聯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經常舉行會議,盡力爭取多闢新地點予單車愛好者使用,現時已有多處郊野公園讓有特定許可証之人仕進入,申請者只須用書面方式向該署申請許可証即可。 如有疑問可致電2150 6868向郊野公園管理組查詢。












室內單車

花式單車


簡介 :

室內單車花式是一項充滿動感,極富挑戰,考驗體能,訓練平衡及反應的單車運動,由於是在指定的場地進行練習,既安全,又能滿足動感的要求,特別適合青少年參與.

歷史 :

在香港單車花式運動已有40多年歷史,早期均以傳統中國式的雜技花式為主,但自從在1977年,澳洲隊領隊送了一部國際標準的室內花式單車給香港後,從那時開始,這項全新的室內單車花式運動,便正式在香港展開.1980年單車聯會派出三名代表往西德單車訓練中心受訓,並獲贈三部花式單車,使香港開展室內單車更邁進一步,更是亞洲第一個花式隊.

器材及服裝 :

一部作賽用的室內花式單車,與一般公路單車不同,車型稍與競賽場用的單車相似,均沒有剎車系統,使用管狀車呔,車頭手把向上,坐位窩形,車身較短,齒輪比為一比一(俗稱梗牙),設計的目的是使單車能前後靈活操作,無論提起前輪,向前或向後跳躍都易於掌握重心. 在服裝方面,運動員可穿著窄腳運動褲,或貼身之單車褲,運動衣,及薄底技巧鞋.

比賽項目 :

世界賽設男,女子組,分單人及雙人項目,在歐洲本土賽中亦設有團體4人及6人項目.

在香港經常舉辦有單人,及雙人項目,均分組別進行.

 

小童組

單人項目 : 參賽自選花式最多22款動作

雙人項目 : 參賽自選花式最多18款動作

(包括9款2人2車及9款2人1車動作) 

指定時間 : 最多5分鐘



成年人組及青少年組

單人項目 : 參賽自選花式最多28款動作

雙人項目 : 參賽自選花式最多22款動作

(包括11款2人2車及11款2人1車動作)

指定時間 : 最多6分鐘



比賽的評分標準 :

在國際賽事中均以三組每組2人的裁判團組成,以評核參賽者的表現,評分辦法分別以表現及難度兩大類作評核標準.




單車球

起源 :

單車球發源地在西德,最初只用最古老的大小輪單車(前輪大後輪約四倍)作賽,其後因操作因難,車輪設計再演變為前後輪比例相等,直至現代的款色.據資料來源,目前以瑞士製造的單車為最堅固.





簡介 :

單車球為一種單車球類運動,不單著重個人體力,耐力及反應,同時在作賽時更須要高度合作精神和控車技巧,使能射入門百發百中,是唯一一項只限男士參加的室內單車運動.



器材 :

作賽的單車有一定規格,前輪和後輪直徑均為66厘米,款色與市面流行的不同,設計特別處在沒有手掣,坐位後,手把Y型向前及車輪結構堅固,目的使重心容易把持,無論向前或後,或左右跳動,都能容易操作靈活.球的重量約五百克,直徑18厘米,用馬毛結成,使柔軟而減少彈力.




單車球比賽簡例 :

單車球比賽在11米x14米之場地內比賽,11米和14米線是用高30厘米之木板圍起來. 龍門為2米高2米闊,雙方比賽隊員為各兩位,比賽時間為每半場7分鐘,全場14分鐘,不休息,接邊再戰.



甲方隊員在己方2米線內只限一位守門員(任何一位都可以),在比賽進行中乙方兩位隊員不能夠同一時間停留在2米線內,如因犯規,會被罰4米球(例如足球之十二碼球). 比賽時如果任何一位球員意外落地指腳部或跌下,他一定要退回自已之底線復出,然後可再繼續比賽,否則會被罰自由球(指球落地之地點)給對方.



如果在比賽中乙方球員進入甲方之2米線內,會被罰2米球給甲方,但是單車球在2米線內乙方球員可以進入2米線內搶球.如果甲方球員射球,而被乙方守門員接著,乙方守門員一定要在3秒內將球擲出不超過4米線外.



另外,賽員不能夠徒步侵犯對方球員,否則被罰4米球,比賽之衝撞是由球証之判決而定.



比賽進行中,任何一隊球員被球証判罰離場,賽事立即終止,結果是對方勝5比零. 後備球員之作用,比賽進行間,甲方球員受傷,不能作賽,而後備球員替補.而該後備球員要替受傷球員比賽直至聯賽結束為止.


收錄日期: 2021-04-14 00:18: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6000051KK027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