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歌及潑水節是中國那一個民族的習俗?

2007-05-26 9:39 pm
唱山歌及潑水節是中國那一個民族的習俗?

回答 (2)

2007-05-26 9:49 pm
✔ 最佳答案
《潑水節》

  潑水節不止在泰國、意大利,我國也有。還記得在廣告裏曾見過什麼「民族潑水節」,這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傣族的傳統節日。傣族的潑水節相當於漢族的新年,不過日子是在他們傣曆的六月,也就是現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時候。 追溯潑水節的來源,是位驕俏姑娘智取魔王的故事。

  據說,這殘暴不仁的魔王,本領高強,更有金剛不壞之身,因此他能肆無忌憚,橫行於傣族人民居住的土地上。剽劫、殺人、強搶年青女子為妻,魔王種種惡行使得當地人心惶惶,人人都希望會有擺脫魔王的一天。

   這一天終於來臨。魔王新找的第十二個妻子儂香,是個美麗而且機智的小姑娘,她肩負起解救全人民的使命。於是,小姑娘對魔王假意奉承,心底裏無時無刻都在尋找對付魔王的方法。

  原來,魔王也有其弱點,竟是怕被人拔去頭上一根頭髮,再被勒住脖子。就在傣曆六月的一天夜裏,儂香以美酒為餌,旁敲側擊地引出了這天機。也就在當晚夜深,魔王酣睡之際,儂香按著所說的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髮,勒住他的脖子。魔王被擊中要害後露出火魔的原形,只剩一只著火的頭顱仍在地上拼命掙扎,滾動,頭顱所到之都燒著了。十二個姑娘見狀便輪流抱住魔頭,以防火勢漫延,其餘的則幫助持頭者澆水降溫,直至魔王完全死亡為止。

  魔王被消滅,十二位姑娘潑水滅火的故事傳遍各家各戶。傣族人民為了表示感謝和慶祝魔王被消滅,就在傣曆每年六月舉行潑水節。

  潑水節發展至今,成了傣族人民的新年。在這盛大的節日裏,人們依然互相潑水祝福。此外,還有賽龍舟活動,人民會祈求作物豐收,男女更值此良機互表愛意。

楊光宜 英皇書院
2007-05-26 9:57 pm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主要流行於中國廣東省、福建省、江西省和臺灣一帶的客家人當中,主要靠口頭創作,隨意而出,是客家音樂的代表。

在台灣,一般人仍以「山歌」作為客家民謠的總稱,也有稱為「 採茶歌」或「九腔十八調」的

台灣客家山歌曲調的特性來說可分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三 大調」及其他小調。

潑水節(สงกรานต์,Songkran),4月13日至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這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重新出發。

每年傣曆六月作為一年的起始,潑水節的時間在傣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推移,大約是中國清明後的第七天,即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十六日,相當於中國的新年。節日活動持續 3天或 4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宛叭宛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即傣曆元旦﹔中間的一天或二天稱作"宛腦"﹐意為"空日"。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沐浴盛裝﹐到佛寺堆沙造塔﹐浴佛聽經﹐然後青年男女互相潑水祈福﹐繼而形成全村性的潑水高潮。

潑水節在泰國原名「宋干節」(Songkran),與"尚罕"一詞同源。在曼谷﹐人們在這一天還要用香車盛佛像及"宋干女神"遊行﹐沿途接受人們的潑水祝福。在緬甸稱為「達降」(Thingyan),源自梵文,意為「運轉」。潑水節之所以命名為宋干,是因為東南亞居民相信,太陽轉入黃道星座中的第一宮--牡羊宮,當天代表新一年開始。太陽入牡羊宮應該是三月,將節日訂在四月中是計算錯誤所致,但人們都無意推翻約定俗成的觀念。

近代的潑水節起源於中國雲南,在泰國尚未成立之前,他們的祖先都聚居在中國雲南一帶,後來逃避蒙古人入侵,一部份人向南逃走;沒有逃走的,就是中國境內的傣族。「潑水節」是傣族的重要節日。中國境內的潑水節稱為「桑乾比邁」,「桑乾」發音與「宋干」(Songkran)相同,而「比邁」則與泰國的「新年」(Bee Mai)同音同義。

傣語稱此節日為"比邁"﹐意即"新年"﹔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的傣族又分別稱此節日為"尚罕"﹑"尚鍵"﹐兩詞均來源於梵語 samkranta﹐意為"周轉"﹑"變更"﹑"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也過此節日。

潑水節的起源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這一節日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2: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6000051KK019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