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

2007-05-26 7:49 pm
我要人物,生平,事蹟

回答 (4)

2007-05-26 7:54 pm
✔ 最佳答案
人物:孫文(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另有學者研究指出生日實為1866年11月11日[來源請求]〕,字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七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1879年,13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之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Punahou School)(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屋(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企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最終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其時,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興中會總會在廣州成立,與會者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興中會選出楊衢雲為會辦(當時稱為伯理璽德天,即 President),孫為秘書。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即分工展開各種活動,孫中山主持前方發難任務,衢雲主持後方支援工作。孫中山進入廣州,創農學會為機關,並廣徵同志,定重陽節(10月26日)為起義之日。可是因為事先洩密,這次起義失敗作收,以陸皓東為首的多數成員被捕處刑,孫中山則被清廷通緝,遭香港當局驅逐出境,流亡海外。孫於11月避往日本,並於此時起剪掉辮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與其妻兒抵達夏威夷,再轉往美國[2],希望在旅美華僑中發展興中會及籌款。同年秋天,孫中山轉往英國倫敦,在當地被清廷特務緝捕入中國使館,成為國際事件。事件後來被稱為「倫敦蒙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孫並被邀出書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聲大噪。1897年,孫經加拿大,轉往日本。先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後來成為孫中山的長期支持者;透過宮崎及平山,孫再結識日本軍政、幫會中人,包括犬養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並一度接觸梁啟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拳亂引來八國聯軍,孫中山藉機聯繫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希望能籌劃南方諸省獨立,成立類似美國的合眾國政府,李也答應與其會見。但在日本友人協助下卻發覺不過是個清廷陷阱。而後李赴北京協調條約之事,此會面也無疾而終。同年9月,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及原興中會骨幹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後轉往台灣,得當地日本官員答允支持在廣東發動起義(稱惠州三州田起義)。後因日本官員臨時改變態度而失敗,孫亦返回日本。


革命時期的孫中山,攝於1900年8月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起,改革命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年9月,孫中山離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華僑中發展革命。1904年初,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門,成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國,一度被美國移民局扣留在三藩市。後得三藩市致公堂保釋及代聘律師方纔免被遣送回中國。孫中山之後到東岸尋求華僑支持革命,並於紐約首度發表對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國人士對革命的支持與好感,但並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國旅歐學生資助,轉往歐洲活動,在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等地中國留學生中活動宣傳革命,並從留學生中籌得款項,於1905年中再赴遠東,7月抵達日本橫濱。在宮崎寅藏介紹下與黃興見面,並開始籌劃聯合各革命組織。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結合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蔡元培與吳敬恆等人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為同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以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組成為《民報》,在發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激烈論戰。繼編定「同盟會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進行者為國民革命,將創立者為中華民國;並舉所誓之四綱,定「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程式以達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壓力,以一萬五千元請孫中山離開日本。孫中山收款後於3月離開日本。由於此事未經同盟會內部商議,於是引起會內分裂。孫中山赴南洋後,在胡漢民、汪精衛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會總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是第三次起義。1907年6月孫中山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十餘日而敗,是第四次起義。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同年7月,孫經越南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再告失敗。孫中山被法國當局拒絕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才再踏足中國國土。1908年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是第七次起義。4月,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是第八次起義。1910年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是第九次起義。1909年至1911年期間,孫中山大部分時間在旅途之上,曾環繞地球多次,在各國華僑、留學生中籌劃革命經費及外國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同盟會及其週邊組織快速擴張規模,並於1910年一月成立同盟會美洲地區總會,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華僑參與革命。此外又先後發動包括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在內的多次起義,直至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義在危難中奮擊成功,武漢當日光復,各省同志,咸起響應。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29次之多。至於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事件。當時孫中山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典華城(今譯丹佛),並不知情,所以孫中山說:「武昌之功,乃成於意外」。孫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將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但是也有少部分見解是「兄弟(我)所獨創」(孫文語)。

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權能區分」;廣興福利,大有為式的「萬能政府」。
人民之權又稱為政權,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
政府之能又稱為治權,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是為「五權憲法」。
人民行使政權的基本訓練與條件:民權初步,即議事規則。
中央與地方的「均權制度」,以縣為單位的「地方自治」。
在經濟思想方面,提倡社會互助理論,曾說「人類進化之原則與物種進化之原則不同,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似是受到達爾文進化論與俄國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
政治現代化建設方面,主張漸進主義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說。軍政時期優先消滅軍閥土匪,應實行軍管。訓政時期優先基礎建設與民權初步訓練,應實行一黨執政。憲政實行之條件是全國半數以上縣市具有選舉罷免地方首長之條件,公民具有發動創制複決之條件,則選舉召開國民大會制訂憲法,還政於民,實行多黨競爭的現代政治制度。
以王道為基礎的區域合作和政治架構:大亞洲主義,以及向國際投資開放的實業計劃。
人生哲學:「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哲學主張:「知難行易」。
天下為公
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2007-05-26 10:47 pm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前87年)


漢武帝劉徹,原名彘,是漢景帝第九個兒子。公元前140至前87年在位,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

漢代經過高袓、呂后、惠帝的休養生息,尤其是文景兩代的治理,整個社會經濟逐漸強盛,這一切為漢武帝治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作為鞏固政權旳工具。武帝崇尚儒學,施行仁義的同時,並採用法術、刑名,加強統治,故他是一個儒表法裏的統治者。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改變過去諸侯割據勢力。另外,前106年,武帝設置十三部刺吏,以「六條問事」作為律令,加強對郡守和豪族的監察。

在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中,最艱難和最有成效是進擊匈奴。其中前127年,他用衛青、霍去病把匈奴驅逐到大漠以北,從此解除了匈奴威脅,保障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武帝曾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武帝為了應付戰爭的大量開支和皇室的巨額揮霍,制定一系列社會經濟政策,增加財政收入。武帝實行鹽、鐵、酒專賣,禁止私營;又下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及車船稅(即「算緡錢」),沉重打擊商人。前110年,漢武帝又採用桑弘羊的建議,推行「均輸」和「平準」政策,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另一方面,他重視農業技術的推廣,大興水利,又創建了「代田法」和耦犁、耬車等新耕作技術,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產量。

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他平日荒淫奢侈、迷信鬼神。他多次巡行全國,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勞民傷財;平日揮霍無度,擴建皇宮花園、開鑿昆明湖、建造宮殿,以致徭役繁重,大量農民破產流亡;後宮美女七八千,還四處獵艷。他弄得晚年國庫空虛,戶口減半。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先後發生民變,攻打城邑,奪取兵器,處死官吏,削弱漢朝的統治。而宮廷又發生他與太子劉據相殘的宮廷鬥爭,太子兵敗自殺。

這一系列的打擊,使他深悔自己過去的惡行。前89年,武帝發表了「輪臺罪己詔」,深刻檢討自己的過失,並調整日後治國方針,力申「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採取與民休息政策。「昭宣中興」正是武帝晚年政策的繼續。

后元二年二月(前87年),武帝巡行到盭厔(今陝西周至)時,病死於五柞宮,時年六十九歲。武帝葬於長安西北的茂陵。
2007-05-26 9:37 pm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五九九年一月),李世民出生在李氏家族的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的舊宅中。據說,他父親李淵給他取名「世民」,是取「濟世安民」之意。

李世民出身於很有名氣的隴西士族。曾祖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北周時為「八柱軍」之一,死後追封為唐國公。祖父李,北周時襲封唐國公,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父親李淵在北周時以七歲幼齡襲封唐國宗,後來在隋朝做官。李世民的家族又是一個帶有濃厚的北方少數民族血統的家族,他的祖母獨孤氏、生母竇氏(即紇豆陵氏)以及他日後所娶的妻子長孫氏,都出於北方少數民族。李世民排折行第二,他長兄建成、四弟元吉,跟他後來的生活道路都有密切的關係。

十八歲的李世民應募入,邁出了青年時期戎馬生涯的第一步。

李世民的青年時代是在社會的大動亂中度過的,並走上了歷史舞台。

在醞釀起兵過程中,李淵一面指示長子建成在河東「潛結英俊」,一面布置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友」。建成、世民根據李淵的指示,都謹慎而積極地聚集人才,組織力量。一直在李淵身邊的世民,在這方面有不少建樹,如劉文靜、劉弘基、長孫順德第人成為李淵集團的重要人物,就跟世民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世民交遊廣闊,又能以禮待人,所以人們對他也都竭成相見,這對世民審時度勢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增加了他的言論的份量。

大業十四年(所謂義寧二年,六一八年)五月,李淵廢掉楊侑,即帝位於長安,改元武德,國號唐。在鞏固李唐皇朝的過程中,世民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武德二年(六一九年)三月,劉武周在突厥支持下南向以爭天下,并州首當其衝。擔任并州總管的齊王李元吉抵擋不住,終於放棄太原,奔還長安。接著,潧州與晉州失守,關中震恐。這時,李淵提出放棄河東的主張,但遭到秦王李世民的反對。秦王世民認為,河東富庶之地,是京城的重要依託,不可以輕易放棄。他提出,願率領精兵平定劉武周,收復失地。李淵採納了這個意見,命世民掛帥出征。十一月,世民率軍自龍門渡河,與宋金剛軍形成對峙的態勢。世民採取避其風鋒芒、堅壁不戰、待敵渙散、乘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果如世民所料,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宋金剛軍因久無進取,軍糧不濟,只得後撤。四月,世民軍於介休城大破宋金剛軍,劉武周見大勢已去,只得放棄太原,逃奔突厥。至此,關中東北部的局勢才平靜下來。
參考: me
2007-05-26 8:03 pm
 

漢武帝- 劉徹 (前156-前87)
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於用人的盛世君主.

漢初, 因連年爭戰人口減少,生產力不足,但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之後,中國的國力已達巔峰.漢武帝繼位後,著手開始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重用名將,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加上張騫 的外交,令中國在國際舞台迅即揭起.經三十年的經營.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已儼然成為東亞的霸主.

在當時,中華帝國的地位如日中天.公元前二八年,北匈奴殺中國使節,八年後,中國西域總督府副校尉陳湯利用西域各國的軍隊,和囤在西域的漢軍,對北匈奴發起攻擊,終於一舉消滅北匈奴.陳湯在向中央陳述發兵的理由說:"凡侵犯中國的,逃的再遠,也要誅殺."如此氣慨,現在的中華兒女也應汗顏.
參考: /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26: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6000051KK013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