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

2007-05-26 5:11 am
我想要羽毛球ge起源、玩法、發展、最具代表性運物員ge資料

回答 (2)

2007-05-26 5:49 am
✔ 最佳答案
羽毛球的起源與演變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說紛紜,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起源於日本
  相傳羽毛球最早出現於14-15世紀時的日本,球拍是木製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製成。這種球由於球托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是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子就慢慢消失了。
二、出現在印度
  大約至18世紀時,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遊戲,球用直徑約6釐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球製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三、誕生在英國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於英國,大約在1800年左右,由網球派生而來。我們可以注意到現今的羽毛球場地和網球場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現了用羽毛、軟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國公爵鮑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頓鎮的莊園裏進行了一次羽毛球遊戲表演。從此,羽毛球運動便逐漸開展起來,"伯明頓"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寫法是"Badminton"。那時的活動場地是葫蘆形,兩頭寬中間窄,窄處掛網,直至1901年才改作長方形。
  1875年,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比賽規則出現於印度的普那。三年後,英國又指定了更趨完善和統一的規則,當時規則的不少內容至今仍無太大的改變。
  1893年,世界上最早的羽毛球協會---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並於1899年舉辦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
  目前,國際羽聯已擁有一百多個會員國。國際羽聯管轄的世界性比賽有:湯姆斯杯賽(世界男子團體錦標賽),從1948年開始,每3年舉辦一次(1984年起改?每兩年舉行一次);優霸杯賽(世界女子團體錦標賽),從1956年開始,每3年舉辦一次(1984年起改?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錦標賽(單項比賽),從1977年開始;全英錦標賽(非正式傳統單向比賽),早在1899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

羽毛球的規則


1. 球場
1.1 球場應是一個長方形,如圖A(規則1.5除外);根據圖中所示尺寸,用寬40毫米的線畫出。
1.2 場地線的?色最好是白色、黃色或其他容易辨別的?色。
1.3.1 測試正常球速區域的4個40毫米x40毫米的標記(規則4.4),應畫在單打發球區邊線內沿,距端線530毫米和990毫米處(如圖B)。
1.3.2 這些標記的寬度均包括在所畫的尺寸內,即距端線外沿530毫米至570毫米和950毫米至990毫米。
1.4 所有場地線都是它所確定區域的組成部分。
1.5 如果面積不夠畫出雙打球場,可畫一單打球場,如圖D;端線亦?後發球線,網柱或代表網柱的條狀物(規則2.2)應放置在邊線上。


2. 網柱
2.1 從球場地面起,網柱高1.55米。網柱必須穩固地同地面垂直,並使球網保持緊拉狀態,如規則3所述。網柱如圖A所示,應放置在雙打的邊線上。
2.2 如不能設置網柱,必須採用其他辦法標出邊線通過網下的位置。例如,使用細柱或40毫米寬的條狀物固定在邊線上,垂直向上到網頂繩索處。
2.3 在雙打球場上,不論進行的是雙打還是單打比賽,網柱或代表網柱的條狀物,均應置於雙打邊線上。
 
3. 球網
3.1 球網應是深色、優質的細繩織成。網孔方形,各邊長均在15-20毫米之間。
3.2 網上下寬760毫米。
3.3 網的頂端用75毫米的白布對折而成,用繩索或鋼絲從夾層穿過。白布邊的上沿必須緊貼繩索或鋼絲。
3.4 繩索或鋼絲須有足夠的長度和強度,能牢固地拉緊並與網柱頂部取平。
3.5 球場中央網高1.524米,雙打邊線處網高1.55米。
3.6 球網的兩端必須與網柱繫緊,它們之間不應有空隙。


4. 羽毛球
  羽毛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們混合製成。只要球的飛翔性能與用天然羽毛和包裹羊皮的軟木球托製成的球的性能相似即可。
4.1 一般式樣
4.1.1 羽毛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4.1.2 羽毛長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個球的羽毛從托面到羽毛尖的長度應一致。
4.1.3 羽毛頂端圍成圓形,直徑?58毫米至68毫米。
4.1.4 羽毛應用線或其他適宜材料紮牢。
4.1.5 球托直徑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圓形。
4.2 羽毛球重4.74克至5.50克。
4.3 非羽毛球製成的球
4.3.1 用合成材料製成裙狀或羽毛。
4.3.2 球托如規則4.1.5所述。
4.3.3 尺寸和重量同4.1.2、4.1.3和4.2;但由於合成材料與天然羽毛在比重、性能上的差異,可允許不超過10%的誤差。
4.4 球的檢驗
4.4.1 驗球時,站在端線外,用低手向前上方全力擊球,球的飛行方向須與邊線平行。
4.4.2 一個具有正常速度的球,應落在離對方端線530-990毫米之間的區域內。
4.5 非標準球只要球的一般式樣、速度和飛翔性能不變,經有關國家組織批准,
可以變通以上條款。
4.5.1 由於海拔或氣候等條件不宜使用標準球時。
4.5.2 如情況特殊,必須更改才有利於開展比賽時。


11. 發球
11.1 合法發球
11.1.1 發球時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非法延誤發球;
11.1.2 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必須站在斜對角發球區內發球和接發球,腳不能觸及發球區的界線;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不得移動,直至將球發出(規則11.4)。
11.1.3 發球員的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與此同時整個球要低於發球員的腰部。
11.1.4 擊球瞬間,球拍桿應指向下方,從而使整個排頭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部(如圖F)。
11.1.5 發球開始(規則11.2)後,發球員的球拍必須連續向前揮動,直至將球發出。
11.1.6 發出的球必須向上飛行過網,如果不受攔截,應落入接發球員的發球區內。
11.2 一旦雙方運動員站好位置,發球員的球拍頭第一次向前揮動即?發球開始。
11.3 發球員須在接發球員準備好後才能發球,如果接發球員已試圖接發球則被認?已做好準備。
11.4 一旦發球開始(規則11.2),球被發球員的球拍觸及或落地即?發球結束。
11.5 雙打比賽,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同伴站位不限,但不得阻擋對方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視線。
 
12. 單打
12.1 發球員的分數?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12.2 發球員的分數?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12.3 如"延長分數",發球員應以該局的總得分,按規則12.1和12.2的規定站位。
12.4 球發出後,由發球員和接發球員交替對擊直至"違例"或"死球"。
12.5.1 接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就得一分。隨後,發球員再從另一發球區發球。
12.5.2 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即失去發球權。隨後,接發球員成了發球員,雙方均不得分。


起 源
  羽毛球運動起源於1873年英國告羅士打郡(Gloucestershire)一條名叫Badminton的村落,這也是羽毛球運動英文名稱的由來。羽毛球運動是由印度的“Poona”(浦那)遊戲及另一種曾流行於歐亞兩地近二千年的‘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的遊戲結合而成。開始由英國流傳到英聯邦各國,二十世紀初傳到了亞洲、美洲,最後傳到了非洲。

起初,羽毛球運動並沒有一致進行的形式,直至1877年在印度的喀拉蚩(Karachi)地區才首次製訂了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

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並重新修訂和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
直至1934年,國際羽毛球聯會終於成立,成員國包括多個地區及國家。
2007-05-26 6:08 am
羽毛球是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現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也是羽棒球的比賽用球。

歷史
歷史記載上能找到的最早的羽毛球是毽子,中國人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踢毽子,不過這是用腳的運動。而後,一種稱為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類似羽毛球的遊戲曾在歐亞兩地流行了近二千年。
19世紀中葉,印度出現了現代羽毛球運動的前身「Poona」,並傳至英國。1870年代,現代羽毛球在英國的Badminton莊園正式問世。第一部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於1877年在印度的Karachi地區制訂。所以羽毛球運動也有人稱為「Indian Game」。
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重新修訂並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1934年,第一個世界性的羽毛球組織——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81年與成立於1978年的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合併,成立了現今的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從此羽毛球運動開始在世界各國普及,截至1996年6月,「國際羽聯」已有124個會員國或地區。
199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比賽規則
現代羽毛球賽分為男子單打(Men's Singles)、女子單打(Women's Singles)、男子雙打(Men's Doubles)、女子雙打(Women's Doubles)及混合雙打(Mixd-Double),共5個單項。從2006年5月份的湯姆斯杯和尤伯杯比賽開始已經更改為每球得分的21分制,通常採用三局兩勝制,每局某方先到達11分時可休息9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間,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間可以有2分鐘的休息時間。


接發球
發球時,雙方球員必須站在對角的發球區(Service Court),兩腳觸地,但不能踏及發球區的界線(Boundary)。發球時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部份,球要從低於發球員腰部的位置發出,而整個發球過程中,球拍拍頭應指向下方。

單打比賽中,當發球方(Service Side)的得分為偶數時,球員應站在右方發球區內準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發球區。
雙打比賽中,當發球方(Service Side)的得分為偶數時,由右方球員站在右方發球區內準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球員發球。發球後第一拍,只有接發球(Return of Service)的球員才可以擊球,此後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規或球落地。

得分
發球後,比賽便算正式開始,雙方球員交替擊球,直至一方犯規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場區內。在21分制中採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計算方法。 在得分的同時也相應獲得發球權,當連續得分的時候,球員在自己的兩個發球區內交替發球。


違例
在發球後至死球(Dead Bird)前的「比賽進行時」中,接發球隊員違例,則判發球方得分(Point)。

發球時擊球點高於腰部
擊出的球落在有效區域以外,沒有過網或穿過球網或在網下進入對方場區。
過網擊球,不在自己的場區內擊球,即球員的球拍和身體進入對方場區。
持球,將球擊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滯,或有拖帶動作。
連擊(Dribble),同一球員連續擊球2次以上,或球過網前同隊球員連續擊球。
觸網,球員的球拍、身體或衣物觸網。
阻礙對方合法擊球,或以其它行為故意騷擾對方球員。
球接觸到場邊的物體牆壁或運動員的身體,或天花板。

戰術
單打打法有「壓後場底線」、「打四方球」、「快拉快吊」、「後場下壓」及「守中反攻」。
雙打打法有「快攻壓網」、「前場打點」、「後攻前封」和「抽壓底線」。

比賽場地


標準的羽毛球場(Badminton Court)為長方形,長度13.4米,寬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應大於6.1米。羽毛球場的網柱必須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為1.55米。球網頂部至地面的高度為1.524米。
場地線寬40毫米,須用白色或黃色的顏料畫出,並在球場的邊線(Sideline)及底線(Base Line)以外分別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間。
羽毛球球網(Badminton Net)用深色纖維製成,網孔大小15~20毫米,球網長6.10米,寬0.76米。

比賽用具
羽毛球(Shuttlecock)由16根羽毛及球托組成。羽毛長62~70毫米,頂端圍成圓形。球托直徑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為圓形。
羽毛球拍(Racket)的長度不得大於680毫米,拍面的長度應低於290毫米,寬度低於230毫米。

羽球小知識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對身體素質要求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要達到高的競技水準,羽毛球運動員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優異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正像Martin Knupp在1986年尤尼克斯羽毛球年鑒里所描述的那樣:

一個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需要具備的是馬拉松選手的耐力、短跑運動員的速度、跳高運動員的彈跳能力、標槍擲手的臂力、鐵匠的腕力、畫家的機敏,劍士的反應、象棋手的注意力、極地研究員的堅強、將軍的深思熟慮、登山運動員的執著,還有藝術家的直覺與幻想。也正由於對一個人有這麼多要求,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總是鳳毛麟角。

以下把1985年在Calgary中國選手韓健對陣丹麥選手Morten Frost的羽毛球大師賽決賽,和同年溫布爾登網球賽決賽,德國Boris Becker決戰Kevin Curren作一個比較。[1]:

網球:Becker – Curren 羽毛球:韓健 – Frost
結果 6:3, 6:7, 7:6, 6:4 14:18, 15:10, 15:8
比賽總時長 3 小時 18 分鐘 1 小時 16 分鐘
實際比賽時間 18 分鐘 (= 9 %) 37 分鐘 (= 48 %)
換球次數 299 146
觸球次數 1004 1972
每個換球的觸球次數 3.4 13.5
移動路程 約 3.2 公里 約 6.4 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羽毛球運動員在一半的時間里,跑了將近兩倍於網球運動員的移動路程,擊球次數也幾乎是網球運動員的兩倍。像Becker這類發球能力強的運動員,只需跑極短的距離便可得分,因此對身體的要求也相應地降低。


重要賽事
湯姆斯杯賽(Thomas Cup):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始於1948年。
尤伯杯賽,(又稱優霸杯)(Uber Cup):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始於1956年。
蘇迪曼杯賽(Sudirman Cup):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始於1989年。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Individual World Championships):競賽項目為個人單項,始於1983年。
奧運會羽毛球賽: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上,羽毛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現包括全部5個單項。
各項國際羽聯重要賽事的男女子單打冠軍可參考羽毛球大賽冠軍列表。

羽壇名人

中國大陸
湯仙虎
侯家昌
王文教

韓健
趙劍華
楊陽

熊國寶
李永波
李玲蔚

李矛
韓愛萍
吉新鵬

孫俊
董炯
葉釗穎

龔智超
張寧
葛菲

顧俊
夏煊澤
陳宏

林丹
鮑春來
張軍

高凌
楊維
張潔雯

謝杏芳



台灣
陳文雄
陳鋒


印度尼西亞
林水鏡
佐戈
洪阿比

王阿迪
魏仁芳
洪忠中/郭宏源

陶菲克
吳俊明
陳甲亮

西吉特
哈里姆
王蓮香



馬來西亞
西德克(米斯本)
葉城萬
傅國強

黃綜翰
李宗偉



丹麥
弗羅斯特
蓋德
馬爾廷


韓國
樸柱奉
金文秀
方銖賢

吉永雅/張惠玉
鄭明熙
金東文

河泰權
羅景民
李鉉一

英國
戈比察德 :
Badminton
羽毛球的球速
目前羽毛球的球速可以說是所有球類運動中最快的,而紀錄也為中國羽毛球雙打選手傅海峰在2005年蘇迪曼杯中創下的332公里/小時,而這種速度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速差不多。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2: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5000051KK040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