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強迫症?

2007-05-26 12:57 am
請問什麼是強迫症?
會有什麼病症?
能治癒嗎?

回答 (2)

2007-05-26 1:00 am
✔ 最佳答案
強 迫 症 簡 介

◎ 何謂強迫症?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相同嗎?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不相同也沒有因果關係。強迫性格又稱完美性格是自小到大都會有以下的特質:1.過度小心謹慎。2.凡事過於專注於細節、規則、順序等。3.高度責任感、常自責。4.完美主義。5.僵化與固執,無法應付環境突然的改變。

◎ 強迫症多常見?
多年以來,許多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少見的疾病, 但是,這個疾病經常是被低估的,因為病人會隱瞞病情而不去尋求治療。
根據估計,所有的人口中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為100人中有2-3位,也就是全台灣大約是40-60萬左右的強迫症病人。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恐慌症。男女罹患這個疾病的機率相當。大部分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二十五歲以前)發病。大部分都有婚姻適應的問題,也容易並發續發性憂鬱症狀。

薛西弗斯的巨石-強迫症



古希臘神話的悲劇人物薛西弗斯,被諸神詛咒,在地獄中不斷地推著巨石上山,然後又讓巨石滾下山,這種徒勞無功、毫無指望的苦役是最可怕的刑罰了!其實在這個 紛擾的社會角落存在無數的的薛西弗斯,他們每天承受著無盡的巨石的折磨。我們稱這群患者為「強迫症」。他們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很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強迫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因為只見少數幾個人有這種情況。 但是這個疾病常是被低估的,因為病人會隱瞞病情而不去尋求治療。其實所有的人口中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約2-3%,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恐慌症等。
雖然強迫症發病年齡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但是也有學齡前發病的例子。研究顯示成年的強迫症,有三分 之一在兒童期發病。若兒童早期發病將會影響小孩的發展與學習,所以兒童若罹患強迫症,則應及早帶給醫師評估與治療。

強迫症主要的症狀包括:

一、強迫思考:
強迫症病人心中常會有自己不想要的重複想法、影像或衝動。持續害怕自己或心愛的人會受到傷害﹔認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疾病的不合理的想法﹔或者超乎尋常的將事情做得對或完全,這些現象都是很普遍的。病人不斷地經驗到一種困擾的想法,例如︰「我的手好髒,我必須去洗手!」、「我可能沒關瓦斯!」或「我會傷害我的小孩!」。這些想法都不是個案本身想要的、那是不愉快的,會產生很高的焦慮。

二、強迫行為:
在強迫思考之後,跟著來的就是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可以暫時降低強迫思考帶來的焦慮,但是也因此而不斷地強化個案去執行強迫行為的動機。最常見的強迫行為是清洗與檢查。其他症狀包括︰算數字、收集物品、物品排列的整齊性。這些行為一般是想免除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或者無法擺脫不合理的責任感。某些人會有重複的儀式行為,這會暫時降低病人的焦慮,但是禍害卻是無窮盡的。

強迫症的成因主要是體質因素,也就是腦部頭狀核、眼前額葉的部位有病灶,以致

對很多訊息的過濾過份仔細,導致訊息塞車無法通行。所以很多強迫症患者,會不斷地重複檢查,無法快速完成工作。

如何治療強迫症?或許有人會推薦一些妙方,例如中藥或宗教療法,這些方式或許有用但並非究竟之道。因為在中藥當中沒有針對強迫症的特效藥,大多是輔助性質而已。宗教療法也只對虔誠的教徒有幫助,但是卻無法放諸四海皆準。其實最有用的方式還是抗憂鬱藥物加上認知行為治療療效最好,大約可以改善八成左右的症狀。新一代抗憂鬱劑的藥理作用在於血清素再吸收的阻斷,以致讓神經細胞間隙的血清素濃度增加。利用高濃度的血清素,來調和頭狀核與眼前額葉的病灶,讓強迫症狀減輕。

認知行為治療的指導原則就是:「暴露不反應」。也就是跟強迫症狀共存,但是不隨著其節奏起舞。例如摸到髒東西,不去清洗,讓自己的焦慮在30分鐘之後自然消退。個案也因此學到「不反應」也可以治病,焦慮不會昇反而是降的。除此之外強迫症患者必須遵守以下幾個治療原則:一、不管別人如何棒,只跟自己的症狀比較。二、不要放棄,學習放下。三、要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千萬不要替自己找藉口逃避。四、要有行動力,光想沒有用,說到做到。五、找工作,讓自己有成就感。六、將成功的經驗記錄下來,不斷地勉勵自己。

強迫症是一種慢性病,症狀起起伏伏,只有三成左右的個案可以完全緩解,剩下七成的個案卻是好好壞壞。所以絕大部分的個案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筆者臨床上試驗大約兩年的333療法,也就是服用足量的藥物三個月,加上認知行為治療團體三個月,追蹤三個月,之後開始減藥。八成的個案有改善,有五成的個案可以逐漸減藥。
其實尋找合格的治療師,加上自己強烈改變的動機,與支持合作的家屬,才能對症狀最有幫助
2007-05-26 1:23 am
強迫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強迫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1/P_medicine.png/30px-P_medicine.png

維基百科的內容不可視作醫療意見。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強迫症(英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縮寫OCD)即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更具體地說,是焦慮症的一種。患有此病的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患者在生活中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有時,這還與某種焦慮有關)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







目錄[隐藏]

1 症狀
2 病因
3 治療
4 注意
5 相關條目
6 參考文獻(英文)
7 相關書籍(英文)
8 相關電影



[編輯] 症狀
強迫症患者典型的症狀是「強迫性行為」,例如不斷地洗手、反覆檢查門鎖、計數。患者也可以出現強迫觀念(如強迫性回憶、強迫性懷疑、強迫性聯想、強迫性窮思竭慮等),或強迫行為與強迫觀念同時出現。患者的自我內省能力完好,患者可以很理性的感覺到這種強迫行為及強迫觀念是沒有必要的,但又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加以克服,有時還有可能發生自我反強迫。患者的求醫慾望迫切。這是一種很典型的自我內心衝突癥狀,由於這種強迫行為以及強迫觀念的存在,有時會使患者的情感出現明顯的焦慮。

[編輯] 病因
有人認為,開始是由於自身的性格,在某一件事情的刺激下,為了克服某種焦慮,反覆出現過多或重複的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導致中樞神經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強化並導致了這種習慣的形成,導致了強迫症的形成。另外,據說還與遺傳因素和生化因素有關。

[編輯] 治療
目前認為,一般病情較輕的強迫症患者可以只使用心理療法,病情較重的強迫症患者使用解釋性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療效。患者也可以考慮使用對神經症療效較好的森田療法。對少數使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沒有任何收效、久治不愈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神經外科手術加以治療,在是否使用神外手術治療上,需嚴格掌控病患對象。另外,使用神外手術治療有可能對大腦存在一些現在未知的損害。



[編輯] 注意
有些其他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也可能出現強迫症的癥狀(如強迫行為及強迫觀念),這類精神病患者與一般強迫症患者不同的是,這些患者所產生的強迫行為及強迫觀念很不清晰。患者對這些的感觸也不深刻。且強迫觀念的內容雜亂離奇。患者被醫治的慾望也不強烈。自知力也受到了相應的損害,這類患者的思維屬性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而一般強迫症患者思維屬性沒有發生變化。在此需要分清,在病因和治療上也是不同的。

[編輯] 相關條目

抑鬱症
焦慮症
恐懼症

[編輯] 參考文獻(英文)

強迫性神經症: The Facts, ISBN 019262860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大學出版2nd edition 第二版(January 15, 1998)1998年1月15日, by Stanley Rachman and Padmal De Silva.作者 Stanley Rachman 和 Padmal De Silva .Book fo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clud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treatment, effect on family, work, and social life, practical advi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ther disorders.
男孩不停的洗滌, ISBN 0451172027, by Judith L. Rapoport. A highly readable introduction to OCD, with case histories.
Edna B. Foa & Reid Wilson, Stop Obsessing! How To Overcome Your Obsessions And Compulsions, Bantam Books, 1st Edition (July 2001), ISBN 0553381172. A self-help text for OCD patients, clear, precise and practical.

[編輯] 相關書籍(英文)

關於強迫症, ISBN 0198515375, by Stanley Rachman.
精神與大腦Neuroplasticity and the Power of Mental Force, ISBN 0060988479, by Jeffrey M. Schwartz, Sharon Begley.
Brain Lock: Free Yourself from Obsessive-Compulsive Behavior, ISBN 0060987111, by Jeffrey M. Schwartz.

The Imp of the Mind: Exploring the Silent Epidemic of Obsessive Bad Thoughts, ISBN 0452283078, by Lee Baer.

[編輯] 相關電影

火柴人(Matchstick Men),2003年
飛行者(The Aviator),2004年



心理疾病
Edit

對抗或逃避反應 | 適應障礙 | 廣場恐懼症 | 酗酒和藥物濫用 | 上癮 | 健忘症 | 焦慮症 | 心因性厭食症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 亞斯伯格症候群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自閉症 | 迴避型人格障礙 | 悲痛 | 愛書狂 | 過胖暴食症 | 躁鬱症 | 身體畸形恐懼症 | 邊緣型人格障礙 | 思覺失調 | 心因性暴食症 | 晝夜節律性睡眠障礙 | 行為規範障礙 | 轉化症 | 循環性精神病 | 妄想症 | 依賴型人格障礙 | 自我感喪失症 | 憂鬱症 | 失寫症 | 解離性漫遊症 | 解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 漫遊症 | 交媾困難 | 輕鬱症 | 大便失禁 | 夜尿症 | 暴露狂 | 言語表達障礙 | 性冷感 | 女性性興奮障礙 | 戀物癖 | 共有型妄念 | 觸磨癖 | 甘塞爾症狀 | 性別認同障礙 | 一般性焦慮失調 | 一般性適應症候群 | 表演型人格障礙 | 嗜睡症 | 性慾減退功能障礙 | 疑心病 | 歇斯底里 | 周期性暴躁失調症 | Joubert氏症候群 | 竊盜癖 | 躁症 | 陽痿 | 佯病症 | 數學技能障礙 | 自戀型人格障礙 | 發作性嗜睡病 | 惡夢失常 | 強迫症 | 強迫性人格障礙 | 夢囈性精神病 | 對立反抗症 | 疼痛症 | 恐慌發作 | 偏執型人格障礙 | 病態賭博 | 廣泛性發展障礙 | 異食癖 | 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 | 早泄 | 失眠 | 縱火狂 | 失讀症 | 蕾特氏症 | 反芻症 | 分裂情感障礙 | 分裂型人格障礙 | 精神分裂症 | 類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型人格違常症 | 季節性情緒失調 | 分離焦慮症 | 施虐與受虐 | 睡眠障礙 | 夜驚 | 夢游症 | 社交恐懼症 | 身體化症 | 恐懼症 | 制式行為障礙 | 口吃 | 妥瑞氏症 | 抽動障礙 | 扮異性戀物癖 | 拔毛症 | 陰道痙攣 | 餘光恐懼症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BA%E8%BF%AB%E7%97%87&variant=zh-hk"

2個分類: 精神病 | 心理疾病

收錄日期: 2021-05-03 23:13: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5000051KK023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