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會分繁體字同簡體字

2007-05-24 10:42 pm
點解中文字會分繁體字同簡體字

香港又點解一向繁體字

回答 (7)

2007-05-24 10:49 pm
✔ 最佳答案
繁體字的由來:

繁體字是簡化字的對稱,中華民國官方以及部份華人稱之為正體字,是漢字楷書的標準書寫方法。

中國大陸於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簡化字,簡化字在中國大陸取得了正體字的地位。繁體字就是與簡化字相對的被簡化的漢字。除此之外,很多漢字沒有被簡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字叫作傳承字,既不是繁體字,也不是簡化字。所以,並不是現在在中國大陸使用的漢字都是從繁體字簡化而來的。



簡體字的由來:

第一階段是〝五四〞運動時期。於1922年,錢玄同發表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簡省漢字筆畫的提議》等一批論文。當中指出當時的漢字筆畫太多,不適用於學術和教育界上。 1935年6月,錢玄同編成了《簡體字譜》,收二千三百多字。教育部門從中選了三百二十四個字,並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這是歷史上第一批官方公佈的簡體字。可是,這件事受到當時復古守舊派人士反對,故此這個簡化字表於1936年2月便被收回了。
  
第二階段是建國以後的簡化運動。於1950年,國家教育部開始搜集常用簡體字。1956年1月,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並在全國分批推行。該方案共收簡體字五百一十五個,簡化偏旁五十四個。到了1964年,文改會編印了 《簡化字總表》。該表在《漢字簡化方案》的基礎上,用簡化偏旁類推的方法,將簡化字的數量增加到二千二百三十六個。1986年,國家發表經過個別調整的《簡化字總表》,作為人們學習使用簡化字的規範。這總表一直沿用至今。
2007-05-24 10:51 pm
1.繁體字筆劃較多,簡體字筆劃較少

2.因為香港是國際性社會
2007-05-24 10:51 pm
以前中國是使用繁體字,早在古代已經使用。隨著西方文化的引進,漢字難寫難讀被認為是中國識字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甚至有激烈的觀點認為漢字導致了中國走向衰亡,必須改造漢字。五四運動領導者傅斯年曾批評漢字說:「漢字起源是極野蠻,形狀是極奇異,認識是極不便,應用極不經濟,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魯迅曾經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文字改革的時候說「漢字是一種落後的字體」,所以「必須要改革成像拉丁文那樣」,方便學習及辨識,有利於普及教育,以使其能夠符合其救國的思想。
於是中國大陸在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簡化字,簡化字在中國大陸取得了正體字的地位。但殖民地時代香港和澳門,以及台灣仍未跟隨,所有至今中文字體仍有繁體字和簡體字,不是所指的「分裂出兩種寫法」。



簡體中文是現代中文的一種標準化寫法,與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相對。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
簡體中文通常被等同於中國大陸現在的中文用字標準(規範漢字),不過其實此系統和台灣、香港的用字標準的差異除了簡繁漢字本身的分別外,也有很大部份源於不同的異體字選擇和字形的分別,所以「簡體中文」的筆劃不一定較少;例如台港用的「強」字,大陸用的是「强」,筆劃還比較多。



沒有使用簡化字的中文經常被稱為繁體中文(某些認為繁體中文是正統的人也會稱之為「正體中文」,中華民國官方的一套漢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體字」,使用這套「正體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體中文」)。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時候會被籠統的稱為「繁體字」。由於這些漢字未經漢字簡化,故有人認為比簡化字較為美觀,為傳統的中華文化的精髓,應將其稱為「正體字」。繁體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國大陸《簡化字總表》裡面所列的簡化字對應的繁體字和港台的實際取字就有分別,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



對於漢字簡化,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近年來對於漢字簡化的反思和爭論開始升溫。
贊同漢字簡化的人,認為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在演化過程中不斷簡化。漢字的簡化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因而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同時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減少「文盲」,且廢除繁體中的異體字便於民眾交流。


對於漢字簡化,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近年來對於漢字簡化的反思和爭論開始升溫。
贊同漢字簡化的人,認為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在演化過程中不斷簡化。漢字的簡化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因而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同時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減少「文盲」,且廢除繁體中的異體字便於民眾交流。



反對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漢字簡化後,不利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漢字的發展並非只是簡化,繁化亦佔很大的比重。簡化字違反了六書造字原則,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統,大大削弱了漢字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而簡化字的不少問題,結果並沒減輕學習負擔,甚至因為系統混亂,比繁體字更難學。不利於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也進一步脫節,做成人為的「書不同文」。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陸地區在世界的地位日漸重要,故隨之採用簡體,所謂大勢所趨,追究其根源,仍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政治力


反對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漢字簡化後,不利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漢字的發展並非只是簡化,繁化亦佔很大的比重。簡化字違反了六書造字原則,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統,大大削弱了漢字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而簡化字的不少問題,結果並沒減輕學習負擔,甚至因為系統混亂,比繁體字更難學。不利於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也進一步脫節,做成人為的「書不同文」。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陸地區在世界的地位日漸重要,故隨之採用簡體,所謂大勢所趨,追究其根源,仍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政治力。
2007-05-24 10:49 pm
上帝說要有賢者和蠢人,便有了繁體字和簡體字。蠢人腦細,只能用簡體字。
2007-05-24 10:49 pm
因為當初內地許多人文盲
為方便老師們教快點
所以中國政府就定立了用簡化字來作教學

我知的只有這麼多
參考: 自己
2007-05-24 10:48 pm
大陸共產黨用簡體字, 話可以提高效率 (寫字會快d). 所以香港同台灣用繁體字 .
2007-05-24 10:46 pm
因為繁體字筆劃較多,所以人想簡化他,便創造了簡體字

2007-05-24 14:48:32 補充:
以前中國是使用繁體字,早在古代已經使用。隨著西方文化的引進,漢字難寫難讀被認為是中國識字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甚至有激烈的觀點認為漢字導致了中國走向衰亡,必須改造漢字。五四運動領導者傅斯年曾批評漢字說:「漢字起源是極野蠻,形狀是極奇異,認識是極不便,應用極不經濟,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2007-05-24 14:48:46 補充:
魯迅曾經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文字改革的時候說「漢字是一種落後的字體」,所以「必須要改革成像拉丁文那樣」,方便學習及辨識,有利於普及教育,以使其能夠符合其救國的思想。於是中國大陸在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簡化字,簡化字在中國大陸取得了正體字的地位。但殖民地時代香港和澳門,以及台灣仍未跟隨,所有至今中文字體仍有繁體字和簡體字,不是所指的「分裂出兩種寫法」。

2007-05-24 14:48:56 補充:
簡體中文是現代中文的一種標準化寫法,與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相對。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簡體中文通常被等同於中國大陸現在的中文用字標準(規範漢字),不過其實此系統和台灣、香港的用字標準的差異除了簡繁漢字本身的分別外,也有很大部份源於不同的異體字選擇和字形的分別,所以「簡體中文」的筆劃不一定較少;例如台港用的「強」字,大陸用的是「强」,筆劃還比較多。

2007-05-24 14:49:08 補充:
沒有使用簡化字的中文經常被稱為繁體中文(某些認為繁體中文是正統的人也會稱之為「正體中文」,中華民國官方的一套漢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體字」,使用這套「正體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體中文」)。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時候會被籠統的稱為「繁體字」。由於這些漢字未經漢字簡化,故有人認為比簡化字較為美觀,為傳統的中華文化的精髓,應將其稱為「正體字」。繁體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國大陸《簡化字總表》裡面所列的簡化字對應的繁體字和港台的實際取字就有分別,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

2007-05-24 14:49:17 補充:
對於漢字簡化,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近年來對於漢字簡化的反思和爭論開始升溫。贊同漢字簡化的人,認為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在演化過程中不斷簡化。漢字的簡化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因而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同時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減少「文盲」,且廢除繁體中的異體字便於民眾交流。

2007-05-24 14:49:18 補充:
對於漢字簡化,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近年來對於漢字簡化的反思和爭論開始升溫。贊同漢字簡化的人,認為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在演化過程中不斷簡化。漢字的簡化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因而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同時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減少「文盲」,且廢除繁體中的異體字便於民眾交流。

2007-05-24 14:49:27 補充:
反對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漢字簡化後,不利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漢字的發展並非只是簡化,繁化亦佔很大的比重。簡化字違反了六書造字原則,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統,大大削弱了漢字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而簡化字的不少問題,結果並沒減輕學習負擔,甚至因為系統混亂,比繁體字更難學。不利於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也進一步脫節,做成人為的「書不同文」。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陸地區在世界的地位日漸重要,故隨之採用簡體,所謂大勢所趨,追究其根源,仍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政治力。

2007-05-24 14:49:30 補充:
反對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漢字簡化後,不利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漢字的發展並非只是簡化,繁化亦佔很大的比重。簡化字違反了六書造字原則,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統,大大削弱了漢字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而簡化字的不少問題,結果並沒減輕學習負擔,甚至因為系統混亂,比繁體字更難學。不利於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也進一步脫節,做成人為的「書不同文」。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陸地區在世界的地位日漸重要,故隨之採用簡體,所謂大勢所趨,追究其根源,仍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政治力。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1: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4000051KK024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