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特別是從十九世紀末期以後,日本的統治集團一直具有日益發展的軍國主義本質。這一本質是伴隨著日本成為強國的過程而同時發展起來的。它的基本特徵就是不惜以戰爭為手段,實現其對外的侵略擴張,尤其是對其最近的鄰國中國和朝鮮半島。
十九世紀中葉,日本的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著名的「脫亞入歐論」,這一論調的實際意涵要比字面上的意義兇惡得多。原來,一部分日本人對於侵略中國和朝鮮半島多少還有一點顧慮,而「脫亞入歐論」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侵略朝鮮半島和中國尋找思想根據,讓國民打消顧慮,放手侵略。1885年3月,此人又發表了「脫亞論」一文,主張對待中國和朝鮮沒有必要有什麼顧慮,而應按西洋人對待她們的辦法加以對待。事實就是如此,一部日本崛起的歷史,就是日本以對外侵略戰爭為手段擴張其疆土的歷史,特別是侵略中國和朝鮮半島的歷史。從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到其後的控制朝鮮半島的戰爭,到1895年的日俄戰爭,到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到1937年全面的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和侵略東南亞各國的戰爭,充分暴露了它的軍國主義本質。日本帝國主義發展成為法西斯軍國主義,在亞洲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歷史,其殘暴程度也為世界歷史所罕見。在戰爭期間,日本陸海空軍都有自殺式的敢死隊進行自殺式的作戰,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人民的大屠殺,特別是南京大屠殺和新加坡大屠殺,至今猶駭人聽聞,令人切齒。
日本的軍國主義並不是一般的軍國主義,而是一種以天皇史觀為基礎的封建法西斯的軍國主義。日本天皇作為日本國民心中神聖的偶像和至高無上的神權權威,驅使日本政府及其一部分國民為天皇而戰鬥而擴張。它使日本軍隊以頑強的殊死戰鬥著稱。很多日本人以戰敗為恥辱,以投降為恥辱,以道歉和謝罪為恥辱。日本戰敗投降時,不少日軍官兵為向天皇謝罪而剖腹自殺,也有相當一些日本官兵為了拒絕投降而躲進深山老林裡,直到死亡。上世紀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都不斷地在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發現躲進深山老林裡的長滿長鬍子的類似野人的日本官兵。
日本的這種軍國主義有其特定的政治體制和統治機構,它們在戰爭時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在戰後由於美國的扶植,日本被重新武裝,戰犯被釋放,日本戰時的政治體制和統治機構也原封不動地被保留。這使得日本政府一直保留或延續著軍國主義的特徵。
日本戰時的中央省廳在戰後仍然繼續行使政府的職能,並一直延續到現在。戰後日本的前三屆內閣首相均出身於皇族和舊官僚。1957年組閣的岸信介本人就是甲級戰犯。內閣中從大臣到長官有半數曾經受過「清洗」,從而使戰後的日本政府具有戰犯政府和軍國主義政府的色彩。現代的日本政府既然與舊政權具有明顯的繼承關係,其統治核心的多數官僚和多數政府機關既然依然故我,當然不可能對過去的戰爭性質和罪行進行真正的反省和悔過,也必然要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軍國主義特徵的階級根源
誠然,近幾屆的日本政府都由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政客所組成,這些人雖然沒有直接參加過侵略戰爭,但在青少年時代所受到的天皇史觀的深刻教育,以及人們參加侵略戰爭的狂熱和決心為天皇聖戰到死的氣氛的熏陶,不能不對他們的思想情感和政治立場發生深刻的影響。這些人從來沒有受過正確歷史觀的教育,他們繼承了先輩們的皇國史觀和政治信念,又受到現代國際國內因素的重大影響、特別是對日本不利的事情的影響,就不但不會真正反省過去的侵略歷史,反而很容易滑上軍國主義道路。日本右翼及其主導的日本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教科書宣揚侵略戰爭有理的觀點,本質上就是要繼續培養日本的青少年成為軍國主義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