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類的種類

2007-05-24 6:28 am
哺乳類的種類

回答 (1)

2007-05-24 7:12 am
✔ 最佳答案
靈長類
像猴子這類屬於靈長目(Primates)的動物,我們泛稱為靈長類。人類也是其中的一種。
靈長類的智慧極高,行動靈敏、活潑,能用眼睛辨別事物,而且能用手腳抓住東西。愈接近人類的種,愈擅於運用手,並且臉部肌膚裸露,沒有較長體毛,是其特徵。
靈長類的棲息場所主要是在樹上,其中一部份則在地上活動。手掌和腳底無毛,全部或部份的趾上長有扁平的爪(樹鼩則有鉤爪),這有助於抓穩樹枝。尾巴通常都很長,藉以平衡身體並可代替手來抓住樹枝。
目前世界上中、小型的猿類約有200種,類人猿則屬於大型靈長類,其中的大猩猩體重可達200公斤。
猿猴類是食蟲類逐漸適應樹上的生活後所演化出來的許多種類之一。其中有以樹葉為食的;有以小動物和昆蟲為食的;有以果實為食的。因棲息場所和食物的差異,猿猴類又可分為許多種。
例如樹鼩科(Tupaiidae)的原猿類,跟其他狐、貓、松鼠等哺乳類相似,也有夜間才出來活動的種。
猿猴類很少單獨生活,通常都是成對或成群而居。有些猴群很有組織,個體之間會以鳴聲或動作來互通消息。
猴類通常每次產子1隻,至多不過2、3隻,幼猴由母猴養育一段較長的時期。幼猴一出生即長有體毛且眼睛也已睜開。


食蟲目 
哺乳類是由遠古祖先食蟲目演化而來的,至今種類繁多。目前的食蟲目主要為生活在較淺地下和地面上的鼴類。牠們會抽動鼻子和長在鼻子四周的長觸毛來搜尋食物的氣味,並且將鼻尖插入落葉中或石頭下覓食。食物以蟲類和動物的屍體為主,不過牠們有時候也會吃素。
食蟲目動物大多數都生活在地道或落葉下,多有細小的眼睛,聽覺雖然靈敏,但觸覺更為敏銳,嗅覺方面則依種類而各有強弱不同。軀體很小,食物也屬小型。並且由於體內的新陳代謝迅速,呼吸相當短促、體溫容易降低,所以必須不斷攝取食物。
其體長由數公分至35公分大小的種類都有,每種都長有鉤爪和尖突的嘴巴。有些種類能在水中覓食或在草原上跳躍飛奔,共約300種,分成8科。除了澳洲、南美洲中南部、格陵蘭、南極以外,全世界各地均有牠們的蹤跡。
食蟲類不易成群而居,通常產子數並不很多。但也有產子數多達18至25隻的種,例如:產於馬達加斯加與科摩羅群島之Tenrec ecaudatus即是。這是哺乳類中的最高記錄。剛出生的食蟲目幼獸大多沒有體毛,眼睛也還不能睜開。

翼手目 
翼手目跟食蟲目的親緣關係相當接近。蝙蝠是活躍於空中的翼手目動物。
蝙蝠在鳥類大都已經休息的夜晚才到空中進行補食,屬於夜行性動物。其中有些以果實、花粉、花等為食的、有的捕食魚類或吸食鳥類及其它哺乳類的血液;有的則攻擊小型哺乳類。
蝙蝠大約有1000多種,分為17科。其中較大型的是主食水果的大蝙蝠科。不論哪一種蝙蝠,牠們都具有由皮膚演化而成的飛膜;體長大2.5至40公分之間。
大蝙蝠類的眼睛很大,以果實為食。多數的小型蝙蝠會先發出超音波,然後以耳朵和鼻葉(圍住鼻子的皮膚襞)來接收反射回來的超音波,如此一來就能一面判定方向一面飛行。築巢以樹洞或岩石洞窟為主要地點。
在溫帶地區,多種蝙蝠都會冬眠。有些種類也會進行長距離的遷移。產子大多一次1隻,母蝙蝠在飛行時,小蝙蝠會攀住母親的腹部。

皮翼目 
為貓猴(Cynocephalus volans)類的動物,近於翼手目和食蟲目。皮翼目會利用飛膜在空中滑翔,彷彿滑翔機一般。
皮翼目動物主要棲息於東南亞的森林中,白天懸掛在樹枝上睡覺,夜晚則出來尋找水果或樹葉等食物,以樹洞為巢,一次只產子1隻,幼獸以會攀住母親的腹部一起行動。據說,牠們還會用梳子般的前齒來梳理體毛。


齧齒目 
這些小型的哺乳類具有相當堅硬的牙齒,可以吃種子或樹根、莖、草等;有時還會爬到樹上食用有硬殼的樹子。
由於齧齒目動物能適應些微的環境變化,所以,種類多達1800種以上;不論是樹上、水中、沙漠、森林、山地、由寒帶至熱帶,到處都有其蹤跡,分布極為廣泛。
其中,像海狸、南美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oerus)或豪豬等的大型動物,身長約有1公尺左右,然而像巢鼠、侏儒松鼠等,身長卻只有5至10公分。
雖然有些齧齒類只吃昆蟲,但大多數的齧齒類還吃植物,所以門牙就如鑿子般銳利,且會不斷成長,臼齒也相當發達。牠們會先用門牙咬破核果的硬殼,再以臼齒磨碎果肉而食用。
根據骨架的不同,齧齒類尚可分為松鼠、鼠、和豪豬等三群,以下再分成數科。大部份齧齒類的產子數均多。

兔形目 
有些學者認為兔形目是近於齧齒目的動物,但在系統方面倒是有些差異,不過目前尚不清楚。
兔形目屬於素食性的小型哺乳類,生活方式和馬、牛極相似,擅於跳躍。野兔類在奔跑時,時速可達48至50公里。
兔類的四肢很長,尤其後肢更形發達。其顎部構造與齧齒類不同,牙齒也不一樣;下顎可以做橫向運動,以臼齒來磨碎食物。門牙有兩對,耳朵很長,聽覺敏銳,極適於生活在開闊的地區。
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家兔)會挖巢穴或地道,成群而居,而在草原上活動的野兔(Lepus brachyurus)則過著獨居的生活。棲息在山上的小型鼠兔(Ochotona hyperborea),耳朵和腳都很短,以山岩的下方為活動範圍。這些兔類除了南極和馬達加斯加島以外,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澳洲和紐西蘭的穴兔是人類帶去繁殖的。


貧齒目 
在熱帶地區,螞蟻和白蟻特別多。以舔食這類昆蟲為生,而牙齒不發達的哺乳類,就稱為貧齒目(Edentate)。
貧齒類能不經咀嚼即將許多昆蟲吞下,然後在胃中消化。牙齒雖然已經退化,但鉤爪卻長的大且堅硬。像具有硬殼的犰狳科(Dasypodidae),以螞蟻為主食的食蟻獸科(Myrmecophagidae),以及吃樹葉的樹懶科(Bradypodidae)等都是,均分布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犰狳也會吃屍肉,屬夜行性,白天都躲在巢穴中。

有鱗目 
很像犰狳類,但身上長著許多鱗片,這種哺乳類即為有鱗目(Pholidota),如穿山甲(Pangolin)。牠們都有很長的尾巴和舌頭,會以有力的爪來破壞蟻塚,而以長長的舌頭舔食由蟻塚跑出來的螞蟻,分布在亞洲和非洲。

2007-05-23 23:15:19 補充:
貓科 貓科動物已演化成最擅於獵食的種類,其身體柔軟極富彈性,爪牙銳利,攻擊力強。貓科動物中,有大型的獅子、老虎、豹等猛獸類,也有中、小型的山貓類,約有40種左右。此科動物中,只有獵豹不能收起鉤爪。靈貓科 是分布於歐洲南部至熱帶地區的小型食肉類,與貓科動物十分相近。一般都具有長尾巴,擅於爬樹,在尾部的根部和下腹部,有會分覓麝香味液體的腺體。鬣狗科 分布於非洲和中東等地區,外型很像豹。由於嗜食動物屍體的大骨頭,所以具有強而以力的下頜和銳利的獠牙;而且,為了撕裂肉塊,必須用力搖動頭部,因此,頸部至肩部的肌肉非常強壯。不過,這一類中也有專吃昆蟲的土狼。

2007-05-23 23:21:03 補充:
犬科 像野狼之類的犬科動物擅於追蹤獵物,為了便於疾走,具有修長的四肢和較長的吻端。這與長鼻有相同的作用,嗅覺極佳。也有一副大嘴易於銜住獵物,智慧高。像野狼、非洲獵犬即能結隊巡狩,且能以吠聲、氣味、搖尾方式來傳遞訊息,頗具巧思。鼬鼠科 主要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區。擅於伏擊、潛近等攻擊行動。四肢短、身體修長。在本科動物中,海獺和大水獺等屬大型,而月輪鼬中最大型者,大約有小型的熊那麼大。熊科 是雜食性動物的代表。因為體型愈大,體溫愈不易降低,所以熊較能適應寒冷的地區。分布較寒冷的北方熊類體型也較大。然而,有人以為熊類是為了掀開岩塊來找東西吃,體型才會演化成大型的。

2007-05-23 23:24:23 補充:
浣熊科 分布於美洲大陸的小型雜食性動物。在分類上尚有疑問的貓熊類,則分布於亞洲,食竹維生。大貓熊重達一百五十公斤,體格相當魁悟。鯨目 具有魚類型態的大型哺乳類,在海洋中形成哺乳類的世界。在鯨魚類中,有的食用小型糠蝦,有的吃大型的魚、海豹,甚至也有吃鯨魚的種類。目前地球上最大型的白長鬚鯨,體長30公尺,也屬鯨魚類。其總數約有100種左右,可分為有牙齒的齒鯨亞目和在牙齒部位長有鯨鬚的鬚鯨亞目。鯨魚類可以在水中發出超音波來覓食或互相傳送訊號。海牛目 是近於象的哺乳類,以植物為食,棲息在溫暖的海邊或河口,全身呈筒狀,易於浮在水面上,動作靈活,分為儒艮和海牛2科。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42: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3000051KK045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