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急)

2007-05-24 2:30 am
請詳細描述海龜(最好有圖片>w<)並需要2003至2007的死亡丶出生數量和海龜總數量。請詳細介紹海龜!!!做齊以上可獲得分數!!!!!!Thanks!!!!!!
更新1:

請做齊以上幾個要求 感激不盡!!!!!!

回答 (3)

2007-05-24 2:50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的綠海龜

在本港海域曾記錄到的海龜,稜皮龜及麗龜等三種海龜。其中以綠海龜記錄到的次數較多,亦只有綠海龜在本港繁殖。綠海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的附表一中,屬於高度瀕危的動物。


本港不少僻遠的沙灘,如南丫島的東澳及下尾灣,大嶼山的塘福廟灣及大浪灣,以及港島的大潭灣等,在數十年前都有海龜上岸產卵,由於市區及郊區迅速的發展,現在我們已沒有這些沙灘發現海龜產卵了。時至今日,南丫島的深灣是唯一已知現存的海龜繁殖地。

綠海龜的一生

每年六月至十月為綠海龜的繁殖季節。在繁殖季節,綠海龜從數千里以外的棲息地迴游到出生地附近的淺海區交配。母龜會在晚上爬上沙灘,選擇合適的地點挖洞作巢,產下海龜蛋並以沙覆蓋著,然後回到大海中。



海龜蛋在巢中會自然地孵化,通常兩個月左右便會孵出小海龜。溫度對海龜的性別有決定性的影響,溫度較高會孵出較多雌性,反之則會孵出較多雄性的。初生的小海龜只有五厘米長,它們會在陰涼的晚上傾巢而出,一起努力地奔向大海,然後依附在大幅漂浮的海草上隨水漂流。小海龜大約一年後便會游到淺海的棲息地生活。



由於香港的環境不斷改變,近年來已很少發現海龜的蹤跡,因此大家更應珍惜及愛護本港現存的海龜產卵地。若海龜受到干擾而不能在南丫島繼續繁殖,在這一代的成龜死亡後,這種稀有的動物將會在本港消失。



為了保護海龜的產卵地,深灣的沙灘已於一九九九年列為 "限制地區" 。每年由六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即海龜的產卵季節,禁止未持有許可證人士進入或在該區內逗留。在產卵季節,本署的自然護理員會經常在深灣進行日夜巡邏,以保護上岸產卵的綠海龜及海龜蛋。

 

另外,為了辦認每隻來港的海龜身份及遷游路線,我們去年開始進行標誌放流的研究。在海龜產卵後,我們會以一個刻有獨立編號及地址的細小合金環標誌夾在海龜的鰭狀肢上。標誌放流的研究可使護理人員更容易辦認海龜的身分,有助瞭解來港海龜的種群大小及產卵習性。另外,若當其他人士在外地見到有該標誌的海龜而通知我們,我們便可以得悉海龜棲息地的位置。本港第一隻被標誌的綠海龜編號為 "HK-001" 。我們亦曾將位於不適合自然孵化地點的海龜蛋移走進行人工孵化,並成功孵出超過 100 隻小海龜,大部份人工孵化的小海龜已放回大自然。

漁農自然護理署去年與內地合作追蹤綠海龜,於母龜前肢夾上小合金標誌作記認。海龜在汪洋暢游數個月後,海外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已由香港游到海南島,甚至遠至一千八百公里外的日本沖繩島覓食。面對茫茫大海,綠海龜似乎「未驚過」,專家形容牠們的足部像「螺旋槳」,有能力從香港游逾千公里到日本覓食。

我們相信,龜要有效地保護海龜,必須得到市民的支持和合作才可獲得成功。因此,我們的自然護理員曾到訪南丫島的村落,派發單張、貼出告示及向村民與遊人解釋保護海龜的原因及重要性。為了令市民能更加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及護理大自然的重要性,我們亦將部分人工孵化的小海龜暫時放養在海洋公園的水族館內,護市民觀察及加深了解海龜。

相:http://www.nstm.gov.tw/files/%A5i%B7R%AA%BA%AE%FC%C0t.jpg
http://www.scan001.com/Sj_Alix_Berenzy/s/BerenzyAlix-IntoTheSea01(Cover)-sjs.jpg
2007-06-13 2:39 am
very good
2007-05-24 2:44 am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是所有龜鱉類動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洋的物種。背上有殼,較一般陸龜或河龜來得花紋複雜,殼的外型是扁平流線形。海龜的腳為適應長途游泳,演化成船槳狀。

海龜的演化歷史相當悠久,可追尋到七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海龜是肉食性的,古海龜的英文稱為en:Archelon,據北美的考古化石發現,古海龜的體型相當驚人,長達3.5公尺,與汽車一般大小。外殼有明顯的節骨狀,可參考圖片。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蠵龜科和革龜科。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海水域,以肺呼吸,產卵時必須回到陸地上,不同海龜的主食都不大相同,多數海龜都是迴游性的,在繁殖季時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約有95%的忠誠度會回到當初出生地,進行交配產卵。

在東亞海域可發現的海龜有5屬5種,除平背龜主要分佈於澳洲北部海域,肯氏龜主要分佈於加勒比海外。


各種海龜列表
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
前鰭肢長1公尺以上且無爪,體色為黑或深藍色,具有白色小點,背甲後端較尖,成龜重約500公斤,背甲長180公分。
主食為水母。
赤蠵龜(Caretta caretta)
背甲呈橢圓形,頭約20公分寬,通常為棕色或紅棕色,可重達200公斤,背甲長120公分。
主食為甲殼類軟體動物
肯氏龜(Lepidochelys kempii)
背甲接近圓形,為橄欖綠色,體型小,成龜重約45公斤,背甲長70公分。
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
背甲略微橢圓,體色為深灰綠色,成龜重約45公斤,背甲長70公分。
食性與赤蠵龜相似,以甲殼類為主食。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背甲的盾片呈覆瓦狀排列,有個像似鷹嘴的口喙,成龜為棕色、橘色或黃色,可重達85公斤,背甲長95公分。
以珊瑚礁處的海綿等軟體動物為主食。
綠蠵龜(Chelonia mydas)
背甲呈橢圓形,鋸齒狀的下頷,成龜從淺棕色有大花斑至近黑色,可重達230公斤,背甲長125公分。
以大型海草及海藻為主食。
平背龜(Natator depressus)
背甲近圓形且扁平,緣盾具有一層薄的蠟質,背甲為欖灰色,邊緣為棕黃色,成龜重約90公斤,背甲長1公尺以上。


收錄日期: 2021-04-23 17:07: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3000051KK028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