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的起源
機動戰士高達的世界分爲多個系統,但都是描述人類進入宇宙時代後。雖然時代背景是宇宙時代(此處所說的並非「宇宙世紀」),但人類還不能隨便在廣闊宇宙內穿梭,宇宙開發的活動範圍大部分是在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軌道以內,最遠是到木星軌道以內的宇宙空間。
其中的世界觀是大多數人類在地球周圍的空間聚居地居住,而地球圈則被強大而腐敗的統一政權所統治。在宇宙世紀(UC)的世界中,地球聯邦是一個統一的政權。但是,因爲其對殖民地各式各樣的武力及經濟壓制使武裝勢力的不斷反抗,導致許多悲劇重復上演,而和平則難以實現。
雖然是適合少年觀看的動畫,但武裝反抗中許多少年迫不得已地捲入戰爭,而且被要求成爲戰士作戰。在戰鬥中,絕對的好人和壞人都是不存在的。雖然有幾個用殘酷手段讓衛星殖民地墜落在地球的勢力,但是對立方也不能被稱爲道義的一方。有時連主角也會因爲錯誤或不成熟做出各種殘忍而反映了人性的事,並大大提高了對高達系列創作者兼導演富野喜幸(現富野由悠季)的評價。雖然富野之外其他導演創作的高達系列故事,也有比此更真實的事情,但愛好者們總以富野創作的第一部作品爲評價的準則。
系列的開展最初以GUNBOY(約2米高的機械強化服,類似宇宙騎士的風格,但以人與人之間的戰爭為主軸,)為題,其時是日升(SUNRISE)的第三作。後來,因為贊助商的要求改成18米高以《機動戰士高達》為題,被定爲一年計劃的機械人動畫而製作、播放,並被改爲面向青年的作品。但卻因為其風格和當時主流的機器人作品不同而收視率和相關玩具的銷售額卻每況愈下,播放的集數也比原定計劃50話縮減到43話。但在次年轉到午夜的時段重播時卻因為同一個原因大受當時的高中生及已經投入社會的動畫迷歡迎,並在81及82年重新編集成共三套的電影版,最後成為了不滅的系列作。
機動戰士高達的塑膠產品模型,台灣俗稱鋼普拉,在重播結束後半年第一個「1:144 Gundam」開始銷售,銷路從一開始就很順利。此後充實了商品的陣容後,從小學生到年輕人的廣大愛好者使其更爲暢銷。而專為模型銷售(只做了設定)的軍事化系列MSV機動戰士塑膠模型也廣受歡迎。
在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的同時,愛好者們期望續集的聲音更爲強烈,爲了回應大家的期盼,在《機動戰士高達》播放6年後製作了《機動戰士Z 高達》(此為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部鋼彈,當時譯名為「鋼彈勇士」),也因此奠定了以後高達的系列化。與此同時,開始以小說、遊戲等多種媒體開展業務,高達成爲了一項大産業。
此後,出自富野之手的續集開始製作,但卻因為主題及背景越來越不明顯及總公司萬代在製作上的過份干預使高達系列受歡迎的程度漸漸變低,更使不滿的富野在播出《機動戰士V 高達》最終話時把所有人類「殘殺」(給V2暴走的光之翼滅絕,後在群眾壓力下在LD版推出時修改了故事),而富野的系列作也在此完結,直到Turn-A富野才回歸機動戰士的製作群。
後來,為了開闢新市場,引入新風為名而製作的《機動武鬥傳G 高達》開始,要開創與「其它的高達不同的系列」。《G高達》中滲入大量的「香港元素」令眾多香港的鋼彈同好看得不亦樂乎。劇中曾經出現廣東話插曲, 曾被一些無知的觀眾投訴電視台篡改日本原裝動畫歌曲, 成為一時笑話。當然, 也有所謂的「主流派」, 他們並不喜歡非UC的鋼彈。而機動武鬥傳的總監督為今川泰宏, 其名作有《大鐵人》(Giant Robot)。
在富野導演以外,自稱與第一代世界觀完全不同的高達動畫系列的登場使以前的愛好者不禁啞然,但是卻吸引了新的愛好者,結果再次點燃了高達的受歡迎程度。與之並進的,為了復燃以前愛好者對高達的喜愛,雖然並非富野製作,但第一代的續集作品以OVA的形式出現讓以前的愛好者不得不看。
另外,用所有機械人動畫角色製作的熱賣遊戲《超級機械人大戰》系列以高達系列為中心,從低年齡層滲透,也是讓高達再次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Gundam SEED大事年表:
http://gdroy.pkkings.com/GundamSeed/timetable.html
2007-05-23 15:01:18 補充:
網址中的*****kings正確串法為: pkkings
2007-05-23 15:01:49 補充:
p k k i n g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