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燃令到消防員死亡之原因
係荃灣果場火
新聞話因為有閃燃情況出現
所以不幸有消防員殉職
但我想問其實果個殉職消防員既死因會係咩??
新聞睇到佢冇燒傷嫁wo
咁究竟閃燃點令到果位消防員死亡呢??
回答 (6)
閃燃現象,俗稱「爆燃」(英文Flashover),是指在密閉的火場內經長時間悶燒,可燃物已累積相當能量,加上熱氣散布在密閉空間中,熱氣藉由傳導、對流或輻射方式,只要一遇燃點,或是突然開門,空氣進入,產生瞬間爆燃現象。
一旦有閃燃現象,火場內形同火海,溫度急速上升,可達攝氏一千多度,濃煙和熱氣激增,人若仍在室內,很難存活,是消防人員措手不及的致命殺手。
「閃燃」( Flashover )
當室內物品燃燒時會釋出可燃氣體,並隨熱氣流升上天花板。當可燃氣體大量累積到臨界點,而室內溫道又升高至六百度以上時,室內的所有物品都會發生自燃,令場內化成一片火海。
「回燃」(Backdraught )
當火災發生在一個密封的房間,而且經過長時間的燃燒時,最終火會因室內的空氣(氧氣)用盡而熄滅。但當過有人在火快要熄滅之際重新給予燃料,如打開門窗令空氣(氧氣)大量進入,火便會立即將空氣中的氧燃燒,造成爆炸般的情形,火勢亦會因此而瞬間擴散。
閃燃令消防員致死的原因:
由於閃燃發生前毫無徵兆可言,基本上消防員可說是無從得知災場的情況,當閃燃發生時,室內的溫度會急升至數百度,甚至上千度,呼入高溫的空氣足以令人的內臟嚴重受傷,因而死亡,即使穿上保護衣亦無用。
曾有一位消防員告訴我,在收控制的情況下會做出閃燃來讓消防員做練習。他指出即使已不停向災場射水,但場內的高溫令水立即蒸發,有些水蒸氣在變回水時滴在他身上,結果保護衣都穿了,皮膚立即起了個水泡,可想而知閃燃真的很危險。
參考: 曾參加消防訓練營時聽講座中得知
在一定的溫度下,易燃或可燃體產生的蒸氣與空氣混合後,
達到一定濃度時遇火源產生一閃既滅的現象,叫做閃燃
從火災之成長期移向下一階段之全盛期之瞬間會發生所謂閃燃﹝ Flashover ﹞現象。在臨近閃燃點時,材料因熱分解所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在室內高處蓄積,一旦該氣體與空氣之混合氣體濃度到達燃燒界限時,且溫度已達多數材料之引燃點或以上,則會產生瞬間爆發使整個室內頓時陷入火海之中;亦即使局部燃燒瞬間擴大至整體燃燒。此階段亦與下列材料因素有關:
﹝1﹞材料之著火性;
﹝2﹞表面燃燒性;
﹝3﹞曝露面大小;
﹝4﹞可燃物量等。
由於閃燃發生後會使溫度急速上昇、濃煙及炙熱氣體量激增、壓力變化等現象,若人仍在室內則難以存活
,所以所有人員應在閃燃發生之前逃避至安全之處。基於此點,在建築物火災避難計畫中決定避難容許時
間的目標上,閃燃點具有極重要意義。因此,即便能使到達閃燃時間延長1秒鐘的措施也可謂重要。
火舌是火燃燒時.尖端的火焰是火舌
太高温
消防人員表示,爆燃是火場非常危險的殺手,造成的原因,通常是火場在經長時間悶燒後,火場內的可燃 物累積到相當的能量,加上物質受熱氣化散布在空氣中,此時只要一有燃點,就很容易起爆燃現象,常令消防人員措手不及。」
一般房間火災隨時間的成長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見附圖﹞:
初期(起火)、成長期(Growth Period)、最盛期(Fully Developed )、衰退期(Decay Period)。
各階段的特色現分別說明之;亦可參考圖之下方表格內之特色彙整。
第一階段:引燃時期﹝Ignition﹞
造成起火的原因範圍非常廣泛,一般有香煙、火柴引起的失火,或因電氣器具過熱,或來自鄰接構造物的延燒....等火源。火災自「火源」開始,通常必須經由「第一著火物」,甚至「第二者火物」之著火、燃燒 、火焰傳播,始能成災﹝即「起火」確定﹞火源(例如:點燃的火柴、未熄的煙蒂、過熱的電器…)引燃了可燃物(第一著火物),即為「起火」。此一時期可說是火災的醞釀階段。微小火源若自行熄滅或不引燃其他物體,就不會有引起火災之問題。一般而言起火的原因與起火位置並無關係,而起火與材料則有下列四項因素相關:
﹝1﹞材料之受熱裂解的溫度與速率;
﹝2﹞包括有引燃溫度、發火溫度及引燃所須之最低氧氣量等之引燃難易性;
﹝3﹞材料曝露面大小﹝因材料擺設位置,有無被覆或塗裝而異﹞;
﹝4﹞可燃物量。
第二階段:成長期﹝ Fire Growth ﹞
一旦材料被引燃著火形成局部之強烈火焰,其可藉輻射、對流、傳導等熱傳方式使整個房間的溫度上昇,
如此更將加速其它部份的材料焦化裂解助長燃燒。此階段深受下列材料因素之影響:
﹝1﹞材料之著火性;
﹝2﹞表面燃燒性﹝在材料表面之火焰擴展﹞;
﹝3﹞發熱性;
﹝4﹞曝露面大小;
﹝5﹞可燃物量等,在階段材料之發煙性及其燃燒氣體生成量與火災的大小有決定性之關係
從火災之成長期移向下一階段之全盛期之瞬間會發生所謂閃燃﹝ Flashover ﹞現象﹝見圖一、二相關位置﹞。在臨近閃燃點時,材料因熱分解所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在室內高處蓄積,一旦該氣體與空氣之混合氣體濃 度到達燃燒界限時,且溫度已達多數材料之引燃點或以上,則會產生瞬間爆發使整個室內頓時陷入火海之中;亦即使局部燃燒瞬間擴大至整體燃燒。此階段亦與下列材料因素有關:
﹝1﹞材料之著火性;
﹝2﹞表面燃燒性;
﹝3﹞曝露面大小;
﹝4﹞可燃物量等。
由於閃燃發生後會使溫度急速上昇、濃煙及炙熱氣體量激增、壓力變化等現象,若人仍在室內則難以存活,所以所有人員應在閃燃發生之前逃避至安全之處。基於此點,在建築物火災避難計畫中決定避難容許時間的目標上,閃燃點具有極重要意義。因此,即便能使到達閃燃時間延長1秒鐘的措施也可謂重要。
此階段係指自起火開始到閃燃( flashover ) 發生為止。燃燒範圍由起火點向四面八方延燒,溫度快速上升,火焰隨著熱氣上升至天花板,火勢逐漸擴大至天花板。此時,天花板、牆面的裝修材料若具有耐燃性能,則至少火勢成長速度較緩,也較無煙毒為害,可爭取到多一點的逃生避難時間與機會。
若在耐火或防火建築物中,大量使用易燃裝修材料裝修天花板,此時由室內火災的成長期(Growth Period)中可發現,火勢將迅速延燒天花板,甚至快速、大面積橫向延燒,燃燒的天花板產生大量的輻射熱向地面放射,促進地秤材料可燃物燃燒速度增快,如此天花、壁面、地秤橫向與縱向的相互連鎖反應,會將閃燃(Flash over)提前,如此人員逃生將無機會。
反之,若室內天花板以不燃材料作為裝修材料(例如石膏板、矽酸鈣版等不燃材料),火焰前端延燒天花板時,因為天花板不燃,火焰前端需伸長取得必須供給自身燃燒之氧氣,亦會向下產生輻射,不過天花板本身為不燃材料,不會產生燃燒現象,相同的,其熱量不增加,自身的輻射熱量不如易燃天花板來的大,所以能延遲燃現象,增加逃生避難時間,有利人員順利逃出火場。
天花板燃燒面積擴大之後,會產生大量熱源,其下方之可燃物,受到由上而下的輻射熱也逐漸增加。當此輻射熱造成可燃物溫度達到燃點時,就會產生全面性猛然的燃燒,此即「閃燃」現象。閃燃可是室內火災從成長期進入旺盛期的過渡階段,時間很短。
無論如何當閃燃發生,這空間內溫度將遽增,而在如此環境中人員仍然能在如此空間內尚存,那絕對是不可能。因此從火勢形成後到閃燃發生之前,這段期間介入滅火拯救人命是惟一能救助該空間內人員生命之時段,以及受困也可能在這段時期逃出該區域。
閃燃發生所需之時間(Time it takes for flashover)
火勢成長中至產生閃燃所需之時間到底是多少?於美國國家標準局( 現改為NIST)以一般建築物地下室房間作實體火災屋試驗,而這房間可能做為客廳、機械房、休憩室、辦公室等,然而在這些火災屋試驗裡,火勢不到4分鐘就猛烈地火焰已形成在空間整個高度,到6分鐘後,空間內平均氣體溫度經量測為700。C。在獨棟式住宅之客廳火災屋試驗,從開始起火後,到 3分41 秒時閃燃轟然形成。在一般住宅之臥房從第一起火物引燃後到達2分12秒閃燃即來臨。
「閃燃」是室內火警初期因溫度逐漸升高而引至的一種現象。為便於說明閃燃現象,茲就建築物火災進展的過程,略述如下,火災初期由起火點附近可燃物的燃燒,而緩緩擴大到燃燒室內裝設物,此時室內上部亦緩緩蓄積可燃性氣體,假設該空間為密閉空間,當室內發生火警,火災到了最盛期時,可燃性氣體達到發火溫度,使火勢急速擴大,火勢增強時火焰包圍整個室內,如果導致火場內的溫度升至攝氏六百度或以上時,火場內所有物件都會自動燃燒。而室內的有機物料便會因火勢而分解出可燃性物質,過程中所產生的熱氣體便會向上升至天花而在室內迅速擴散。室內頓時變成全面燃燒只剩餘燼。被分解出來的可燃性物質在得到足夠的熱量時便會燃燒,這種情況稱為「閃燃」,火勢過了最盛期後,進入衰退期,此時可燃物幾乎燒盡。
參考: yahoo
俗稱燃爆。當密閉室內可燃物著火,這些有機物因燃燒分解出可燃性物質,由於密閉致氧氣消耗殆盡,致火焰在短時間內即熄滅而成煙之熄燒狀態,然而屋內可燃物均已達臨界點,並充滿不完全燃燒氣體。因此當新鮮空氣突然灌入,將造成所有可燃物表面皆燃燒的情形,火勢因而瞬間擴散。
火災必須具備下列之燃燒三要素:
有火源或到達燃點的熱源。
有可燃物質。
有助燃空氣(氧氣)或其他強氧化劑(如氯、硝酸等鹽類)。
火災的分期過程:成長期、閃燃前期、旺盛期及衰退(冷卻)期等四階段。
由於閃燃是充滿能量在一瞬間爆發性燃燒,產生溫度可高於600度
該消防員表面可能因為有防火衣保護沒有表面燒傷痕跡
其實已經因高溫嚴重燒傷內臟
2007-05-23 09:13:16 補充:
今天新聞已報告該消防員是因閃燃現場產生高溫達800度引致內臟嚴重創傷致死
收錄日期: 2021-05-01 00:12: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2000051KK052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