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王與馬, 共天下''既資料

2007-05-23 1:32 am
d 資料要趕住係 23 / 5 用 ga~~~ 幫幫忙 ar ~~~~
資料或者網址都得 ga~~~ THX~
小弟感激不盡 xp

回答 (4)

2007-05-23 1:38 am
✔ 最佳答案
希望可以幫到你

「王與馬,共天下」是主弱臣強, 君與臣共天下的意思。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君與臣共天下的情況,是不多見的,即或出現也為時短暫, 唯東晉百年間始終是。

司馬睿在政治上威望不高,
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王導盡力結合北方南遷世族及南方土著世族,使其一同支持晉的政權,王敦則掌握軍事力量。
王導位至宰輔,掌握著中央的行政大權。
王敦手握重兵,鎮守荊州,直接在地方上指揮軍隊,負責征討叛賊逆匪。
整個王氏家族,都擔任要職。
當時,人們習慣把司馬氏家族稱為“馬氏”,把王氏家族稱為“王氏”,
王家和司馬氏幾乎達到了“平起平坐”的地步,
於是民間就流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實際上是司馬氏勢力不及王氏勢力。
http://www.em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4086/3389_ch3_3.doc
http://www.hkedcity.net/project/newasia/resources/25/jinshu/index.phtml?section_num=098
2007-05-23 2:29 am
「帝(東晉元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輔助),以隆中心。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王與馬,共天下」為東晉時的民謠,指大族王導掌握朝政大權,亦喻琅邪王氏與皇室司馬氏共同治理天下。何茲全先生稱,司馬睿稱帝時,硬是要王導「升御床共坐」,王導推辭,晉元帝(司馬睿)才不相強。何茲全先生謂,「『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真實反映了東晉初年的勢態。」

王導是東晉時的丞相,他因曾與琅琊王司馬睿交往甚密,所以東晉渡江後,積極協助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朝。 東晉南遷時,北方士族和中原百姓大批南渡,他們佔土地、耍特權,與當地的人起了很大的衝突。為了緩和衝突,王導一方面拉攏當地的仕紳,並保證他們的身家安全;另一方面又在南方豪族勢力較弱的地區,設立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的移民。

使當地人與僑民各得其所,晉室才得以轉危為安。 鎮之以靜 群情自安 王導歷任三朝宰相,因為其才能卓越,又對朝廷忠心耿耿,所以朝野上下無不敬重之。

他以「鎮之以靜,群情自安」為治國方針,保持了東晉安定的局面;並提倡勤儉建國,曾指牛首山雙峰為天闕,婉轉地使晉元帝放棄在都城正南門立雙闕的想法;有一次,元帝邀王導同床而坐,被王導以「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為理由一口回絕,足見其忠貞之心。 我不殺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晉室南渡江左後,司馬睿之所以能夠即帝位,主要是靠王氏在背後支撐,故王氏家族的成員多身居朝廷要職,其實就是掌握了朝廷的實權,因此「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在江南一帶廣為流傳。
2007-05-23 1:47 am
「王與馬,共天下」是主弱臣強, 君與臣共天下的意思。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君與臣共天下的情況,是不多見的,即或出現也為時短暫, 唯東晉百年間始終是。

司馬睿在政治上威望不高,
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王導盡力結合北方南遷世族及南方土著世族,使其一同支持晉的政權,王敦則掌握軍事力量。
王導位至宰輔,掌握著中央的行政大權。
王敦手握重兵,鎮守荊州,直接在地方上指揮軍隊,負責征討叛賊逆匪。
整個王氏家族,都擔任要職。
當時,人們習慣把司馬氏家族稱為“馬氏”,把王氏家族稱為“王氏”,
王家和司馬氏幾乎達到了“平起平坐”的地步,
於是民間就流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實際上是司馬氏勢力不及王氏勢力。
史書記載司馬睿於登基大典那天,突然拉住大臣王導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賀,表示願與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無二日,王導嚇了一跳,連忙推辭說:「太陽豈能與萬物同輝,君臣名分是有區別的」,司馬睿才沒有勉強他。但司馬睿對王導始終十分尊敬,稱王導為「仲父」。



近日台灣馬英九在當選主席後,企圖捐棄敵意,數度卑躬屈膝的邀請王金平出任黨內第一副主席、共治國民黨,進而為將來共創新局,卻數度遭到了「王」的嚴峻拒絕。有人也就此稱之為現代版的 "王與馬,共天下”。 當然此王和彼王拒絕的理由並不一樣。

探討問題建議 (1):世家大族與東晉政權之建立有何關係?


王導與東晉政權之建立有何關係?


資料一:

晉室「徙鎮建康,吳人不附(歸附),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王導向司馬睿(元帝)建議:「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望族),未若引之以結(團結)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元帝以顧榮為司馬,賀循為參佐,「由是吳會風靡(爭相歸附),百姓歸心焉。自此之後,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後來,北方局勢愈來愈不穩定,「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導(王導)勸帝(司馬睿)收其賢人君子,與之圖事。」

引自(唐)房玄齡著:《晉書․王導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冊6,卷65,頁1745至1746。


資料二:


「帝(東晉元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輔助),以隆中心。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註:「王與馬,共天下」為東晉時的民謠,指大族王導掌握朝政大權,亦喻琅邪王氏與皇室司馬氏共同治理天下。何茲全先生稱,司馬睿稱帝時,硬是要王導「升御床共坐」,王導推辭,晉元帝(司馬睿)才不相強。何茲全先生謂,「『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真實反映了東晉初年的勢態。」(見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卷7,頁204至205。)


引自(唐)房玄齡著:《晉書․王敦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冊8,卷98,頁2544。
參考: yahoo
2007-05-23 1:42 am
到魏晉時,曹丕要篡漢,猶不得不對擁有實力的既存豪門士族表示尊重,釋出「九品官人法」,而與士族共天下。司馬懿之竄出,也是在由於其他儒學士族的支援,才能與曹家競逐天下。等八王之亂後,晉元帝在江南重建東晉,他根本就與南奔的士族共天下;尤其是王導所代表的王氏家族。所以才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語。這是豪門士族地位高漲的時期。
由於農業是財富之源,而農業不能脫離土地,土地又可以買賣,於是競逐土地成為一種取向。權與錢當然派上用場,這造成土地兼併的現象;其實,這種兼併,權的重要性遠大於錢。我們說劉秀出來競逐天下時,受到豪門士族的支援,這些豪門士族主要就是大地主。這些大地主所擁有的土地,雖然比不上過去受封的諸侯王,但實力還是強勁的。曹丕篡漢時,也不得不給予豪門士族九品中正任官法,以讓豪門士族壟斷官僚階層作為換取效忠。到後來政治敗壞,世局大亂,兩晉南北朝時期,農民為了自保,即便是自耕農,也往往連人帶土地,投靠到能保護他們的豪強,形成塢、堡之類的自給自足農莊。這時,士族豪門的力量就更可觀了,這導致「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出現。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8: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2000051KK026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