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作文香港回歸後的發展

2007-05-23 1:09 am
香港回歸後的民生發展和經濟發展

回答 (2)

2007-05-23 2:40 am
✔ 最佳答案
經濟
主條目:香港經濟

由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香港太空館附近,望向彌敦道方向夜景香港是一個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其經濟的重點在於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經濟學家兼諾貝爾獎得主米爾頓·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放任經濟的典範。縱使政府於2006年9月11日宣佈香港首創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已經不再適用,且是「很久以前」的事[45],政府的經濟政策理念仍然是讓市場力量主導經濟,避免操控或指導市場發展。商業規管精簡、政府廉潔而高效率、稅率低、稅制簡單、法制健全、產權觀念牢固、貨幣穩定等因素,令大部分經濟學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場經濟運作的表表者[10]。香港經濟以自由開放而全球知名,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年起[46]、以及加拿大費沙爾學會(Fraser Institute)1996年起[47]發表的自由經濟體系報告,一直將香港評定為全球第一位。再加上優秀的地理位置、資訊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設施及服務,都對香港的經濟作出貢獻。[10]


[編輯] 經濟發展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香港僅為彈丸之地,自身天然資源匱乏[48],對外貿易一直是經濟不可忽略的一環。英國甫佔領香港即於1841年6月7日宣佈香港為自由港[49],允許商船自由進出。香港憑著便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深港闊的海港,發展為轉口貿易航運中心。直至1940年代,大量逃避中國內戰的難民到港,當中不伐帶著技能和資金的商人。二戰後,中國大陸因為韓戰而於1950年代初面對聯合國實施禁運,香港作為轉口港大受打擊。憑著工業家的創意以及龐大而廉價的勞動人口,香港開始轉型為輕工業型經濟,工廠如雨後春筍冒起,加工出口的製品包括紡織品、膠花、假髮、鐘錶、電子零件等。及至1970年代末,中國實施改革開放,製造業開始北移,香港重新定位為亞洲區的轉口港,金融業等服務行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成功轉型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濟突飛猛進,贏得「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50][51] 不過,到了接近主權移交時,受到移民潮的影響,香港不少人才和資金外流,使不少人對香港經濟前景感到悲觀,1995年《財富雜誌》更發表了一篇題為《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的報道,擔心中國接管後,一切都會「完了」("It';s over")。[52]。

1997年主權移交後,香港經濟發展可謂一波多折。1997年年底至1998年年初,物業市場及股票市場的泡沫爆破,市面消費意欲受到影響。[53]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香港, 8月有國際投機者狙擊港元、期貨市場以及股票市場,政府於14日決定史無前例投放龐大資金入市干預,惹來極大爭議。連同亞洲金融危機造成區內需求減少,全年經濟出現負增長,GDP下降5.1%。[54][55]政府其後於1999年以盈富基金形式將所購入股票逐步沽售。[56]香港經濟出現短暫復甦跡象,但2001年美國經濟低迷拖累外圍環境,加上九一一事件打擊旅遊業,以及網際網路泡沫爆破,當年GDP增長急跌至0.1%。[57]2002年經歷稍微復甦後,2003年3月中爆發SARS,4月2日世界衞生組織發出旅遊警告,旅遊業受重創,市民消費意欲受嚴重打擊。政府於4月動用118億港元紓困,6月15日宣佈再動用7.15億元提供超過3萬個短期職位及培訓名額,香港終於6月23日從疫區名單剔除。其後,香港經濟開始出現復甦跡象,7月28日首次推出 個人遊計劃,簡化中國大陸指定省市居民申請訪港旅遊程序,刺激旅遊業發展。加上美元開始轉弱,與其掛鈎的港元在國際市場顯得更具競爭力,惠及香港出口貨品表現。[58]同年的施政報告,政府更確立了金融、物流、旅遊和工商業支援服務為香港四大經濟支柱產業,並希望能夠加以發展。[59]此後,經濟增長勢頭漸趨強勁,2006年12月28日,恆生指數首次衝破二萬點,當日成交更達542億元[60]。


[編輯] 經濟結構

葵青貨櫃碼頭,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6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2大市場。[61]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2005年數據,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PPP)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亞洲排名第1;按國際匯率則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亞洲排名第5,次於卡達、日本、阿聯及新加坡。[62]。綜觀各產業以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重最高,2005年數字為91%[63],當中進出口貿易業佔GDP 22.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19.2%,金融及保險業則佔12.7%[64]。

香港服務行業的對象並非限於本地,而是面向全球。服務輸出總值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甚高,2006年服務輸出總值達724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38.2%。輸出服務主要包括商貿服務及貿易相關服務(佔2006年服務輸出總值的32%)、運輸服務(31%)及旅遊服務(16%)[65]。

面對科技迅速發展以及全球一體化,服務業主導的香港經濟也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香港經濟開始轉型向集中提供高增值服務、進行以知識為本的經濟活動。[65]此外,中國大陸經濟進一步自由化,為香港多個服務行業帶來更大商機,帶動服務業快速增長。當中,香港與中國大陸於2003年6月29日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促進跨境貿易,鼓勵香港商業開拓更龐大的國內市場,同時鼓勵中國大陸企業通過香港與世界經濟接軌。相關協議容許香港貨物輸入中國大陸可享有零關稅優惠、香港服務業可享有優惠待遇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兩地專業資格互認安排,以及便利跨境貿易投資等安排。[66]
參考: me
2007-05-23 1:17 am
我觉得你应该上网找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说服力.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3: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2000051KK024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