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歷史~10分+~高手入

2007-05-23 12:28 am
我想知有關羽毛球的歷史
有咩特色
有冇特別的戰術等資料

回答 (2)

2007-05-23 12:35 am
✔ 最佳答案
起源

羽毛球運動的雛形,出現在19世紀中葉。當時印度的「浦那城」裏,有一種類似羽毛球的遊戲開展得十分普遍,它用圓形硬紙板或以絨線編織成球形插上羽毛,練習者手持木拍,將球在空中輪流擊出。這項活動在英國駐印度軍隊裏開展得尤其活躍。根據考證,類似羽毛球活動的板羽球遊戲在中國古代也早就有了。

現代羽毛球運動起源於1873年。那年在英國伯明頓鎮,有一位鮑費特公爵,在他的莊園組織了一次遊藝活動,由於天公不作美,戶外活動只能改在室內進行。應邀來賓中有好幾位是英國駐印度的退役軍人,他們建議進行「浦那」遊戲。當時室內場地呈葫蘆狀,他們在場地中間拉了一根繩子代替球網,每局比賽只能有兩人參加,有一定的分數限制,大家打得非常熱鬧。於是,羽毛球作為一種高雅的娛樂性活動迅速傳遍英國,為了紀念此項運動的誕生地,伯明頓(badminton)驕做地成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而流傳於世界。

規則的演變

羽毛球遊戲剛興起時,沒有人數、分數和場地的限制,參與者只需要互相對擊,現代羽毛球從伯明頓莊園開始,有了一定的分數、場地和人數限制;1875年,第一本關於羽毛球規則的書在英國問世。當時的規則很簡單,規定了場地呈長方形,中間掛網的高度,雙方對擊的要求,並沒有單打,雙打的區別。隨著人們觀賞水平的提高及技術、戰術的發展,規則也隨之變化,出現了單、雙打場地的區別及發球區的規定,發球得分及發球得分後的換區等規則,為了使比賽激烈、精彩,又規定了雙方打滿13平、14平(女子單打打成9平、10平)時要進行加分比賽。現時國際羽聯已制定了新的規則,規定只有雙方打滿14平(女子單打打成10平)時才可進行加分比賽;又將每局比賽之間的休息時間加以限制,力求使羽毛球比賽更加緊張激烈、精彩紛呈。

羽毛球運動設備也是從原始的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羽毛球從開始時的硬紙板和絨線團到木托用皮包起來,再發展到用14-16根高級羽毛插在軟木托口;羽毛球拍從木板發展成橢圓形穿弦木拍。後來,規則規定球拍重95-120克,拍框長25-25.5釐米,寬20-20.5釐米,拍柄長39.5-40釐米,其製作材料也發展成木框鋼管拍、鋁合金拍、碳素纖維拍、鈦合金拍。選擇球拍時,應以較輕、牢固而有彈性、握在手裏舒適為原則。

世界羽毛球運動組織

1875年,第一個軍人羽毛球俱樂部在英國成立。1893年,英國已有14個羽毛球俱樂部,他們舉行會議,正式成立了「英國羽毛球協會」。當時,英國羽毛球協會對羽毛球運動的開展、提高和傳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項運動首先在歐洲傳播,然後發展到美洲、亞洲和澳洲。20世紀二三十年代,加拿大、丹麥、馬來西亞等國也相繼成立了羽毛球協會。

為了推動世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1934年,由英格蘭、法國、愛爾蘭、蘇格蘭、荷蘭、加拿大、丹麥、新西蘭和威爾斯九個羽毛球協會共同協商成立了「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簡稱國際羽聯)。第一任主席是湯姆斯,總部設在倫敦。

國際羽聯的成立對羽毛球技術、戰術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除了傳統的「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照常舉行外,在1948年增設了「湯姆斯杯賽」(世界男子團體錦標賽),1956年增設了「優杯賽」(世界女子團體錦標賽),並相繼舉辦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世界盃賽」等,使世界羽毛球運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基於當時的政治原因,以中國為首的許多國家的羽毛球協會未能加入國際羽聯,使一些國際性比賽相對遜色,沒能真正體現世界級水平。直至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聯合會」(簡稱世界羽聯),先後舉辦了兩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中國共榮獲8項冠軍,表明中國羽毛球運動已達到世界最高水準。為了推動世界羽毛球運動健康、穩步地發展,經過許多國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在1981年,國際羽聯和世界羽聯正式合併,組成了「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簡稱國際羽聯),使世界羽毛球運動產生了新的飛躍,出現了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目前,國際羽聯已有94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奧委會」已把羽毛球比賽列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羽毛球運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最佳發展時機。

技術與戰術的發展

羽毛球運動從開創至今,技術與戰術的發展從簡單到全面,從全面到快速靈活,從快速靈活到多變,其中產生了幾次飛躍。

第一次飛躍是在開創時期,這一時期英國選手壟斷整個世界羽壇,雖然他們的技術比較單一,打法陳舊,幾乎沒有戰術變化,但是他們的技術水平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為羽毛球運動傳播到全世界立下了頭功。直到1939年,丹麥、加拿大等國選手以良好的體力和進攻型戰術向英國選手發起了挑戰,這才打破了英國選手稱霸羽壇的局面,在第36屆全英錦標賽上,英國選手僅獲一枚混雙金牌;第37、38屆全英錦標賽冠軍全給丹麥選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飛躍是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這是羽毛球的技術與戰術全面發展的時期,男子技術優勢從歐洲全面轉向亞洲,形成了亞洲人在世界羽壇上稱雄的局面。

在50年代,亞洲以馬來西亞、印尼選手為代表,他們主要以拉、吊來控制球的落點,主要代表人物是馬來西亞的王炳順、莊友明。他們使馬來西亞接連三次獲得湯姆斯杯賽冠軍,包攬了1950-1957年八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單打冠軍和1951-1954年四屆雙打冠軍。從1958年開始,羽毛球技術開始向快速、靈活的方向發展,以印尼的陳友福為代表,以較快的速度運用下壓搶網和加強扣殺上網的技術擊敗了以技術性為代表的打法,從此開創了印尼控制世界羽壇的局面。從1958年至1979年,印尼共七次榮獲湯姆斯杯。

在這一時期,中國雖然沒有參加正式世界比賽,但技術與戰術水平提高得很快,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以湯仙虎,侯加昌為代表的中國選手體現了快攻打法特點。快攻打法除了腳步移動快,還表現在後場跳起扣殺後快速上網高點擊球、兩邊起跳突擊、發球搶攻等方面,特別是他們「快、狠、准、活」的技術風格,以絕對優勢壓倒了印尼隊和歐洲隊,為推動世界羽毛球運動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從此,中國的快攻技術開始被國際羽壇所接受。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研究中國技術特點的基礎上,世界羽壇注重了速度和進攻,發展了新技術;出現了以印尼梁海量為代表的劈殺技術,以林水鏡為代表的雙腳起跳扣球技術,使世界羽毛球技術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次飛躍是80年代,世界羽壇技術與戰術向快速進攻、全面、多變的方向發展。以中國、印尼、印度、丹麥、馬來西亞、韓國為代表的各國選手打法更全面,變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長突出,攻守兼備而各領風騷,在技術上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進入了世界羽毛球運動史上的巔峰期。

在80年代初,羽壇代表人物有林水鏡、韓健、攣勁、蘇基亞圖、柏加殊、費羅斯特、米賓·西迪、陳昌傑等。最為突出的典型是林水鏡,他速度快、進攻兇狠,而費羅斯特、韓健則以控制對方後場的進攻、加強防守、創造條件搶攻而聞名。

80年代中後期,羽壇代表人物有楊陽、趙劍華、熊國寶、羅天寧、阿迪、魏仁芳、拉錫克·西迪、朴柱奉、保羅·拉森等。楊陽、趙劍華將「快、狠、准」的打法發展成「拉吊進攻」和「變速突擊」的打法;阿迪、魏仁芳發展了技術全面、快速而準確的打法。

到了90年代,名將們的技術達到更爐火純青的地步,新的技術又開始形成。印尼年輕集團軍和韓國的兇狠拼搏作風、馬來西亞西迪兄弟的拉吊技術以及中國吳文凱、劉軍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壇上各領風騷。

世界女子羽毛球運動起步較晚,它的技術也是隨著男子的技術提高而提高的。20世紀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丹麥女子選手的技術領先一步,她們獲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七項單打冠軍、五次雙打冠軍,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國女選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拉吊等羽毛球打法,競技實力顯著增強,從1954年至1967年14屆全英錦標賽,她們獲得了13次女單冠軍,並獲3屆優杯賽冠軍。60年代末期,日本女隊在進攻的基礎上加強了防守,以嚴密的防守,尋找進攻機會,從而顯示了相當的優勢。她們從1965-1981年接連5次獲得優杯冠軍,6次獲全英錦標賽女單、女雙冠軍。

中國女子羽毛球從50年代起步,到60年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當時以陳玉娘、梁小牧、梁秋霞為代表的中國女選手,學習男子技術動作,以快速、靈巧的技術在各種場合擊敗過世界冠軍。到了80年代,中國女子羽毛球隊和男子隊一樣,全面走向世界,以張愛玲、韓愛萍、李玲蔚等為代表的中國女隊,技術全面、打法多變。主動積極、快速突擊性強,開創了世界女子羽毛球技術與戰術的全盛時期。

90年代出現了中國的唐九紅、黃華、葉釗穎和印尼的王蓮香、韓國的方誅賢等為代表的世界級優秀選手,表明女子技術動作更接近男子,比賽更加緊張激烈。

發展前瞻

綜觀世界羽壇,世界羽毛球運動技術與戰術發展總趨勢正在向「快速、全面、進攻和多拍」方向發展:「快速」反映在出手動作、步法移動和判斷反應以及戰術變化等方面的速度加快;「全面」是指技術全面,攻守兼備,控球能力強,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進攻」是憑技術特長,採用先發制人,積極主動,以搶攻為主;「多拍」是在戰術變化中,從若干次攻守回合中,提高控球能力,減少失誤!
2007-05-23 12:33 am
歷史

歷史記載上能找到的最早的羽毛球是毽子,中國人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踢毽子,不過這是用腳的運動。而後,一種稱為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類似羽毛球的遊戲曾在歐亞兩地流行了近二千年。

19世紀中葉,印度出現了現代羽毛球運動的前身「Poona」,並傳至英國。1870年代,現代羽毛球在英國的Badminton莊園正式問世。第一部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於1877年在印度的Karachi地區制訂。所以羽毛球運動也有人稱為「Indian Game」。

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重新修訂並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1934年,第一個世界性的羽毛球組織——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81年與成立於1978年的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合併,成立了現今的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從此羽毛球運動開始在世界各國普及,截至1996年6月,「國際羽聯」已有124個會員國或地區。

199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戰術

單打打法有「壓後場底線」、「打四方球」、「快拉快吊」、「後場下壓」及「守中反攻」。
雙打打法有「快攻壓網」、「前場打點」、「後攻前封」和「抽壓底線」。


收錄日期: 2021-04-20 23:52: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2000051KK022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