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紫外線=紫外光
紫外線是什麼?
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各種與紫外線照射有關的皮膚病,以及防曬品的認識與選擇紫外線由太陽發出,到達地球時,光線能量仍然相當強烈,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地球萬物將無法生存。
一般對紫外線光譜的分類及其波長為:
真空紫外線(Vacuum UV), 波長為10--200nm
短波紫外線(UV-C),波長為200--290nm
中波紫外線(UV-B),波長為290--320nm
長波紫外線(UV-A),波長為320--400nm
可見光(Visible light),波長為400--760nm
其中真空紫外線已及短波紫外現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即被臭氧層所吸收,在地球海平面的高度並無法測出,幸而有臭氧層的存在,否則真空紫外線以及短波紫外線對人類都是有害的,我們每天將忙著躲陽光,將無法快樂的建設大台灣了。
因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只含有中波紫外線及長波紫外線兩種,一般而言,紫外線照射對皮膚的作用可分為急性與慢性作用兩種,急性作用大致維他命D的合成,以及引發曬傷反應,產生紅斑、發炎等反應,另外也會將皮膚曬黑,使皮膚增厚等,這些反應主要是中波紫外線的作用,但長波紫外線也有一部份的作用,尤其在使皮膚曬黑方面,長波紫外線越來越引起重視。
而紫外線照射對皮膚的慢性作用,主要會造成皮膚的老化,外觀上會產生乾燥、皺紋、彈性喪失、微血管擴張、色素異常、脂漏性角化等變化,長期不當的暴露更會造成皮膚腫瘤的發生,不可不慎。
紫外線的照射,除了一般常見的反應外,還會產生許許多多所謂日光性皮膚炎的病症,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炎包括:多型性光斑(Polymorphic ligh eruption)、日光性癢診(Actinic prurigo)、種痘樣水庖症(Hydroa vacciniforme)、日光性蕁麻疹(Solar urticaria)、慢性日光性皮膚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光毒性皮膚炎(Phororoxic dermatitis)等不同的病症。
由於紫外線的照射,會造成這麼多皮膚的症狀,因此,加強防曬,便成為皮膚科醫師強調的重點,而防曬品的選擇,更是大家必須了解的課題。防曬品的選擇必須注意:防曬係數(SPF)的大小;自己的皮膚膚色;基劑對皮膚的黏著性,最好可以防水、防汗,而且容易清除;另外如低刺激性、可以保濕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紫外線不只對皮膚傷害極大,還可能傷及眼睛,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又不作任何保護措施,罹患白內障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因此從事戶外活動時,應配戴邊緣及合格太陽眼鏡。
紫外線主要來源是陽光,在春夏季節、一天之中的正午時刻、雲層較薄區、高海拔處及靠近赤道處,紫外線都較強。而水面、沙池、雪地區域,會因反射紫外線,造成較強的紫外線,而電焊場所也會有人為紫外線的生成。
紫外線的波長決定其穿透力及傷害部位,短波紫外線C的穿透力弱,會傷害眼睛表層的角膜,發生眼痛、畏光、流淚;長波紫外線A的穿透力強,傷及網膜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影像變形症狀。
由於紫外線對於眼睛的傷害是日積月累形成,須從平日的保健做起,一般而言,室內工作時,由於室內紫外線較弱,加上日常使用的近視或老花眼鏡,其鏡片材質不論是玻璃、樹脂或聚碳酸酯,皆有防護功能,不須額外的防護措施。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42601453
2007-05-22 13:52:41 補充:
紫外線-A:能穿透臭氧層 ; 到達地面的輻射量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紫外線是紫外線-A; 可產生光化學煙霧紫外線-B:大部分被臭氧層所吸收;到達地面的輻射量不足百分之二的紫外線是紫外線-B;過量曝曬可引致皮膚癌及白內障紫外線-C 差不多全部被臭氧層所吸收;到達地面的輻射量幾乎零 ; 對環境和人沒有影響
2007-05-22 14:01:32 補充:
紫外線可產生光化煙霧。人類過份暴露於紫外線下可引致眼睛及皮膚受傷、角膜炎、白內障和皮膚癌。 留意最新的紫外線指數 戴闊邊帽 選擇有樹蔭的地方 使用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利用傘子 塗上防曬系數15或以上的太陽油,並在出汗或泳後再塗上。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