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歷史上很多強勢皇帝,他們的太子都是文弱之輩,
如秦始皇太子扶蘇,漢武帝戾太子劉據,明太祖太子朱標等。
我對中史的認識不太深,但對你眼中的「文弱太子」不太同意。
扶蘇我不見得他懦弱,也無法斷言他「不強勢」或者「不威武」。秦王朝國民尚武,在攻打六國的統一戰爭時長期征戰,在戰場上「培養」出來的名將甚多,而秦王政本人我印像中就沒有怎麼親自領軍,連有權有勢甚有包負、可謂自大父親本人也不敢上戰場,又何況打算讓「很可能沒有自己般好」的扶蘇太子出征呢?假若死了,誰來當秦二世,誰來生秦三世?
扶蘇沒有上戰場,而貴為「未來秦二世」,由周地位井然的時候演進過來的秦朝,又誰有敢氣與「世上唯一貴族——皇族」的「未來領導人」比武、決戰云云。
因此扶蘇是否「善兵法」或者「好武藝」也不得而知,因為根本沒有機會讓他發揮,何以斷言他「文弱」呢?
「至於他的皇位被搶掉,後來弟弟叫自己自殺,竟然服從。」恐怕是他文弱的最佳證據。不過,這是史書寫的,是不是趙高派兵把他殺死了,或者俘虜掉灌他喝毒藥,強說他自己屈服自殺,也不得而知。趙高有勇氣「不發喪」,「改詔書」,那麼派軍隊突襲、擊殺在長城的扶蘇也是「十分有可能」的。長城面積甚廣,扶蘇雖統領三十萬軍隊,但可能在遼東有十萬,朔方有十萬,又有數萬看管著罪犯,中間某些關口又有數萬,不過在自己身旁有多少人,就不得而知,我看某本小說講述楚漢相爭時,就說過趙高叫扶蘇自殺的使者隊伍,有兩萬咸陽來的「皇宮守軍」,扶蘇甚至不知父皇的死訊,又怎麼會設防,咸陽的軍隊攻過來,他敗了,也合理,他的死只能怨他遠在長城甚麼也受制於人。或許他兵敗了,或許是他「突然發覺自己被包圍」,連戰鬥的意志也沒有,被灌毒酒死了,但我仍不見得他十分「文弱」,說到底他不是楚霸王,而面對的是秦王朝最要戰鬥力的皇宮軍隊。何況能逃走的話,難道趙高只會傻氣地只派一行人取扶蘇的命,而不派人到長城每個個駐兵地奪取兵權嗎?秦王朝幾乎被趙高李斯控制了,一個太子怎麼能夠戰勝整個秦帝國。
我唯一有認識也不過是中史的教科書,漢武帝的兒子文弱嗎?我只漢武帝留下了一個霍光掌政,好像把皇帝也廢掉了,後來不知道有沒有再把他扶上皇座。不過,霍光是漢武帝在「遺願」支持的大臣,我想大概像承繼了漢武帝的「親信組織」(與武帝寵信的官僚隊伍,如內朝,以及眾多愛將,外朝唯些重臣),他是眾朝臣日夕相見的伙伴,朝臣也會支持他,對比連母親也被毒死,而「法定權力/制度」上支持他的「外朝」官員如三公,遠在漢武帝時已經被削權削得幾謂花瓶,這個小皇帝沒有任何支持力量又如何與霍光相鬥,除了像康熙一樣刺殺大臣掌政,也沒有法子吧?雖然漢武帝的基因應該不錯,不過康熙也是人中龍鳳,不是要做就可以的。劉據被廢,我想是樓主要求太高。
明太祖太子朱標,但朱標不是很早病死了嗎?我對他沒甚麼認識,恐怕樓主在其他方面知道他「很文弱」吧?這個我不敢多言。
我想強勢父生文弱子應該沒甚麼大關係,成吉思汗很強勢,但所有兒子也很強勢。成吉思汗的父親應該不怎麼強勢,但他就很強勢,嬴異人應該不強勢,但他的兒子嬴政就很強勢。不過硬要說的話呢。
不過要是依你的問題被你引導,應該會得出這個答案。
強勢的君主不是令國家滅亡就會出現盛世,因為強勢的人總會做事,而做事的話就總有影響,影響不是變好就是變壞。前者的話,一個強勢的父皇種下了亡國的種子,太子要替父皇補救,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比父親更強勢地改革,不過出現一個強勢的人已是異數,這不談,反之,無法解決難題的人,給人的感覺就只有文弱。至於後者,一個強勢的父皇把國家弄得有聲有色,如漢武帝的,國家也沒甚麼事情可做,也沒有機會使太子發揮,要強勢,也沒甚麼門路強勢。比方說,強勢的君主把外族打跨了,而國內的經濟也鬥跨了(同漢武帝),為子再強勢的話,就算多找一個新強族交戰,國家也沒有本錢打下去。太子沒有機會強勢,給人的感覺就只有文弱。
結果,強勢君主的後繼者只得文弱。(但還是有異數,如強勢的父皇把國家弄得一團糟,他更強勢地改革也可以撥亂反正。而強勢的國家弄得有聲有聲,如蒙古就以以戰養戰的方法支持王朝,令自己還有表現強勢的機會。)
但說到底強勢的人也不多,而多是開國君主,打個比如吧,假若全世界的人也有可能強勢,就以秦漢作例子,全國二千至三千萬人左右,能成為國家後繼者的也不過是二三十人,要是出生時如同抽六合彩的得到「強勢基因」是均等的話。皇族就會光大自己的國家,而非皇族就會建立自己的國家成為開國君主,結果比例就是二十比二千萬,所以強勢者多是開國君主。(話雖如此,比例也不會是確實二十比二千萬,因為平民要當皇帝比起登天還要難,應該是非皇權的權勢者。不過這應該離題了,我只帶出強勢多為開國者這回事)
說好了是開國者,就即非皇族,生活也不會太快樂,因為受過苦,所以堅強,所以強勢,如五代十國還是南北朝的石勒,兒時就過得非常不好。但君主後的兒子,便不是平民,也不會怎麼受苦,結果就轉到文弱。此外,沒有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子,自己打仗知道打仗恐怖,沒有必要就不會把兒子推到戰場去,至少知道那不是遊樂場,要是可以,自己統一江山就夠了。(這與名將之後還是名將不同,因為名將知道自己不能成為皇帝,只家族的一切只能靠作戰所得,所以兒子必須打仗,不打仗就必須從文做大官,而做皇帝就可以指指點點的不做實事。)如此父親把挑戰也自己承受了,兒子沒有訓練就只得文弱。
此外,因為父親強勢,平日待人強勢。要是兒子挑戰父親,父親就會像打倒異己者一樣打倒兒子,不然自己的面子往哪裡擺,同時又怕臣下控制太子,自己順從太子隨時等於服從臣下,如此一來頂多日後私下向太子道歉,總之就要打壓太子,雖不加迫害,但至少還是有些打擊。兒子知道自己無法挑戰父親,只能做父親最忠實的支持者,結果,平日的強勢也是因為自己有父皇,狐假虎威的強勢,父皇死了,沒有依賴,就會文弱。
太子只有三種方法,一是做廢物,二世祖,為父者可能仍從制度照立長子,不過非常不滿(結果文弱)。
二是模仿父親,做父親的支持者。但抄不會抄得完美,為父者只會看到兒子的不好,不滿,不過仍可能立為太子。
三是超越父親,不過我眼中歷史好像不怎麼多,但這個又快樂又興奮恨不得自己當太上皇讓人家壯大自己的國家的情況不用多說吧?
「為什麼長大了父親又會對他們不滿?
但那些父親覺得這些太子不類己,又會立他們當太子?」
這兩個問題中,就中國而言,太子的條件不是賢不賢,而是長幼,只要是嫡子,就一定要立為太子,不然臣下不服自己,說到底這是中國史的版。
「這些太子的個性多是父親教育成這樣的嗎?」
這方面無論如何也有影響的……
反問這些問題,樓主自己已經有答案,為甚麼要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