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星~*

2007-05-22 6:13 am
我想問:火星有冇衛星?(若有,咁有幾多?)
另外,火星從前有過水,但係點解冇啦啦冇哂D水?
我上綱睇過話以前有水,冇咁大既溫差,咁有水應該冇溫差先係,而且如果冇溫差又點解會冇哂D水?

回答 (7)

2007-05-22 6:16 am
✔ 最佳答案
物理特徵
因為火星的火紅色,熾熱的神秘外表,總令人浮想聯翩,吸引著人們。火星的表面面積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只有地球的1/10。


有著可視極冠的火星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風壓是只有750Pa(平均為地球的大約0.75%)。火星上的大氣層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很少的氧氣、水氣、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2003年火星大衝時用地面望遠鏡也在其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快車確認了這一發現。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種不穩定的氣體,容易被強烈紫外線分解為自由的碳與氫,因此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行星上一定存在某個不明來源。火山爆發,彗星撞擊,還有甲烷古菌(見古菌)都有可能是其來源[1]。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

火星被一些人認為其上存在生命的人認為很重要,主要是由於當年珀西瓦爾·洛厄爾用小倍數望遠鏡觀察到了火星運河,他宣稱那些火星表面的痕跡顯然是人工挖掘的運河,並認為一些地區亮度隨季節而改變是由於植被生長引起。風靡大眾的火星科幻中的火星人亦源於此。那些表面線條現在知道大部分並不真的存在,在一些情形中,那是古老的乾水道。火星表面顏色的改變則是因為發生火星沙暴。

2000年,學者們發現了一些來自火星的隕石包含了一些類似微化石結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但直到2004年,爭論的雙方仍然沒有沒有任何一方佔據上風。


[編輯] 地形

有冰蓋的北極區域。(來自 美國太空總署/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在地球所見到的火星表面,根據不同的反照率而分為二種區域:佈滿塵埃和沙土的平原因為富含紅色的氧化鐵,而曾被幻想為火星上的「大洲」,例如:Arabia Terra(阿拉伯地)或 Amazonis Planitia(亞馬孫盆地),而黑暗的部分曾被認為是海洋,因此有Mare Erythraeum,Mare Sirenum和Aurorae Sinus等名稱。地球上能看見的最大的暗區叫「大流沙」。

火星外表呈現火紅色,火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半徑。體積只有地球的15%。質量只有地球的11%。 地表溫度白天有28攝氏度,夜晚低至零下132攝氏度。

火星的兩極包含冰狀水和二氧化碳極冠。

一個死亡的盾狀火山: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它有21.287公里高,是太陽系裡最高的山。坡度相當平緩,但周圍環繞一圈幾公里高的峭壁。它位於塔爾西斯高地(Tharsis)的西北。塔爾西斯高地包含三個大火山,從東北到西南為艾斯克雷爾斯山(Ascraeus Mons)(18.219km),帕弗尼斯山(Pavonis Mons)(14.057km)和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17.781km),他們幾乎呈直線等距排列,成因可能類似夏威夷島鏈(參見火山的成因及分佈、熱點)。而這三個火山的連線幾乎和奧林帕斯山與帕弗尼斯山的連線成垂直。參見火星山脈列表。火星也有太陽系內最大的峽谷地貌: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或火星疤是一個4000公里長7公里深的大峽谷,是由塔爾西斯高地形成時地殼張裂造成的裂谷。

在火星的另一端還有一個較小的火山群----埃律西姆(Elysium)火山群,由北到南為Hecates Tholus(約4.6km),埃律西姆山(Elysium Mons)(14.127km)和Albor Tholus(約3.9km)

火星上有大量的隕石坑,南半球明顯較北半球多。希臘盆地(Hellas Basin)最大,它被淡紅色砂子所覆蓋,位在東南半球。第二大的隕石坑為阿爾及爾盆地(Argyre Basin)則位於水手谷尾端南方。參見火星隕石坑列表.


火星地形圖,來自美國太空總署/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圖中包括西半球的塔爾西斯高地(包括奧林帕斯山)和水手谷,希臘盆地在東南半球。火星地名列表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命名工作組對火星表面地貌的命名負責。

其他特徵:

零海拔:因為火星上沒有海洋所以也就沒有海平面,零海拔或平均重力表面必須人為確立。於是選擇了平均大氣壓是610Pa(6.1mbar)的等壓線作為零海拔線,那裡的氣壓約為地球表面大氣壓的0.6%。
零度子午線:火星赤道是以它的自轉確定,但火星的本初子午線是人為指定的,跟地球一樣,選擇是隨意的,大家約定俗成。1830-32年,德國天文學家威廉 Beer和Johann Heinrich Mädler選擇一個小圓形特徵作參考點以製作火星的第一張系統地圖。1877年被義大利天文學家Giovanni Schiaparelli採用作本初子午線。在1972年,水手9號測繪火星地貌後,沿著Beer和Mädler的線,蘭德公司的Merton Davies在他建立一個地理控點網路後提出火星精確的0.0°經線定義:是一個位於Sinus Meridiani('中灣'或'子午灣')的這個小隕石坑(稍後被稱為Airy-0)。

[編輯] 火星衞星

Phobos(火衞一)和Deimos(火衞二)的軌道(比例)火星有兩個衞星,為火衞一(Phobos)與火衞二(Deimos)。Phobos和Deimos都和火星以潮汐力互相鎖定,因此他們總是以一面對著火星。因為Phobos的公轉繞軌道比火星自轉更快,所以潮汐力會慢慢但穩定地減小它的軌道半徑。未來,Phobos將會被萬有引力所瓦解。(參見洛希極限)另一方面Deimos因為離火星足夠遠,所以它的軌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進。

兩顆衞星是在1877年被阿瑟夫·浩爾(Asaph Hall)發現的,被以希臘神話中的福波斯和德莫斯命名,Phobos和Deimos在古希臘神話里是戰神瑪爾斯的兒子.
2007-05-30 3:44 am
物理特徵
因為火星的火紅色,熾熱的神秘外表,總令人浮想聯翩,吸引著人們。火星的表面面積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只有地球的1/10。


有著可視極冠的火星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風壓是只有750Pa(平均為地球的大約0.75%)。火星上的大氣層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很少的氧氣、水氣、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2003年火星大衝時用地面望遠鏡也在其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快車確認了這一發現。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種不穩定的氣體,容易被強烈紫外線分解為自由的碳與氫,因此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行星上一定存在某個不明來源。火山爆發,彗星撞擊,還有甲烷古菌(見古菌)都有可能是其來源[1]。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

火星被一些人認為其上存在生命的人認為很重要,主要是由於當年珀西瓦爾·洛厄爾用小倍數望遠鏡觀察到了火星運河,他宣稱那些火星表面的痕跡顯然是人工挖掘的運河,並認為一些地區亮度隨季節而改變是由於植被生長引起。風靡大眾的火星科幻中的火星人亦源於此。那些表面線條現在知道大部分並不真的存在,在一些情形中,那是古老的乾水道。火星表面顏色的改變則是因為發生火星沙暴。

2000年,學者們發現了一些來自火星的隕石包含了一些類似微化石結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但直到2004年,爭論的雙方仍然沒有沒有任何一方佔據上風。
2007-05-24 6:25 am
火星

火 星 ﹐Mars ﹐ 是 羅 馬 一 位 戰 鬥 神 的 名 稱 ﹐ 這 是 由 她 情 現 赤 紅 色 的 原 沽 。

火 星 的 地 理 環 境 是 地 球 以 外 人 類 知 識 中 最 清 楚 的 星 球 。 最 近 幾 年 美 國 太 空 總 署 National Aeronautic ;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有 好 幾 個 研 究 火 星 天 氣 及 地 理 環 境 的 任 務 ﹐ 也 有 計 劃 分 別 在 2001﹐ 2003﹐ 及 2005 年 發 射 火 箭 登 陸 火 星 。 詳 情 請 參 說 ﹕

Mars Exploration(http://mars.jpl.nasa.gov/)

Mars Surveyor 98 Home Page(http://mars.jpl.nasa.gov/msp98/)

Mars Global Surveyor (http://mars.jpl.nasa.gov/mgs/index.html)

Mars Surveyor 2001 home(http://mars.jpl.nasa.gov/2001/)

火 星 有 很 多 跟 地 球 相 似 的 地 方 ﹐大 氣 氣 溫 也 大 概 是 攝 氏 負 130 度 至 + 25 度 。 火 星 上 也 有 春 ﹑ 夏 ﹑ 秋 ﹑ 冬 四 季 ﹐ 每 季 大 約 比 地 球 長 兩 倍 長 。 一 “火 星 天 ” 也 和 地 球 差 不 多 。 每 天 的 長 度 是 地 球 的 24 小 時 37 分 。而 一 “火 星 年 ” 比 地 球 長 兩 倍 ﹐ 大 約 是 687 地 球 天 。

火 星 的 直 徑 的 6,794 公 里 ﹐ 約 是 地 球 的 一 半 。 雖 然 火 星 是 這 麼 細 少 ﹐ 但 地 球 上 陸 地 的 總 面 積 跟 火 星 的 差 不 多 。

除 了 地 球 以 外 ﹐ 火 星 上 也 有 很 多 不 同 的 及 有 趣 的 地 形 。

火 星 的 南 半 球 是 一 處 佈 滿 了 高 山 的 地 方 ﹐相 反 地 ﹐ 北 半 球 則 是 一 個 很 大 的 平 原 (看 看 上 方 的 3-D 地 圖) 。 有 一 種 說 法 是 這 樣 的 ﹕ 火 星 原 本 整 個 星 球 都 是 一 個 大 平 原 ﹐ 一 顆 彗 星 撞 上 了 火 星 的 南 半 球 ﹐ 形 成 了 Hellas Planitia ﹐ 言 而 ﹐ Hellas Planitia 上 原 有 的 泥 土 則 散 落 在 南 半 球 的 其 他 地 方 ﹐ 形 成 了 現 在 火 星 上 的 高 山 。

火 星 距 離 太 陽 約 為 27,794 萬 公 里﹐ 直 徑 是 6,794 公 里 ﹐ 約 為 地 球 的 一 半 。 由 於 她 在 天 空 上 程 現 紅 色 ﹐ 所 以 被 稱 為 戰 鬥 之 神 (Mars)。 英 語 的 March (三月) 法 語 的 mardi (星期二) ﹐ mars (三月) 及 日 本 語 火 之 日 (星期二) 也 是 由 Mars (火星) 這 個 字 來 的 。

第 一 首 飛 掠 火 星 的 太 空 船 是 1965 年 的 水 手 4 號 。 其 後 的 分 別 是 1969 年 的 水 手 6 及 7 號 。 而 第 一 顆 繞 地 火 星 而 行 星 人 造 衛 星 是 1971 年 的 水 手 9 號 。 在 5 年 後 ﹐ 即 1976 年 ﹐ 第 一 個 降 路 在 火 星 表 面 的 太 空 船 維 京 1 及 2 號 。 十 多 年 後 ﹐ 前 蘇 聯 的 Phobos 1 ﹐ 2 號 飛 掠 火 星 及 探 測 火 衛 一 。 自 1995 年 ﹐ 美 國 再 次 開 始 火 星 探 索 。 分 別 是 火 星 全 球 考 察 者 號 ﹐ 及 1997 年 火 星 上 的 第 一 輛 來 自 地 球 的 車 Pathfinder 。

火 星 的 軌 道 是 一 個 長 隋 圓 形 。 當 他 通 過 近 日 點 及 遠 日 點 時 ﹐ 其 近 極 地 的 平 均 溫 度 差 別 可 達 30 ℃ 。 火 星 極 地 冬 季 下 達 零 下 130 ℃ 以 下 ﹐ 而 夏 日 炎 炎 也 可 達 27 ℃ 。 火 星 上 的 氣 候 比 地 球 上 的 可 以 更 恐 佈 。 半 天 之 內 的 溫 度 可 以 有 20 至 30 度 的 差 別 。 全 球 性 的 沙 漠 風 暴 。 暴 風 可 以 是 地 球 上 龍 卷 風 (風 速 每 小 時 達 300 公 里 以 上) 的 數 倍 。

現 在 的 火 星 是 很 少 ﹐ 或 沒 完 全 沒 有 版 塊 運 動 ﹐ 以 前 可 能 有 。 雖 然 火 星 上 有 很 多 的 火 山 口 ﹐ 但 全 是 死 火 山 。 地 心 吸 力 與 密 度 都 比 較 低 。
2007-05-24 3:05 am
火星簡介:

2007.4.21更新
火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第四顆行星,介於地球與小行星群之間,距離太陽約1.52AU,體積大小僅為地球的1/6,而重量為地球的1/10. 為類地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 火星古代又被稱為熒惑,而英文Mars的意義為戰神的意思.

火星的地形外觀

由以往對於火星的觀察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 可以直接由中型望遠鏡看到火星兩極的白色極區,以及紅色的表面,這意味著火星的大氣並不濃厚,不像金星一樣遮蓋了整個表面. 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僅次於金星,因此成為不錯的研究題材,利用哈伯望遠鏡做觀測,即可拍到火星表面的影像.

在探測船所拍攝的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火星表面有如運河一般的痕跡 ,左邊的照片,為火星中緯度的地區,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表的刻痕.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一度以為火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乾旱時期,因此智慧生物火星人在表面建構了網狀的輸水網 ,將極區的水運往低緯地區灌溉,不過這個說法已經被推翻了. 經由更精確的照片資料顯示,這些火星的"運河",可能根本就沒有水的存在. 至目前為止(2001年),也沒有發現火星上的高等生命活動.


火星表面地形極富變化,北半球有佔總表面積30%的年輕低窪平原,南半球是遍佈隕石坑的古老高地,因此是個北低南高的不對稱結構. 在火星的南北兩極 ,有水冰及乾冰堆積而成的巨大極冠. 火星表面的極冠大部份為乾冰所構成的,在夏季時,會發現極冠的乾冰退縮,而冬季時極冠擴張. 地表還有奧林帕斯山以及水手峽谷等大型的地形構造.

奧林帕斯山為火星表面最巨大的火山 ,高達27公里,足足比地球上最高峰聖母峰高上三倍. 山脈綿延600公里,約為台灣的1.5倍長. 而大型峽谷水手峽谷長超過4000公里,佔火星周長的五分之一. 是非常顯著的大型地形.

 
  

火星的表面環境 

由於科幻小說以及電影情節的影響 ,使得人類一直深深的認為,火星是人類第二顆可以掌握的行星,而在火星上,可能有火星人的存在.

在某些方面上 ,這可能是正確的,因為火星的表面環境是九大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的. 雖然火星的大小與地球不相稱,但是火星在自轉軸偏向(25.19度,跟地球的23.44度相近),自轉速度(1.026個地球日),以及表面溫度(-140~20度 ,與地球的-50~50接近),都與地球十分類似. 因此火星上也有與地球類似的四季之分,一天的時間與地球相似,大家不需要改變生活作息習慣,而溫度看起來也較金星與水星宜人的多. 人們對於未來對火星的研究充滿興趣跟期待.

基於這 些理由,NASA預定的火星觀測計畫中,每兩年就會發射兩艘探測船,作火星的探測工作. 另外之所以會選擇每隔兩年就發射火星探測船,是因為火星每兩年就會接近地球一次,這時候火星探測船可以以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



上圖是美國Pathfinder計畫於1997年7月4日抵達火星後 ,所拍攝的火星環境360度照片. 下方的部份為Pathfinder的火星基地,而前方有兩個山峰相依在一起. 由圖中可以看出火星的地表被褐色的沙所覆蓋,還有許多石頭散落在地表上. 火星的照片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看起來地平面很近. 這是由於火星很小的關係,曲率比較大,所以地平面很快就消失在眼前,產生這樣的效果.

星體結構

據推測 ,火星中心有個以鐵為主要成份的核,並含有硫、鎂等輕元素,火星的核所佔比例,應較地球小. 核的外層則厚厚地包覆著一層富含氧化鎂的矽酸鹽地函,表面為岩質的地殼. 火星的密度為類地行星中最低的,僅3.93g/cc.

大氣結構

火星擁有稀薄的大氣 ,約有95%是二氧化碳、3%是氮氣,與金星一樣,以二氧化碳為主,但厚度相差很多,因此表面仍然冰冷. 而水蒸氣僅佔0.03%,非常乾燥. 火星表面的平均氣溫很低,即使赤道一帶也才攝氏零下50度,極少的時間火星溫度會在0度以上.

美國的衛星在長期監測火星表面的結果中發現 ,在火星表面常常會有大規模的沙塵暴發生,所涵蓋的範圍甚至可達遍佈全球的地步.

衛星

火星有弗伯斯和迪摩斯這兩顆扁圓形的小衛星. 佛伯斯較大, 迪摩斯較小, 由於這兩顆衛星體積較小, 重力不夠強大, 其外型都不是圓形的.

火星靠內側的弗伯斯(Phobos)是27X21X19公里的橄欖球形 ,以大約8小時的週期公轉. 距離火星約九千公里.

左邊的圖片為維京1號(Viking 1)探測船所傳回的照片,可以看到左上方的大型坑洞斯地克尼,達10公里,大小約為其直徑的1/2

火星靠外側的衛星迪摩斯(Deimos)是15X12X11公里的橢圓體,以三十小時左右的週期公轉. 軌道距離火星約兩萬三千公里. 兩顆衛星的公轉方向和火星的自轉方向相同。左邊的圖片為維京1號(Viking 1)探測船所傳回的照片.

火星的觀測資訊

火星的視直徑變化亦很大 ,由合的 3.5秒到大衝的25.7秒,因此,一般小型的望遠鏡只能在每兩年的衝附近才可觀察到火星的極冠和灰暗區域. 火星的星等最高可達-2.9等,呈現明亮的橘紅色,在雙筒望遠鏡中為一個小橘點. 利用肉眼觀察則可以看到一個偏紅不易閃爍的亮星.

火星的公轉週期為687天 ,大約是兩年左右,因此火星的衝(接近地球)的發生約每兩年才會發生一次.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NASA每隔兩年才發射兩艘探測船到火星.

最近的一次火星大衝是發生在2003年8月27日, 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僅5千6百萬公里, 是六千年來最接近的一次. 這次火星大衝的當天火星的視直徑達到25.1角秒. 星等在大衝當天達到-2.9等.

火星的探測計畫

火星是人類探測的重點行星, 有距離近, 具有想像空間等優點, NASA未來對火星探測的計畫仍然十分活躍,2007年-2009年預計將發射的火星探測船如下:

1. 2007年鳳凰號探測船(PHOENIX):

鳳凰號將在2007年的八月發射,預計在2008年5月25日到達火星,科學家仍然持續探測火星表面的冰與水的結構,這次發射的探測船將直接降落在火星的北極,對火星的冰帽與土壤進行深入的研究. 右圖為鳳凰號太空船登陸的想像圖.

相關連結: NASA網頁 http://mars.jpl.nasa.gov/missions/future/phoenix.html (英)
  圖片來源:NASA

2. 2009年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 NASA在2004年成功的發射兩個登陸探測船後,預計在2009年的秋天發射科學實驗室號太空船,2010年十月到達火星,並且將會繼續收集火星表面的土壤分析火星表面的有機化學成分,相信將帶來火星表面有機物寶貴的知識. 右圖為火星科學實驗室號的想像圖.
2007-05-22 5:46 pm
物理特徵
因為火星的火紅色,熾熱的神秘外表,總令人浮想聯翩,吸引著人們。火星的表面面積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只有地球的1/10。


有著可視極冠的火星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風壓是只有750Pa(平均為地球的大約0.75%)。火星上的大氣層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很少的氧氣、水氣、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2003年火星大衝時用地面望遠鏡也在其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快車確認了這一發現。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種不穩定的氣體,容易被強烈紫外線分解為自由的碳與氫,因此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行星上一定存在某個不明來源。火山爆發,彗星撞擊,還有甲烷古菌(見古菌)都有可能是其來源[1]。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

火星被一些人認為其上存在生命的人認為很重要,主要是由於當年珀西瓦爾·洛厄爾用小倍數望遠鏡觀察到了火星運河,他宣稱那些火星表面的痕跡顯然是人工挖掘的運河,並認為一些地區亮度隨季節而改變是由於植被生長引起。風靡大眾的火星科幻中的火星人亦源於此。那些表面線條現在知道大部分並不真的存在,在一些情形中,那是古老的乾水道。火星表面顏色的改變則是因為發生火星沙暴。

2000年,學者們發現了一些來自火星的隕石包含了一些類似微化石結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但直到2004年,爭論的雙方仍然沒有沒有任何一方佔據上風。


[編輯] 地形

有冰蓋的北極區域。(來自 美國太空總署/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在地球所見到的火星表面,根據不同的反照率而分為二種區域:佈滿塵埃和沙土的平原因為富含紅色的氧化鐵,而曾被幻想為火星上的「大洲」,例如:Arabia Terra(阿拉伯地)或 Amazonis Planitia(亞馬孫盆地),而黑暗的部分曾被認為是海洋,因此有Mare Erythraeum,Mare Sirenum和Aurorae Sinus等名稱。地球上能看見的最大的暗區叫「大流沙」。

火星外表呈現火紅色,火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半徑。體積只有地球的15%。質量只有地球的11%。 地表溫度白天有28攝氏度,夜晚低至零下132攝氏度。

火星的兩極包含冰狀水和二氧化碳極冠。

一個死亡的盾狀火山: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它有21.287公里高,是太陽系裡最高的山。坡度相當平緩,但周圍環繞一圈幾公里高的峭壁。它位於塔爾西斯高地(Tharsis)的西北。塔爾西斯高地包含三個大火山,從東北到西南為艾斯克雷爾斯山(Ascraeus Mons)(18.219km),帕弗尼斯山(Pavonis Mons)(14.057km)和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17.781km),他們幾乎呈直線等距排列,成因可能類似夏威夷島鏈(參見火山的成因及分佈、熱點)。而這三個火山的連線幾乎和奧林帕斯山與帕弗尼斯山的連線成垂直。參見火星山脈列表。火星也有太陽系內最大的峽谷地貌: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或火星疤是一個4000公里長7公里深的大峽谷,是由塔爾西斯高地形成時地殼張裂造成的裂谷。

在火星的另一端還有一個較小的火山群----埃律西姆(Elysium)火山群,由北到南為Hecates Tholus(約4.6km),埃律西姆山(Elysium Mons)(14.127km)和Albor Tholus(約3.9km)

火星上有大量的隕石坑,南半球明顯較北半球多。希臘盆地(Hellas Basin)最大,它被淡紅色砂子所覆蓋,位在東南半球。第二大的隕石坑為阿爾及爾盆地(Argyre Basin)則位於水手谷尾端南方。參見火星隕石坑列表.


火星地形圖,來自美國太空總署/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圖中包括西半球的塔爾西斯高地(包括奧林帕斯山)和水手谷,希臘盆地在東南半球。火星地名列表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命名工作組對火星表面地貌的命名負責。

其他特徵:

零海拔:因為火星上沒有海洋所以也就沒有海平面,零海拔或平均重力表面必須人為確立。於是選擇了平均大氣壓是610Pa(6.1mbar)的等壓線作為零海拔線,那裡的氣壓約為地球表面大氣壓的0.6%。
零度子午線:火星赤道是以它的自轉確定,但火星的本初子午線是人為指定的,跟地球一樣,選擇是隨意的,大家約定俗成。1830-32年,德國天文學家威廉 Beer和Johann Heinrich Mädler選擇一個小圓形特徵作參考點以製作火星的第一張系統地圖。1877年被義大利天文學家Giovanni Schiaparelli採用作本初子午線。在1972年,水手9號測繪火星地貌後,沿著Beer和Mädler的線,蘭德公司的Merton Davies在他建立一個地理控點網路後提出火星精確的0.0°經線定義:是一個位於Sinus Meridiani('中灣'或'子午灣')的這個小隕石坑(稍後被稱為Airy-0)。

[編輯] 火星衞星

Phobos(火衞一)和Deimos(火衞二)的軌道(比例)火星有兩個衞星,為火衞一(Phobos)與火衞二(Deimos)。Phobos和Deimos都和火星以潮汐力互相鎖定,因此他們總是以一面對著火星。因為Phobos的公轉繞軌道比火星自轉更快,所以潮汐力會慢慢但穩定地減小它的軌道半徑。未來,Phobos將會被萬有引力所瓦解。(參見洛希極限)另一方面Deimos因為離火星足夠遠,所以它的軌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進。

兩顆衞星是在1877年被阿瑟夫·浩爾(Asaph Hall)發現的,被以希臘神話中的福波斯和德莫斯命名,Phobos和Deimos在古希臘神話里是戰神瑪爾斯的兒子.


有著可視極冠的火星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風壓是只有750Pa(平均為地球的大約0.75%)。火星上的大氣層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很少的氧氣、水氣、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2003年火星大衝時用地面望遠鏡也在其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快車確認了這一發現。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種不穩定的氣體,容易被強烈紫外線分解為自由的碳與氫,因此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行星上一定存在某個不明來源。火山爆發,彗星撞擊,還有甲烷古菌(見古菌)都有可能是其來源。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 。

火星有兩個衛星,分別是佛波斯(Phobos)和提摩斯(Deimos)。佛波斯是意思為不安,而提摩斯即是恐怖的意思。它們發現於1877年8月,是由美國海軍天文台的羅伯特.霍爾博士發現。它們得名的原因是因為火星的英文名為Mars,昂是羅馬戰神馬爾斯,而佛波斯和提摩斯則是他的兒子。
火星以前是擁有大量水源的,但是由於火星的地殼及環境變動而令到水源消失,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說火星上的水,現在是以冰的形式儲在地下;一些就說火星上的水早已消散……
2007-05-22 6:32 am
火星有兩個衛星,分別是佛波斯(Phobos)和提摩斯(Deimos)。佛波斯是意思為不安,而提摩斯即是恐怖的意思。它們發現於1877年8月,是由美國海軍天文台的羅伯特.霍爾博士發現。它們得名的原因是因為火星的英文名為Mars,昂是羅馬戰神馬爾斯,而佛波斯和提摩斯則是他的兒子。
火星以前是擁有大量水源的,但是由於火星的地殼及環境變動而令到水源消失,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說火星上的水,現在是以冰的形式儲在地下;一些就說火星上的水早已消散……
參考: 《火星上的未解之謎》
2007-05-22 6:19 am
有著可視極冠的火星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風壓是只有750Pa(平均為地球的大約0.75%)。火星上的大氣層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很少的氧氣、水氣、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2003年火星大衝時用地面望遠鏡也在其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快車確認了這一發現。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種不穩定的氣體,容易被強烈紫外線分解為自由的碳與氫,因此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行星上一定存在某個不明來源。火山爆發,彗星撞擊,還有甲烷古菌(見古菌)都有可能是其來源。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 。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41: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1000051KK048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