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的意思

2007-05-22 3:06 am
其實發熱是什麼呢???????????????????????????

回答 (4)

2007-05-22 3:12 am
✔ 最佳答案
  發熱,又稱發燒, 英文醫學術語pyrexia 或 febrile response,是一種醫學症狀,指由於身體內部原因導致體溫高於正常水準的現象。外因導致的體溫過高參見中暑。發熱患者常見同時自述畏寒,少數卻反過來感覺熱。

測量

體溫一般用體溫計測量。高於下列溫度之一可認為是發熱:

肛門內溫度等於或高於38°C(攝氏度)(100.4華氏度);
口腔內溫度等於或高於37.5°C(99.5華氏度);
腋下溫度等於或高於37.2°C(99華氏度)。
近年來也有通過紅外線用無接觸方式測量耳鼓膜溫度的。在SARS流行期間,這類測量在機場等運輸機構被用來大規模檢測可能攜帶疾病的旅客。

在溫度與臨界值相差不遠的情況下,還要考慮下列生理因素:

人體溫度一天內的變化:早上4點左右最低,下午6點最高。故早上測得口腔溫度37.5攝氏度可認為是發熱,晚上則不一定。
不同人的「正常體溫」可以相差約0.4攝氏度。
更年期前的女性在排卵周期中體溫會有規律地變化。
進食和心理狀態也會影響體溫
機理

導致發熱的物質稱為「熱原」(pyrogen)。主要分兩類。外源性是侵入人體的細菌、病毒等產生的毒素直接刺激身體的溫度調節中樞(位於大腦內的下視丘),引起體溫升高。可見於敗血症。

內源性是人體為了抵抗感染,巨噬細胞、白細胞等與入侵生物作用,產生的複合體或代謝產物—目前認為是第一介白質(interleukin-1)—成為熱原,刺激發熱。

[編輯] 分類
低熱:37.4-38°C
中度發熱: 38-39°C
高熱: 39-41°C
超高熱: > 41 °C
一般建議由醫生診斷和治療的情況有:

有其他主要併發癥狀(如腹痛、尿血、神志不清、昏迷)的。
嬰兒和幼兒的中度或高度發熱,兒童的高熱。
成年人持續2天的高熱。
長期發熱。
中高度以上的發熱可能暫時影響大腦功能,造成譫妄(俗稱的「說胡話」)。持續高熱或發生超高熱的情況則需要進行急救。在這些溫度下人體內的酶會失去活性,從而導致重要代謝過程受阻而死亡。

發熱的規則可能預示著特別的疾病,例如傷寒病人常見體溫逐漸升高,然後持續呈臺階狀; 瘧疾患者發熱一般呈48或72小時的周期狀,而肺結核的特徵是每天午後發熱。

導致發熱的疾病和情況

很多傳染病,例如感冒、AIDS、SARS、腦膜炎、瘧疾、胃腸炎都有發熱現象。
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
癌症,例如白血病。
身體組織損傷,例如手術、壓傷症候群,腦溢血。
藥物作用,包括:
藥效包括導致體溫升高的,如黃體素;
藥物過敏反應產生的發熱;
斷藥後反應包括發熱的,如海洛英。
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血管栓塞疾病,如肺血栓。
其他原因。目前很多持續性發燒出於醫學上未知的原因。
治療

不嚴重的暫時發熱不一定需要治療。原因如下:

發熱有可能能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發熱情況可以幫助醫生和病人監測病情進展。
治療發熱雖然能減少病人的不適,但一般不會加速痊癒過程。
發熱會增加心跳和新陳代謝,所以心臟病患者和年老體弱的人應特別考慮及時解除發熱癥狀。

常用的口服解熱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醘氨基酚、布洛芬等。中成藥有紫雪散、感冒退熱沖劑。

藥物不能控制的高熱應採用物理手段促進散熱,以保護身體組織。手法有減少衣物或裸體,多飲水,吹風、冷水浴、用冰袋敷頭和身體等。但身體大面積接觸太冷的表面會造成血管收縮,反而不利於散熱。民間「捂汗」(加蓋衣被)的退熱方法一般不被醫學界推薦,因為這樣會阻止熱量散發,對兒童和高熱患者尤其危險。
2007-10-02 7:50 pm
2007-05-22 3:16 am
醫學 - 發燒
什麼是正常體溫?
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 (華氏98.6度).
正常體溫不是固定的。最高在下午,最低在午夜二時至四時,相差可達攝氏半度或華氏一度。
正常體溫也會因運動或過多衣物而稍高。
什麼是發燒?
發燒即體溫不正常地上升了: 即肛探華氏一百度或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或口探華氏九十九度或攝氏三十七度半以上。一般以水銀探熱針作準。
腋探一般不能作準。
耳探亦未完全標準化。如何正確使用請參考個別牌子說明書。
 

什麼是發高燒?
一般以肛探華氏一百零三度或攝氏三十九度半謂之高燒。危險與否是另一問題。
雖然小病可以高燒,反之大病可以無燒,但為安全計,一般都先假設高燒較嚴重直致以較找到肯定的原因。
為什麼會發高燒?
發燒的原因極多。一般人最常見的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嬰兒發燒一般都不是出牙引起的。未看醫生先假設是出牙發燒是很危險的想法!
嬰兒發燒另一常見原因是防疫針後的反應。但同一時間亦可以是其他感染引起發燒,未看醫生先假設一定是防疫針後的反應是危險的想法。
一般來說,觀蔡小兒的行為及其他症狀比單單注意溫度高低更重要。
發燒有害嗎?
發燒可以有害,亦可以有用。不能一概而論。
發燒的最大作用是警鐘,它亦是身體免疫功能一部份。
而發燒的害處在於發燒的原因,而不在於溫度高低。雖然小兒發燒通常是感染引起,發燒本身不造成傷害。但如果發燒引起發燒抽筋則另當別論。
發燒抽筋也是常見的。六個月至六歲的小孩中,大約有百份之三有發燒抽筋。發燒抽筋是有家族性和續發性的。全身性的發燒抽筋少於十五分鐘一般不會傷害大腦的。抽筋通常發生於溫度急速上升期間,而非在高燒期間。發燒加上抽筋也可能是腦膜炎或腦炎的早期唯一病徵,也可以是腸胃炎或其他病的併發症,一定要立刻看醫生了。
什麼情況下發燒顯示重病呢?一般來說,小兒如果有以下的症狀便應快快看醫生了:昏睡、太易發脾氣、無精打彩、不停地哭、哭泣聲弱、皮膚蒼白、皮膚紅疹、長流口水...等。一定要文刻看醫生了。
小於六個月的嬰兒發燒最好快快刻看兒科醫生,憑自己觀蔡太危險了。他們有時得重病會體溫下降而非發燒呢。
應該如何處理發燒
最重要是觀蔡有沒有其他病徵,這比溫度高低更重要!
發燒時首要是飲大量的水。其次是幫助身體散熱:減少衣物(不可太少)、開少少風扇(開冷氣要很小心)。
可以服用正確份量的退燒藥。千萬不能過量。
高燒時用溫水抹身或洗澡。但浸浴則要小心。
看過醫生後,可以用退燒塞。千萬不能過量。(在未看醫生前便用退燒塞,便好像未知警鐘響的原因便把警鐘關掉-----愚不可及!)
不應該...
千萬不要用過量的退燒藥退燒。退燒藥的作用只不過令病人舒緩痛楚,不能幫助病情。
小兒發燒切忌用亞士匹寧或含亞士匹寧的成藥,尤其是水痘、感冒或病毒性的感染。可能引發的雷氏綜合症足以致命,也可傷害肝和腦----非同小可!
不要以火酒沫身。這樣會令表皮涼快,但同時表皮血管收縮,以致不能散熱,內裡燒更高更危險。
不要用棉被局出汗。成人都有一種經驗----感冒之下醒來一身大汗,病便好了。這傳統做法可能是由這誤會引起的。其實是成人自己的免疫系統戰勝了才出汗、降溫、退燒 (因果癲倒了)。小兒發燒用「局身汗」的方法其實是錯的----危險!

http://www.hk-doctor.com/health_article/html/Fever_C.htm


工業 - 高溫發熱元件

http://www.young-jwu.com.tw/product/pro_02.htm
2007-05-22 3:14 am
病理學:發熱
發熱
正常人在體溫調節中樞調節下,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使人體維持正常體溫。一般常把體溫上升超過正常範圍0.5°C,統稱為發熱(fever)。這一概念不夠精確,許多情況可使體溫超出正常範圍0.5°C,其本質並非發熱。根據體溫調定點的概念,發熱是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多數病理性體溫升高屬於此種情況。但少數病理性體溫升高是被動的,是體溫調節機構失調控或調節障礙的結果,本質上不同於發熱,應稱為過熱(hyperthermia)。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造成異常產熱,環境高溫(中暑)引起的體溫升高。此外,在某些生理條件下,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時,體溫也可上升高於0.5°C,這屬於生理反應,也不宜稱為發熱。
發熱是多種疾病共有的重要病理過程和臨床表現,盡管疾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異,但就其發熱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卻有共同之處。大多數發熱性疾病,其體溫升高與體內病變有著內在的依賴關系。患者體溫曲線的變化往往反映著病情的變化和病變特點。因此,體溫曲線對診斷疾病、評價療效和估計預後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同時發熱常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信號,必須引起重視。
中醫把發熱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發熱是指外感陽邪,陽盛則熱。內傷發熱是指久病傷陰,虛陽亢盛而熱。

第一節 發熱的原因和發生機制

一、致熱原和發熱激活物
(一)概念
通常把能引起人體或動物發熱的物質稱為致熱原(pyrogen)。致熱原一般又分為外致熱原和內致熱原,用以表示來自體外或體內。據目前所知,許多外致熱原(傳染原或致炎刺激物)可能主要是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使之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再通過某種方式引起發熱。因而,外致熱原乃是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的激活物(activators),或稱為發熱激活物。
(二)發熱激活物的種類和性質
許多物質(包括外致熱原和體內某些產物)能夠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而使其產生和釋放白細胞致熱原。查清這些激活物的性質和作用方式,對於闡明發熱的原因和機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生物性病原體 革蘭陰性細菌菌壁含有的內毒素(endotoxin,ET)是有代表性的細菌致熱原。給家兔微量靜脈內或更微量腦內注射,均可引起明顯發熱。內毒素是脂多糖和蛋白質復合物,分子量大,一般情況下不易透過血腦屏障。其活性成分是脂多榶,其中脂質A為主要致熱性成分。它具有很高的耐熱性,一般滅菌方法不能將其清除,臨床上輸血輸液所產生的發熱反應多由污染ET所致。目前認為ET可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使其釋放白細胞致熱原而致發熱。革蘭陽性細菌感染也能引起發熱。給家兔靜脈內注射活的或加熱殺死的葡萄球菌,均引起發熱,因而其效應可能是細菌顆粒本身起的作用。從革蘭陽性細菌體分離出的外毒素(exotoxin),也是強的發熱激活物,給動物微量靜脈注射,即可引起發熱。
此外,病毒、真菌、螺旋體感染亦可引起發熱。
2﹒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某些非傳染性致炎物如尿酸結晶等,也具有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的作用。此外,非傳染性炎性滲出液中也含有激活物。
3﹒抗原-抗體復合物和淋巴因子 如變態反應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時的發熱,目前認為是由於抗原-抗體復合物和淋巴因子的作用激活了產內生致熱原細胞而釋放白細胞致熱原所致。
4﹒類固醇 體內某些類固醇,如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本膽烷醇酮(etiocholanolone)可激活白細胞產生釋放白細胞致熱原。某些原因不明的周期性發熱患者,血漿中此種類固醇類物質含量增加。
二、內生致熱原
在上述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體內某些細胞(內生致熱原細胞)被激活,產生並釋放致熱物質,稱為內生致熱原(endogenous pyrogen,EP),主要由白細胞產生,又稱為白細胞致熱原(leukocytic pyrogen,LP)。目前認為血單核細胞和組織巨噬細胞是產生LP的主要細胞,LP即是白細胞介素-1。此外,人體腫瘤細胞也可釋放EP,這對研究癌性發熱的機制有重要意義。近年又發現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巨噬細胞炎症蛋白-1三種新的內生致熱原。內生致熱原是一種較小分子的蛋白質,易於透過血腦屏障,不耐熱。目前認為內生致熱原有明顯的致熱性,是多種發熱發病學的基本因素,並能引起疾病急性期的多種反應,包括中性白細胞增多、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多等。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0: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1000051KK033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