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應該是: 鷸蚌相爭; 這是從寓言故事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來的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的故事 :
www.bookstrg.com/ReadStory.asp?Code=GDY7252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牠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隻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乾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鬆開你的嘴,明天也不鬆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裡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拚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裡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麼區別呢?」
於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後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鬥,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鷸 的樣子如:
http://class.rfes.tpc.edu.tw/~lin2001/new25/04km/1103g02.jpg
鶴 的樣子如:
http://www.outdoor-jr.net/den2/info/tour/tour1/003_74l.jpg
鶴和鷸是不同科的鳥類, 主要分別在於腳的長度, 可能因為兩種鳥類的喙部都是長而尖, 很像樣, 所以有此誤會吧!
至於是否認同兩都通用, 個人比較終於原著, 所以並不認同.